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委员会   主办
依依母校情——陈廷骅与四眼碶学校
发布时间 : 2015-09-17  15 : 28 作者 : 董锋 字号 : [] []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首《游于吟》不知曾令多少海外游子平添几份思乡的情结,而每念及此,我脑海中总会跃出一个人——四眼碶小学三十年代学子陈廷骅先生。

  陈先生祖籍鄞县云龙镇打石弄村,出生于宁波市江东华严巷。幼年就读于江东四眼碶小学,毕业后经人介绍到上海营生,1949年离开上海去香港经营棉纺织业至今。现任香港索美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苏浙旅港同乡会、香港上海总会、宁波旅港同乡会、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等职。陈廷骅先生虽已成为香港著名企业家,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他和夫人杨福娥、女儿陈慧慧数次回乡,多次捐资赠物,为发展家乡的医卫、文教事业作出贡献。为了表彰他的事迹,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分别授予他“爱乡楷模”和“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19861013日,对四眼碶小学的全体师生来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全校师生以隆重的仪式欢迎陈廷骅先生首次回母校,陪同前来的有市委统战部、市侨办、市教委等领导同志30余人,当他看到母校校舍老化,教育设施陈旧落后的状况,感触颇多。但校园内洋溢着的那一股朝气蓬勃使他感动和欣慰。回到香港,他当即打电话委托鄞县人民政府转告我校,他愿捐资办学的意向,并要求学校拟就意见书,将有关资料寄往香港。翌年827日,由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我校接受陈先生捐赠25万人民币,用于建造教学楼。1989118日,新教学楼竣工,并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陈先生因公务繁忙未能前来剪彩。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市侨办、江东区政府等有关单位领导同志出席了落成典礼。我校特意将落成典礼实况录像带以及有关照片寄给陈先生,以示感谢。

  树高于丈,叶落归根。陈廷骅先生首访母校后,身在香港,心系家乡。19897月,陈先生特意委托何震逸先生回乡之际,顺便看看母校近况。1989年农历1228日,陈先生从香港打电话给市侨办,表示再次捐资办学的意向,并请市侨办与在上海谈业务的何先生洽谈捐资办学的有关具体事项。市侨办、区教委负责同志和我迅速赶赴上海,在上海静安宾馆同何先生进行了会谈。何先生转达了陈先生想再为母校办件实事的心愿,并提出捐资办一所四眼碶中学。我们向区委作了汇报,经研究提出了改善四眼碶小学,建造四眼碶中学,实现九年一贯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正月初五,我和市侨办、区府两位负责人赴上海再访何先生,提出初步设想方案和所需经费500万元。一个月后,陈先生托人转达他同意捐助500万元人民币。后又来电提出140万元用于建造四眼碶小学实验楼、游泳池、健身房以及配置教学设备;350万元用于建造四眼碶中学的方案。19905月,我趁陈先生的夫人杨福娥回甬探亲之机,邀请她参观了学校和计划建造的中学部校址,陈夫人表示非常满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四眼碶小学部的实验楼、游泳池、健身房相继竣工。

  古人有语:于细微处见真诚。前几年,我挑选了一幅本校学生的书法作品寄给了陈先生,本想表表敬意和谢意,谁料陈先生收到作品后大受感动,并换下办公室其余作品,将学生作品挂在最显眼的地方,陈先生热爱母校的真诚可见一斑。199310月,陈守义副市长、教委副主任王翊士访日途经香港时专程拜访陈先生,陈先生又主动提出捐资50万人民币,其中40万元用于建造四眼碶中学健身房;1O万元用于设立奖学金。学校根据陈先生的意见和实际情况,制订了“陈廷骅先生奖励基金发放意见”,并逐年实施,进一步激励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今年来,四眼碶小学和中学得到长足发展。四眼碶小学相继被评为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家教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先进图书馆、省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等,在书法、电教各方面被定为省级实验学校,教师中有9人获省、市、区教坛新秀称号,3486次获全国、省、市、区各类先进称号,34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科研论文评选中获奖,20篇教育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有203人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四眼碶中学地处江东区朱雀新村,占地20多亩,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学校现有初、高中共2O多个班级、学生1100多人,教职工近80人,设有室内健身房、阶梯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齐强,自19939月创办至今,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并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写字教育实验中学。这是陈廷骅先生对母校倾注的依依深情开的花,也是他鼎力资助母校结的果!如今,四眼碶中学和四眼碶小学,在陈廷骅先生热忱关注下,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共创灿烂的明天。

作者:董锋,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