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工党:做好“海”字文章 展现浙东港口魅力
发布时间 : 2018-10-24  10 : 09 字号 : [] [] []

宁波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沿海城市中极为少见的港湾型城市。目前,宁波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观光和文化体验为主体,以海滨休闲度假、海洋康体疗养和海洋生态旅游为辅助的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格局,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完善。

问题

资源环境限制因素较多。与国内外滨海城市如大连、青岛、利物浦、汉堡等相比,宁波主城区距离海岸线较远,且是台风和赤潮等海洋灾害频发区,岸线多为泥质滩涂,组成物质多为粘土质粉砂,抗冲刷能力较弱。港口和海湾多用于发展临港工业和国际航运。

旅游品牌形象不突出。缺乏包括海洋旅游形象在内的立体旅游形象体系。海洋旅游的认知度和知名度不高。海洋旅游产业规模总量较小,产业链较短,国际海洋旅游市场所占份额更低。

旅游产品同质性较高。与台州、温州和舟山等省内滨海城市的海洋旅游资源相似、空间比邻、客源市场重叠,旅游资源同质化开发、旅游产品互相模仿、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旅游空间要素空间配置不合理等现象突出。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与公共需求相比,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够健全,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建议

优化海洋旅游空间结构。以象山海洋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以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为依托,构建“一核六片区”的宁波海洋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一是凝聚象山县“海、港、岛、渔”等资源优势,以松兰山、黄金海岸带、石浦镇、象山影视城和大目湾为重点区域,以中国·浙江海洋运动中心、大目湾新城、半边山景区、象山影视城扩建等项目为支撑,重点发展海洋休闲旅游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节庆产品和影视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宁波海洋旅游的发展核心,将象山影视城打造成为东方好莱坞。二是发挥各片区特色优势。杭州湾片区重点发展杭州湾大桥、海天一洲景区、大桥生态农庄等生态观光旅游、滨海湿地生态旅游以及海洋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镇海—北仑港片区加快提升招宝山海防口文化内涵和北仑港口旅游产品品质。梅山春晓片区推进梅山国际帆船游艇基地、赛车基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会展旅游、邮轮旅游、节庆旅游。象山港片区构建“港内—海滨—海上—海岛”的“链珠式”旅游发展格局。石浦—大塘港片区构筑百里黄金海岸南端节点,形成以国际现代渔业、海洋节庆、影视文化产业、海洋休闲旅游度假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渔港新城。宁海三门湾片区着力推进胡陈乡、长街镇特色滨海观光旅游建设和一市镇和越溪乡海洋生态观光产品开发。

开发特色海洋旅游产品。一是在杭州湾、象山半岛、三门湾、韭山列岛、渔山列岛等地重点开发海洋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农业生态观光、近海低空生态观光等海洋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二是在宁海湾、渔山岛、伏龙山、石浦港、半边山、檀头山、金沙湾和松兰山等地,重点发展滨海疗养度假、商务度假、东海文化度假、海洋体育休闲和滨海乡村度假五大产品。三是以梅山邮轮母港建设为契机,构建具有休闲娱乐、观光游览、邮轮接待、保税购物等服务功能的邮轮海洋旅游集散区。在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半边山旅游度假区、北仑滨海新城和大目湾新城设立邮轮停靠区,打造主题化、差异化邮轮旅游产品。四是以象山影视城、石浦渔港古城等海洋文创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宁波海洋文化创意旅游聚集区。利用石浦渔港特色传统滨海小镇及其古街老巷,发展浙东特色的传统渔家文化产品,打造传统海洋民俗艺术街区。挖掘各海岛遗留的历史文化遗迹,开发一条串联各岛屿间海洋历史文化的特色旅游线路。五是打造“佛”“渔”“港”节庆品牌。以“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为主体,整合其他佛教节庆资源,扩大“东南佛国”在海内外的影响。以“中国开渔节”为主体,整合长街蛏子节、象山海涂节等系列活动,演绎东海渔文化。以“宁波·国际港口旅游节”为核心,依托宁波港、镇海港等有形载体,充分展示浙东港口文化的魅力。

完善海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以重点滨海旅游城镇和海岛旅游度假区为支点,研究布局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建立自杭州湾大桥经象山港区域至三门湾的大陆滨海景观绿道。开辟港湾海岛游览航线,有序发展直升机旅游与应急救援基地、低空飞机起降点,开发热气球滑翔机等旅游项目。二是重点加强公共信息网络共建共享,建立海洋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以滨海休闲绿道网络为骨干,结合旅游景区、休闲旅游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自行车徒步旅游导引标识牌系统,提高自助旅游的交通安全和便捷性。三是加快象山半岛区域、象山港区域等海上安全设施设备薄弱地区多层次、一体化海陆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建设。充实海上救援队伍力量,大力发展海上救助志愿者。提高游船准入门槛,尽快制定适应全市的游船安全设施设备相应标准。还要推进旅游安全责任保险体系建设,做好海洋灾害天气预报和各类灾害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