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结束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踏上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奋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政协见行动。宁波市政协将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做到学思悟践行,着力把人心聚起来、把服务强起来、把制度优起来、把能力提起来,为宁波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层层传达把人心聚起来。毛主席在1956年中共八大致开幕词时曾指出,“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已经到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迫切需要把人心聚得更紧、把共识筑得更牢。对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宁波政协而言,要坚决扛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通过“初心讲堂”、委员会客厅(工作室)等平台载体,以“讲道理”和“讲故事”相结合、“普通话”和“地方话”相结合的方式,把两会精神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层层传递下去,特别是要用生动朴素的语言把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对人民政协提出的新要求传达好,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下团组”时谈“初心”、论“中心”、说“关心”的良苦用心传递好,把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阐释好,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团结引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二、把握大势把服务强起来。“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两个大局”、情系“万家灯火”,集聚众智、汇聚众力,推动两会精神在宁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际行动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前瞻调研大事要事,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宁波实际,就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新材料科创高地、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沪甬跨海通道、中国化工品期货交易所等大事要事,开展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助力宁波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持续服务规划实施,按照集成化、系列化、开放化、精品化的思路,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开局、实施、中期评估、收官等各个阶段特点,开展有针对性、连续性地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今年着重就“宁波构建双循环枢纽城市”和“‘健康宁波’建设”,分别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通过精准有效的政协行动,努力把美好蓝图变成幸福实景。精准推动政策落地,创新依托民生议事堂、民情联络站等平台载体,向社会各界全面解读两会明确的各项政策举措,向党委政府及时反映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助力民生红包落地、群众福祉见效。 三、对标对表把制度优起来。这次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对制度建设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地方政协要按照全国政协的部署要求,蹄疾步稳、扎实有序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工作制度建设。更加突出操作性。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在遵循全国政协原则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规范和举措,做到看了就能懂、拿来就能用,决不能粗看“高大上”、细看“假大空”。更加突出系统性。从专门协商机构这一性质定位、职能定位和工作定位出发,搭好制度框架,做好衔接配套,推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集成的制度体系,绝对不能贴膏药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起来很规范、很全面,实际上“碎片化”、没实效。更加突出执行性。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制度学习培训,让每位委员和每个机关干部在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觉做制度的维护者、遵循者、践行者,绝不能让制度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成为摆设,成为“稻草人”。 四、抓住时机把能力提起来。汪洋主席在这次全国两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是摆在每位委员面前的现实问题”。作为地方政协,要牢牢抓住换届之年的大好时机,采取实打实的措施,对履职能力进行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建设。着力增强调研能力。政协发挥作用,不靠“说了算”,要靠“说得对”。抓住中央巡视反馈整改契机,着力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提升调查研究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不调研不协商、无准备不建言。要在届终委员考核评估中,考准考实委员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并作为留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着力增强协商能力。在新一届委员遴选过程中,更加强化专业性要求,把一些既有政协情怀、又有专业专长的界别代表吸纳到政协委员队伍中来,引导委员用专业视角把界别群众的呼声诉求提升为专业意见、转化为政策选项,切实以“专业”支撑“专门”。着力增强服务能力。按照“政协出品必属精品”的要求,做好政协机关服务保障履职的加减乘除法,即:增加一项工作任务,做好本届政协的经验总结,为下届政协高质量履职提供借鉴;减少会议数量,下沉工作力量,把更多精力投入深入基层倾听诉求、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工作中去;发挥数字赋能的“乘数效应”,加快“智慧政协”建设;破除思维定式,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充分释放专门协商机构的效能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