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余姚城南二十多里的陆埠十五岙村,有一位年逾九十的陆孝友先生,他老人家在中国侨联组织开展的“为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作贡献”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获得了中国侨联颁发的“荣誉证书”和“金色奖章”。同时,他的儿子陆章铨先生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分别授予“爱乡楷模”和“荣誉市民”称号。
这一喜事的缘由,要从孝友老丈的次子、台湾著名企业家陆章铨先生说起。
1930年陆章铨先生出生于陆埠十五岙。少年时代,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姚城知名的康节小学。由于日寇侵华,战乱频繁,家庭经济拮据,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帮助父亲务农并做些竹木山货生意.还当过酒店的学徒。18岁那年,他跟随姻亲朱长春先生,搭乘台航公司台中轮前住台湾,走上了海外谋生之路。
三十多年来.章铨先生以坚强的毅力,不懈的奋斗,经历了一条艰辛而又不寻常的创业之路,从一个照相馆学徒到台湾地区建筑界著名企业家,现任台湾省建筑投资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台湾中邑集团董事长等职,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多米尼加置了产业,取得了永久居民证。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海外游子,谁没有思乡之情?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阔别四十年之后,章铨先生才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那是1988年清明时节,他携夫人林惠美女士远涉重洋,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出生之地十五岙。当他看到老父亲身体仍康健,兄弟们生活和乐,顿感喜出望外。余姚市领导得知后看望并热情接待了他。在一系列聚谈、参观、拜访过程中,他深深感到故乡的确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想象之中要好得多;可同时又看到家乡百业待兴,毕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心里很不平静。特别是当一次与亲友之间交谈时,听说他的堂弟陆永铨在本村小学任校长,而这所学校又破又烂,很不像样时,便决定去看看学校。兄弟俩一进校门,看到用毛竹当椽子的低矮的教室,破旧的课桌椅,一阵酸楚涌上了章铨先生的心头,他当即感慨地说:“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这种条件怎么能读书呢?”堂弟向他提出了捐资修建学校的愿望。陆先生回想起自己少年时辍学的苦楚,立即爽快地答应了。他接着又表示:“这个地方面积太小,环境又不舒适,我想为家乡出点绵薄之力,另选一个地方,新建造一所目前农村中第一流的学校。”
后来,章铨先生又在陆永铨的陪同下参观了离村不远的黄宗羲先生墓道。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他饶有兴味地观赏着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追忆着四十年来的变迁,不知不觉来到村庄东南的溪边,章铨先生突然停了下来,问永铨:“阿弟,这片地方怎样?”“东面靠山,西面近水,山青水秀,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好!学校就建造在这里。”说完,他马上用照相机把这块地方拍了下来。
时间匆匆,游子又将远行。在向余姚市领导告别的宴会上,章铨先生表示愿捐赠100万人民币,用于十五岙新校舍的建造,还建议把校址定在他选中的地方,又郑重委托市侨办、侨联全权负责建校。他回台湾后即寄来捐款和建造学校的草图,并提出要搞好校园绿化,多种花草树木,特别强调要栽种些樱花。
1989年5月,新校舍正式开工,经半年多努力,到12月20日完工。该校占地1O亩,建筑面积共1566平方来,造价103万人民币。其主体为两层楼房,还建有一个幼儿园区,四周花草绿树环绕,环境十分优美。这所可以同时容纳小学六个班和幼儿两班学校的建成,不但使十五岙村的孩子们有了一个读书的好环境,而且南边的魏家村和北面的白鹤桥村也都受益,甚至连陆埠镇上和邻近一些乡镇的孩子也慕名前来借读。
1989年圣诞节,以章铨先生高堂命名的孝友小学举行落成典礼。先生伉俪应余姚市市长李锡均之邀,专程赶来参加盛典。这一天,十五岙热闹非凡,小学生们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乡亲们聚集村口路旁,挥手致意,市领导竭诚款待,礼仪有加。在隆重的典礼上,章铨先生深情地说:“我离开家乡四十年,在海外从未受到过象今天这样的礼遇和荣耀,衷心感谢父母官和父老乡亲的厚爱,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办好学校,把孩子们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当场,他还高兴地接受余姚市教委之聘,担任孝友小学名誉校长。
作为名誉校长,章铨先生始终关注着这所学校的发展。就在参加落成典礼的那次,他给学校带来了彩电、电脑等设备;赠给每一位教师一套服装和一只手表及计算器;给每一个学生一只书包和一件雨衣。以后,他又陆续捐款50多万元人民币,扩建学校图书室、仪器教室和教师宿舍、食堂,并不断充实设备,增加学校绿化面积,还颁发了奖教、奖学金。他还每年亲自来学校视察,与师生交谈,对学生当场作“神算子”等表演特有兴趣。由于章铨先生的大力支持,以及市教委和陆埠镇政府重视和加强对该校的领导,几年来,孝友小学的师生共同努力,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一举成为余姚市知名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余姚市级先进。1996年,被评为宁波市捐资办学的先进单位。
章铨先生惠泽故乡的义举是多方面的,从1988年以来,几乎年年都有捐赠:他捐资40万人民币,建造了“孝友文化宫”,促进了陆埠镇的精神文明建设;他拿出50万人民币,铺设了十五岙至陆埠镇公路的水泥路面,改善了家乡的交通条件;他向陆埠卫生院捐赠进口面包车一辆,用于救死扶伤;他向市侨联捐赠进口面包车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便于海内外乡情的联络联谊……1990年金秋,宁波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褒扬海外乡亲义举的大会,章铨先生接受了耿典华市长颁赠的“急公好义,赞襄公益,造福桑梓”荣誉证书,受到了故乡人民的普遍赞誉。对此,章铨先生却深感激动和不安,他真真切切地说:“对生我养我的这块故土,我实在还报效的太少,太少……”
为了促进家乡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他邀集海外朋友到宁波余姚一带作广泛深入的考察,又经周密细致的论证,先后办起了一批三资企业。为了使下一代了解国情、乡情,加深对故乡的感情,他还将留学美国取得硕士学位的三个儿子先后动员到这些三资企业中挂职锻炼,其用心之深远,可见一斑。1994年11月18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陆章铨先生“宁波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最近,余姚市委,市政府为了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决定将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省重点中学余姚中学易地新建(征地120亩,总投资4500万元)。章铨先生闻讯,决心锦上添花,共襄大业。1996年12月31日,余姚中学新校园奠基典礼举行,章铨先生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儿子应邀参加。在仪式上,他当众表示:乐于为易地新建余姚中学校园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他还在致词中深情地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在海外经营的事业还不错,有几分力量,就回馈家乡几分。希望姚中新校园早日建成,让莘莘学子早日有更好的读书环境,早日成材,报效国家!”
(余姚市政协文史委根据孝友小学提供的材料作了补充)
作者:袁子良,系余姚市侨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