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政协重点提案有招有策
发布时间 : 2016-07-22  09 : 51 来源 : 联谊报 作者 : 胡立峰 金黛莹 字号 : [] [] []

  近日,由民建慈溪市基层委员会提交的提案《关于加快我市特色小镇培育的几点建议》,被确定为市政协重点提案,由市政协主席会议集体督办。

  提案认为,“十二五”以来,慈溪市启动实施了一批特色产业区块,一些特色产业与山水资源和地域文化结合紧密,融合性较强,基本已具备了特色小镇的培育潜力。比如以慈星股份为核心,通过信息、智能技术的运用和研发,将服务机器人、智能硬件的研发与传统小家电产品进行深度融合,打造成以智能家电、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服务机器人小镇;以青瓷文化和产业为基础,打造集遗产保护、文化展示、文化交流、青瓷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越窑青瓷文化小镇;以鸣鹤古镇与杭州宋都基业达成国医养生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意向为契机,通过旅游开发和产业项目建设,建设文化休闲、旅游养生景区,打造鸣鹤国药养生小镇。在“十三五”期间加快特色小镇培育,不仅能为慈溪市经济发展打牢基础,同时还能产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制度创新迈向纵深等多项“溢出效应”,将成为慈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提案建议,通过编制一个总规、形成一条链条、建好一套机制、做好一套账本、选好一批项目,加快特色小镇培育。

  编制总规时,要与“十三五”规划和土地、交通、水电、教育、卫生等规划相结合,强化项目载体、空间布局、要素保障的紧密衔接,为发展预留空间;要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实现统筹协调、优势互补。严把准入,围绕主导产业、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选取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辐射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和具有较强生机活力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使其为小镇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注重协调发展,以科学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为依据,分步实施,分类培育,循序推进,逐步建立起特色小镇项目库,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形成上下联动、梯度培育、滚动推进的创建格局。明确风格、特色为本,重点挖掘本地的产业集聚、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的比较优势,保持鲜明的地域、产业、生态和唯一特色。促进产业、城乡、生态、经济等融合,体现一、二、三产业,产、镇、人,虚拟与实体经济的多维度融合发展态势。

  如何形成一条链条?提案建议,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活、生态、生产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落实,要素、政策、机制三保障,宜居、宜业、宜留三宜结合。

  提案建议,把握三个有利于原则,建好一套机制。一是有利于产业谋划原则。要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落户便利,突出产业谋划,以市场机制驱动发展,创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模式,按照政企分离原则,建立开发建设主体与行政管理主体相分离的管理体制,着力创新小镇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及符合小镇特色发展的其他产业的招商和运作机制。二是有利于城乡统筹原则。开展采取宅基地置换和商品房运作方式,以吸引本地村镇居民和其他区域部分富裕群体入“巢”。同时,动员原有小镇居民以“等面积”整体置换等方式,快速聚集人气。此外,在满足本地居民入迁的前提下,考虑放宽户籍限制,接纳外地和外籍人员入迁。三是有利于制度创新原则。对企业自行开发、临时改变用途、就地转换功能,用于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的,免征相应税费、减收土地级差价款。对小镇范围内的企业职工宿舍,在用电、用水价格上参照居民生活标准执行。

  做好一套账本,是指在政策引导上,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政府参与的特色小镇发展基金。发展基金以市场化机制引入带动各类基金、社会资本,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建设模式上,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用于支持特色小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等。从项目性质看,对经营性的,收益可通过税收留成、收益分成返还;对非经营性的,政府通过财政出资和发行债券来筹资,承诺归还期限。可参考杭州青春路隧道工程的建设实例,在实施主体上,以上市和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小镇产业链集聚延伸,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和产业的高端环节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选好一批项目,在项目的来源上,在传统招商引资成熟、有益的经验基础上,突出“一条龙”服务的工作理念。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实际成效着眼,力求选得准、立得住、长得大、撒得开。在项目的运作上,核心就是产业化。在项目发展的态势上,以产业链思维运作特色小镇的各个建设项目,形成支撑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小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把产业链的触角延伸到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各个行业,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及其产业化的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