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鄞州区长陈国军现场办理区政协《关于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全会提案》,区政协主席郑坤法出席。
今年区两会期间,区政协以全体政协委员之名提交了《关于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全会提案》,建议把握宁波市建设金融生态示范区和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将鄞州规划建设成为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该全会提案由区长陈国军领办,区金融办主办。
现场办理会上,区金融办对全会提案进行了答复。区委、区政府吸纳区政协全会提案建议,进一步强化服务协调引导,加快金融产业发展,强化创新示范引领,对接“试验区”和“示范区”建设,强化场外场内齐抓,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资源整合联动,全力推进四明金融小镇创建。截至目前,鄞州区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8家,居宁波全市首位,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到22家,全区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25家,挂牌企业总量居全市第一,四明金融小镇已集聚金融、类金融机构近700家,资金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5.2亿元,占全市比重32%,对区域经济贡献率达12.2%。区金融办还介绍了目前金融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和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发展的目标、空间布局与定位以及主要推进举措。区政协提案委主任裴渭干表示,提案办理领导重视,成效明显。
“推进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要进一步强化金融业的支柱产业意识,把发展金融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头等大事来抓,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陈国军希望广大政协委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提建议,同时欢迎委员参与到金融产业平台建设中来,积极为鄞州金融业的发展、为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打造出力造势。
郑坤法充分肯定全会提案办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建议加大市区共识度、统筹协调力度、政策供给力度、工作推进力度和政府引导力度,进一步深入推进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再接再厉做好这一全会提案的办理落实工作。
区政协全会提案: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
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要义所在,就是把握宁波市建设金融生态示范区和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契机,主动承接和落实宁波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相关目标任务,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四明金融小镇、金融硅谷等载体,壮大银行、证券、信托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规范发展股权投资、私募基金、融资租赁和支付结算等新型业态,打造差异化金融集群;主动融入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试点,全力引进特色性、功能性、创新性保险法人机构,积极开发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保险新产品,拉长保险产业链,谋划创建保险特色小镇;不断提升各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实现鄞州区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多维度入手进行统筹。
精心布局,绘就跨越发展的战略蓝图。要将鄞州区现有的金融集聚区打造成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在发展方向上必须要着眼于提升四个核心竞争力,即各金融机构下属基层网点最大延伸之后,对区域内企业和居民的充分服务力;市级金融行政机构最大集聚之后,对全市金融行业的绝对领导力;跨区域金融总部最大引进之后,对宁波周边地区的强劲辐射力;新型金融业态最大创新之后,对国内金融行业的积极影响力。根据《宁波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和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发展目标,围绕提升四个核心竞争力,重新制定鄞州区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国际金融中心、四明金融小镇、保险创新产业园、金融硅谷进行功能、产业和业态的再次定位,确立其服务本地、领导全市、辐射周边、影响全国的分层标杆。从鄞州区金融核心功能区不同区块之间基础不同、发展程度层次不齐的现状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整体和个体的发展方案和目标,完善多层次现代金融产业体系。根据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导向,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方向和力度,确保发展方案落实、发展目标实现。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出调整和修正意见。
锐意改革,构建高效先进的管理体制。作为市政府所在地,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必须要站在全市的高度进行谋划和推进。市、区两级政府在制定和落实鄞州区金融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要做好充分协调,保证重要决策的顺利推动和实施。要加强鄞州区金融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协调与合作推进,研究解决金融机构入驻、人才引进、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健全鄞州区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宏观、微观管理体制,明晰市、区两级管理职责,形成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常态化、制度化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保障机制。建立条块结合、分工合理的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强化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联防联动机制。着手对区内金融业的分析梳理,推动区内金融资源的导向性集聚。根据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发展目标,对功能区管理团队和招商团队落实明确的考核机制,建立跟踪监测、检查和评估制度。积极探索政府与金融机构的良性共赢机制,对在鄞州区设立管理团队的金融机构提高补贴力度,对在鄞州区贷款或投资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负责人予以奖励。
勇于探索,营造开放和谐的发展环境。对市区两级涉及金融业集聚、创新、发展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借鉴“北上深”及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成功做法,采取争取、保留、合并、新增等方式,统一出台支持金融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文件、优化政策组合。理顺市、区两级金融业税收分成体制,增强区级政府支持金融的自主性。加快推进国家、省以及宁波市已批准的金融改革创新项目,进一步向上争取鄞州区有条件、有能力承担的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积极利用在甬“一行三局”机构独特的行业资源和审批、监管优势,主动保持经常的沟通交流,为推动各类机构落地提供高端服务。切实解决区内金融业在行政、土地、电力、信息、教育等方面的要素供给,既要提供一般的普惠保障,也要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精准扶持。充分调动媒体资源,大力做好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包装、宣传、推介工作,进一步扩大金融核心功能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强高端金融智库建设,整合宁波市南高教园区、宁波市金融研究院及各类专家学者库等智力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专项政策,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增发配股、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和股份制改造,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切实防控金融风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区金融办答复:推动鄞州金融超常规发展
将鄞州打造成为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进而推动宁波成为长三角南翼金融总部型机构集聚区、国内金融供给侧改革创新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示范区。近期目标(2017~2021)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10%,金融业增加值比重占比达到14%;金融业税收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0%。在空间布局与定位上,依托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四明金融小镇和保险科技创新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推动形成“一心一镇一园区”的金融产业布局,明确不同区域金融发展定位,优化金融功能布局,提升金融辐射水平,实现鄞州金融超常规发展,推动宁波金融发展能级提升,为宁波“跃居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和名城名都建设奠定坚实金融发展基础。
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核”在东部新城,因此,鄞州区要全方位“借力”:财力联动——参照其他相关城市做法,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相关金融创新项目。人力联动——与宁波市建立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机制,增强双方协调配合力度。监管联动——建立条块结合、分工合理的市区两级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强化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联防联动机制。同时强化区级部门有效沟通和协调,利用区级领导小组框架下的联席会议制度,向区级各部门负责人定期、不定期通报功能区建设计划、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要求部门负责人将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对事关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在规划、审批、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梳理、整合宁波市、原鄞州区、江东区现有政策中与“一心一镇一园区”建设相关的、涉及金融业集聚、创新、发展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政策,借鉴先进地区成功做法,采取争取、保留、合并、新增等方式,以领导小组名义出台打造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的政策意见。
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发展软实力。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平台,加快推动政府、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推动政府、社会事业等部门数据有序、安全开放。吸引国际知名信用服务商和信用评级机构在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设立区域总部;培育、发展本土征信服务机构,开发符合功能区金融产业特色的征信服务产品,发挥第三方征信服务机构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关键作用。整合宁波市各级政府、金融业、南高教园区以及宁波市金融研究院等政产学研各方现有的各类专家学者库,建立一个容纳海内外各类金融人才的高端智库。
外引内培齐抓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外引。针对高端或特殊金融人才,除了出台相关税收与补贴政策、落实家族随迁、医辽保障等待遇外,更要关注子女就读需求,创办国际化水准学校。另一方面要内培。政府要有计划地选送金融专业人才去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定向委培;举办国内外权威金融论坛、高端金融会展,不断扩大宁波金融核心功能区品牌的对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