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宁波跨向新目标
——市政协委员聚焦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
字号:[  ] 发布日期:2020-05-09 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信息作者:龚哲明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浙江、宁波考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围绕这一新目标新定位,市委提出,宁波要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窗口”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近日,市政协组织委员发挥界别优势,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协商议政、献计献策。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从去年底以来,“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发展目标……一个一个以数字作代码的产业发展目标接连提出,宁波聚集力量向产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发起冲锋。与此同时,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目标也以市委全会《决定》的形式提出,预示着宁波向社会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

当前,宁波正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围绕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勇当“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市政协积极行动起来,引导委员为此谋良方、献良策。

■助力经济巨轮远航

制造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无疑是宁波制造业做大、做优、做强的重要抓手。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基于浙江最大资源宁波舟山港的石化产业加快实现绿色发展是其中重中之重。

绿色石化产业之路该如何走?市政协委员张玉明表示,需要进一步找准问题、明确方向,落实举措。他建议,要牢牢把握绿色石化这个核心,从设计源头积极采用一流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加大绿色高端产品开发力度。例如,虽然目前我国生产了世界上39%的化学品种类,但是只生产了世界上15%的化工新材料,仍有130多种“卡脖子”品种尚不能生产。针对我市绿色石化、汽车制造优势并存的特点,结合国内汽车轻量化新材料自给率仅为50%左右的实际,应深入推动两大产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打造世界领先的化工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为“宁波号”巨轮装上新引擎。

民营经济在宁波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巨大。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宁波民营企业在册数量达到40万家,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超过八成。

今年初召开的省人代会通过了《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并已于2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省里给我们民营企业发出的一份新年‘大红包’,从法律层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撑腰’。”市政协委员徐立勋说,“我期盼这部‘硬核’条例能够使民营企业和政府成为‘最铁’的事业合伙人,共同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立勋是民营企业“创二代”。“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二代’的接班人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他认为,未来五年到十年是民营企业两代人交接班的高峰期,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愿意接班的只占30%左右,而能够成功接班的只占接班人数的20%左右。

“我们这批‘二代’说实话是被社会用放大镜来看的一代人,甚至认为我们是‘颓废’的一代。”作为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会长,徐立勋为这一代人呼吁,“我们能够站出来接班本身就是件勇敢的事情,我们要面临社会、企业和家族的多重压力,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颓废的,为社会、企业和家族,我们大部分人非常拼命地工作,来证明我们能行。”

■创新释放发展动力

产业发展,创新是关键。宁波文创港是甬江科创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完善中心城区功能、集聚高端创意人才、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都有重大意义。市政协高度关注文创港规划建设,杨戌标主席更是受市委委托担任顾问,邀请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团队参与规划设计。

作为创意企业总经理,市政协委员顾佳璇一直参与其中,对文创港规划建设工作感受颇深。她说,文创港当下的规划理念是:展示宁波最好的、补足宁波需要的、带领宁波飞驰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文创港未来要致力于打造“共生模式”,让所有入驻企业、产业变为“命运共同体”,互为主体,资源共享,价值共享,而不是“我请你来”。期待文创港能助力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也期待文创港成为“宁波之眼”,传递宁波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格局!

今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永新光学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永新光学总经理、市政协委员毛磊作为主要完成人,与浙大教授一起受邀参加这一科技盛会。

“在长三角区域中,制造强市是宁波区别于沪杭的差异化战略。我市实施的‘科技争投’攻坚行动,正与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毛磊说,“这次获奖,是我们跟浙江大学多年在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上合作的一次总结,也是我市实施‘科技争投’攻坚行动的成果之一。”毛磊再次建议,把更多大学研究院分院建在企业,集政府、大学、企业之合力,加强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宁波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引才聚才,是本届市委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出的最强音。去年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市政协委员李润伟提交的《关于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和发展保障的建议》,被市政协主席会议列为重点提案,得到市级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落实。目前,我市已制定实施宁波市加快集聚顶尖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及关于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为高端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除了“3315”人才计划以外,宁波去年还实施了“与宁波·共成长”人才日活动、人才生态建设“1+X”、十大青年人才新政等系列举措,促成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宁波,形成聚集高端要素的重要载体;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7家,均居全省第一,为全市产业发展广聚“最强大脑”,并取得了人才净流入率全国城市排名第二位的好成绩。

