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很多委员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美丽乡村建设。他们通过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一村一品”凸显特色
“目前众多乡村村口改造都具有趋同性,最常听到的感叹是‘乡村都一样’。” 王葱葱委员建议实行顶层规划,打造“一村一品”。在规划审批时,注意多样化和地方特色,保留村落文化底蕴。
李刚伟委员建议结合各自乡镇特色,如横溪镇主打山地休闲、塘溪镇主打名人故里、咸祥镇主打海湾风情,通过山海共建,人文结合,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品牌提升。
赵敏委员认为,产业是乡村经济的“发动机”,是村民增收的“摇钱树”,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建议区政府以目前分布在乡镇的龙头骨干企业为参考,邀请产业规划专家对各乡镇产业布局进行统一规划,优先选择三大战略产业、五大优势产业,打造龙头骨干企业类型产业链,着力打造以产兴镇、以镇带产、产镇融合、镇乡一体的特色小镇。”
政策支持破解“谁来种地”
姚福波委员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存在农业行业报酬低,队伍结构与分布不合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占比低,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突出等问题,他建议对都市型农业人力资源建设作出长远规划,稳定、充实和完善农业科研、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强化严谨科学的涉农培训,重视农业青年人才培养,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各种农业创业创新型人才。
周鸿辉委员呼吁下大力气、用真功夫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普遍性问题,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仇坤委员建议通过政策支持,教育引导,落实乡镇、村委主体责任,建立工作组织和落实机制,吸引迁移城市的青壮年人口回乡务农,鼓励农业类专业的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共享农庄”升级美丽乡村
如何建设升级版的美丽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诸琴委员提出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共享农庄”引起与会委员的浓厚兴趣。“共享农庄”是以共享经济为理论支撑,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中高收入家庭及“候鸟”群体需求为市场支撑,以私人定制服务为核心,联合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力量,培育的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她还提出利用云端互联网技术打造共享交易共享平台,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需求者配对。
王倍菲委员也指出,传统农业发展具有很多局限性,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需要突破创新,勇于引入新技术,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平台,为农户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