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澄衷(1840-1899),字成忠,1840年7月18日诞生于镇海庄市叶家村,清末宁波商帮的代表人物之一。少时因家贫辍学,到油坊学徒。1854年(咸丰四年)到上海,在杂货店当店员。旋辞去,棹舢板往来于黄浦江上,以供应外轮所需物品谋生。期间,坚持到“夜馆”学习以宁波话发音注解的英语并粗通,故在商贩中获利独厚。1862年(同治元年),在虹口开设顺记五金洋杂货号,因经营有方,不数年总号移于“百老汇”,并先后在长江中下游及天津等商埠遍设分号,人称“五金大王”。继后他又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江、芜湖、湖州等地广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1897年,国人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开办时,叶澄衷即为该行的9位总董之一。他除了经营五金和火油外,还创办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纶华缫丝厂和燮昌火柴厂,从而成为横跨商业、地产、工业、金融业和航运业等几大领域的巨贾,总资产高达8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度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真可谓“富可敌国”。 1899年11月5日,叶澄衷在上海寓所病逝,不久即归葬故乡镇海庄市菱漕村附近的贝乐朱樊自然村。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新文化运动创导者胡适曾专程前往谒墓。 叶澄衷不仅是近代宁波商帮的先驱者,而且还是首富和首善的完美结合者。他以徒手起家,完全依仗自身的经商天赋和勤奋赢得家业,在经济领域纵横捭阖,长袖善舞,直至成为名闻上海滩的巨擎。但他为同业所推崇与景仰的,绝不仅仅是其财富,主要还是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即他宽以待人,诚信守诺,秉性慷慨,被称为“首善之人”。身为富贾名流的叶澄衷,乐于布施,热心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在家乡和上海设立慈善救济机构,屡次出资赈济浙、鲁、豫、直等省灾民。地方敬仰他的懿德善行上书朝廷,清廷颁布上谕,传旨嘉奖叶澄衷“勇于为善”,并赐以“乐善好施”、“启蒙种德”匾额,以资褒奖。 而就叶澄衷来说,最值得颂道的莫过于他一生中在教育上的两大建树,恩泽惠及无数贫寒子弟,其精神发扬广大,为后人所传承。 其一:1898年,叶澄衷在上海虹口张家湾捐地30亩、捐银10万两,创建上海第一所由国人创办的洋式学校-“澄衷蒙学堂”,即今日上海“澄衷中学”的前身。 其二:叶澄衷出资银3万两,购田40亩,在家乡镇海庄市建有“忠孝堂”,又称“叶氏义庄”,内附设“叶氏义塾”。1906年改名“中兴学堂”,后几经更名,即为现在的“中兴中学”。 本书分为三个篇章:上篇“史影回溯”,主要介绍叶澄衷的人生轨迹。中篇“史影觅踪”,主要入录与叶澄衷创业或善业有关的回忆文章。下篇“史影钩沉”,主要是有选择地采录史存的原始资料,一方面让有兴趣的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叶澄衷其人其事,另一方面也供专家学者参阅。 (出版:2009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