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不负新时代;勇立潮头,展现新作为。
踏上新的历史征程,十六届宁波市政协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干先行的使命任务,以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为牵引,更加注重守正创新、系统集成、高质实效,着力打造“阿拉”系列品牌矩阵,依托“阿拉同心甬向党”“阿拉一起来商量”“阿拉一起来监督”“阿拉一起来同行”,推动协商民主党建高地加快建设、协商民主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工作体系日益完备、协商民主特色优势更好彰显、协商民主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切实加强聚心、聚智、聚力、聚识工作,积极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阿拉同心甬向党”
党建引领,同心同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宁波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陈龙赴市委党校“知行学堂”授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近年来,宁波市政协不断健全完善党对人民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确保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做到每年协商计划、主要工作安排必请示,重要协商会议、重要履职活动、重要文件必请示,常委会工作报告必请示,近四年来,请示报告各类事项近100件。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市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与市政协办公厅年初研究制订年度协商计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参加政协重要履职活动。
高度重视政协党组建设,坚决扛起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政治责任。2020年,市政协召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专题会,以“五个过硬”标准出台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意见23条;2022年,以“六个表率”标准出台党组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18条。
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建立9个专委会分党组,党员委员全员编入专委会党组织;全市乡镇(街道)联络委或政协工委实现全覆盖;接续开展“我的入党故事”分享会、“我们的政治生日会”等主题党日活动。
以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为契机,宁波市政协全力打造“阿拉同心甬向党”党建工作品牌,大力实施红色领航、立根铸魂、固本强基、先锋示范、勤廉厚德五大工程,以党建引领带动履职工作提质增效。
进一步落实加强党的领导的各项制度,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加强市政协党组的政治领导责任和对重大思想动态的政治引领责任。
进一步健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机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要制度长期坚持,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突出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引领作用,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每年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培训,实现届内委员培训全覆盖。
进一步建强市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机关党支部的党建工作链条,根据履职活动需要成立临时党支部,探索成立界别党支部;探索党建与履职同频共振、融合共促、赋能共进的有效机制和工作载体。
“阿拉一起来监督”
今年,宁波市政协围绕文明城市建设,组建了8个民主监督小组,组织发动委员和机关干部近千人,通过“随手拍”“微建言”等监督方式,反映问题1400多个,提出意见建议1100多条,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
持续关注“健康宁波”主题,2021年围绕健康城市建设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打造“医学高峰”、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提出27条建议。2022年开展“健康宁波”专项监督,确保成果落地。
着眼擦亮“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从善育、优学、健康、颐养、安居、保障、温暖等方面入手,开展五年一贯民主评议。十六届宁波市政协已开展“甬有善育”“甬有颐养”“甬有安居”等评议活动3场,有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社会养老服务、新型住房保障等民生实事落地。
如何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进一步发挥其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
一方面,宁波市政协进一步健全全过程管理监督体系。协助市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形成监督有计划、工作有方案、实施有组织、审议有程序、办理有反馈、结果有报告的监督链条,健全民主监督全过程管理。灵活运用会议监督、调研监督、专项监督等多种形式,围绕建设“无废城市”等主题开展民主监督。加强同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的有机衔接,推动形成相互配合、协同联动、共同发力的民主监督体系。
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协商式监督有效形式。继续围绕“浙里甬有”民生品牌开展五年一贯民主评议,聚焦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共同关心、关联度大的事项联动开展市、县两级政协专项集体监督,更好发挥协商式监督协以成事的制度优势。把民主监督同经常性履职结合起来,围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等主题,创新实践第一年协商、第二年监督、第三年“回头看”等监督形式,每年围绕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组织委员集体视察,推动协商式监督常态化长效化。