“能在这些工作中献智出力,我感到十分高兴。”李润伟表示,“下一步,我将围绕增强宁波引才聚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发力,助推宁波市人才工作。”

■共建共享幸福之城

城市幸福来自哪里?来自高水平的社会治理。

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市委的重大决策,也是本届政协的重要协商议题。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组织召开“基层治理”联组专题协商交流会。去年9月17日,市政协又首次以远程协商的方式,再议“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参与治理。人心齐,泰山移。只有打一场社会治理的“人民战争”,才能发现并最终补上当前治理中的一些“短板”。

“基层治理搞得好不好,直接决定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市政协委员冯国铭说,“普通老百姓,最最关心的是身边事。基层治理要搞好,第一要搭好‘共商共建’这个台;第二要搞好基层党建;第三要让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

城市幸福来自哪里?来自社会民生保障。

去年以来,猪肉价格的高位运行引起了物价指数的迅速上涨,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节日的正常供应。于是,猪肉供应和价格,受到老百姓普遍关注。

市政协委员陈淑芳长期从事畜牧业发展研究。她说,近年来,畜牧业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持续转型升级,畜牧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目前,我市畜产品供应有较大缺口,特别是猪肉。由于猪场建设受限于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环保禁养区等红线,我市的自给率不足40%。从基层呼声看,老百姓吃不起猪肉的反响较为强烈。目前全市毛猪价格每公斤35元,如何克服困难,让老百姓吃得起猪肉,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陈淑芳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要引资发展规模化养殖,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层次。通过新建、扩建、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畜牧业生产规模和养殖效益,实现小变大、大变强、强变优。既要抓万头以上的大场,又要保证中等规模生产,但绝不走散养等老路。其次,要引智发展科技化养殖。不断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引入工业中的智能化,让数字经济服务于畜牧业,实现畜牧管理智能化。最后,要借智培育社会化服务队伍,提高基层畜牧服务能力。通过全国畜牧兽医学会服务站、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培育畜牧业社会化服务队伍。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培育防疫员及协检员队伍。

城市幸福来自哪里?来自弱势群体的点赞。

市政协委员王靖波的“委员作业”,更多关注民生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王靖波说,由于身体原因,使她对残疾人的民生关注更多了些。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要求,把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地融入发展大局;社会贤达、各界人士对残疾人事业也倾注了极大的关心,使我市的这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比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问题,通过对市政协重点提案的办理,我市率先出台相应的制度文件予以落实。如今,残疾人不仅社会地位提高了,家庭地位也在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越来越高。

■继承发扬“宁波帮”精神

“宁波帮”是宁波的财富。他们爱国爱乡情怀和“四知”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老一辈“宁波帮”,如包玉刚、王宽诚、邵逸夫、陈廷骅、赵安中、李达三等,他们捐资捐物,为宁波的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如今造福桑梓的光荣传统也薪火相传,涌现了如赵亨文、李本俊、王伟东等一大批“宁波帮”第二、三代人士,为家乡的慈善事业慷慨捐赠。

市政协港澳委员徐旭昶对新老“宁波帮”爱国爱乡的事迹如数家珍。

“我们两夫妻历年来也为慈善事业捐赠了2000多万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也第一时间捐献了价值200万元左右的物资。”

作为宁波市侨商会会长,徐旭昶与其他会员一起,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多年来为家乡建设发挥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去年以文化交流为基础,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商组织大联盟,聘任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知名社团侨领为宁波市侨商会的海外顾问,讲好宁波故事,传播宁波好声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