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政协医卫组提案献策养老服务升级
发布时间 : 2016-08-12  08 : 59 来源 : 联谊报 作者 : 包晓鸣 字号 : [] [] []

  医养护一体化是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护理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宁波市鄞州区医养护一体化探索尚在起步阶段,区政协医卫组提案认为,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存在五大困难。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当前举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投入非常大,并且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又存在很大的安全(纠纷)隐患,资金进入意愿不强。二是相关政策不健全,医保结算是门槛。现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也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如果将医养结合纳入医保,又会出现两方面问题:现行医保基金账户无力支付大额康复护理费用;“套保”现象将频发,有些不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可能会借医养结合长期住院,占用社会医疗资源。三是老年医疗护理专用人才短缺。四是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很多政策难以落地,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委主管,医疗由卫生部门主管,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五是缺乏顶层设计,医养结合服务供需不平衡。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城乡之间、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缺少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养结合专门机构,现有机构和服务形式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提案建议,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目标定位,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尽快出台促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根据老年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等要素,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进行规划布局。

  立足现有,加强横向整合。利用现有条件,完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实现方式。第一种在养老机构内成立医务室,提供有限的诊疗护理服务;第二种是与附近医疗机构合作,委托医疗机构上门提供服务,建立快捷的双向转诊机制,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附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签订合作协议,为居家的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等;第三种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近距离建设,开展紧密型合作。第四种建立全新的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集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

  完善政策,促进健康发展。从政策上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机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从业人员上岗标准以及归口管理部门等。构建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老年人医疗需求大,基本医疗保险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需要通过多层次的保障方式弥补。如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同时,试点建立以社会化护理服务为主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

  规范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涉及到老年护理、老年心理、老年医疗等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有更高的医疗护理背景专业水平,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养护队伍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养护队伍中,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着眼未来,推进“数字化养老”。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医疗养老信息化进程。包括为老人提供实时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远程医疗协助,实现对个体健康的全程监控;为卫生管理者提供健康档案实时动态数据,并将三方有机结合,缓解医养护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足、医疗资源过度使用等现象,极大地推动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的有效实现。同时,通过组建医养结合信息库,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将老年人信息系统与预约诊疗系统、 双向转诊系统、 远程会诊系统和健康档案相整合,实现电子健康信息的实时调阅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