“阿拉一起来商量”
“阿拉甬商有话讲”政企协商会自2022年创设以来,已召开6场,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场场参加,一批协商成果落地。如促成吉利在杭州湾新区新增100亿元投资、北仑生产基地加快年产40万辆燃油车改造转型等。
一届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主题抓五年,高质量推进全会提案协商办理。十五届市政协围绕“城市品质提升”主题,五年一贯助力城市品质提升。今年,市政协聚焦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全会提案,助推“大美宁波”乡村建设。
“杭甬双城记”专题协商会影响不断扩大,效果不断显现,推动全国327个城市居民“一卡走宁波”、杭绍甬城际列车开通。
这些都是“商”出来的累累硕果。
宁波市政协始终聚焦专门协商机构建设,通过建机制、构体系、搭平台,积极推动协商民主在宁波的生动实践。
举一纲而万目张。宁波市政协制定出台协商工作规则,明确协商的“总纲”;同时细化完善提高协商议政质量、委员月谈会工作规则、专题协商交流会、提案工作细则、委员参与立法协商等制度机制44项,规范协商成果报送、受理、交办、办理、落实、反馈等环节,构建起全流程、闭环式工作链条。
如今,宁波市政协“1242+X”的总体协商构架越来越清晰。“1”是1次政协全会;“2”是一年2次的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聚焦全局性议题深入协商;“4”是一年4次的委员月谈会,聚焦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共同关切的“小切口”议题开展协商;“2”是一年2次的主席议政会,开展主席会议成员专题议政;“X”是若干次对口协商、界别协商、专题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
下一步,宁波市政协将全面深化“有事好商量”制度化实践,找准更加精准聚焦的协商方向,探索更加充分深入的协商形式,完善更加科学规范的协商制度。
坚持“党政所需、政协所能”,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问题,分别明确14个和51个履职方向,形成履职清单。着重围绕需要持续助推的改革任务开展系列化履职,做到多年同主题、年度有侧重、本届成系列,推动更多政协建议转化为党政决策。
构建完善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主席议政会、委员月谈会、政企协商会、协商交流会等为常态,委员与应用型智库专家为主力,会议协商加数字政协为支撑的协商议政格局。主动加强与其他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积极参与立法协商、重大战略规划专题协商,汇聚更多更广泛民意基础。积极培育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大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构建规范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协商工作规则为主干、覆盖各流程各环节的制度体系,推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落到实处。拓展广泛参与机制,邀请更多领域企业家参与“阿拉甬商有话讲”政企协商、更多相关专家学者参与专家协商,进一步发挥“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等平台载体作用,推动政协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阿拉一起来同行”
大海不择细流,高山不辞细土。
宁波市政协坚决扛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中心环节。
最是书香能致远。宁波市政协大力推进“书香政协”建设,构建起“一核两翼”学习体系。“一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两翼”分别是面向政协委员的“同心学堂”、面向机关干部的“初心讲堂”。“同心学堂”下设在线书院、读书沙龙、委员论坛、知行书房4个平台,“初心讲堂”包括主席讲堂、处长讲堂、专家讲堂和青年学堂4个课堂。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读书学习活动1900余次,委员和机关干部参与3.2万余人,带动界别群众及受益群众14.6万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年来,宁波市政协以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为抓手,探索构建“356”联系机制,明确联系对象、主要内容、工作机制三项重点,引导委员通过协商活动、调研视察、民主监督、谈心交流、网上履职等五大渠道,做好加强政治引领、宣传政策方针、反映社情民意、助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治理等六项工作。
宁波市政协还从发展实际出发,重点强化与民营企业家、宁波籍海内外人士、宗教界人士及其他各界代表人士的交往联系。如创新搭建“阿拉甬商有话讲”政企协商平台,1800余名企业家参与政企协商,50余名企业家在会上发言;在近两年的中秋茶话会上,邀请比往年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和宁波籍海内外人士参加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团结联系方式方法,持续增进社会各界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让“同行者”越聚越众,“同心圆”越画越大。
宁波市政协致力于将“一核两翼”学习体系服务于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扩大学习的覆盖面,提高立体式学习的协同性,切实增强履职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拓展知情明政渠道,巩固提升聚识平台作用,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增进团结工作。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办法,政协党组成员加强与所联系界别和党外委员的谈心谈话。
为进一步彰显广泛团结联谊特色优势,宁波市政协将建立健全各党派团体参加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情况交流机制,建立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座谈制度,不断完善与各界别人士交往交流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发挥海内外宁波籍人士在“双招双引”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开展协商交流,为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