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武率市政协民进界别委员视察“五水共治”清淤工作
发布时间 : 2016-07-14  14 : 07 来源 : 市民进 字号 : [] [] []

  5月18日,市政协李太武副主席带领市政协民进界别委员一行9人,调研视察“五水共治”清淤工作。

  委员们先后来到甬江庆丰桥下游和鄞州区集士港镇,实地踏看抓斗挖泥清淤和农田河道水力冲泥情况,到市水利局听取关于市“五水共治”清淤工作情况通报,并结合视察调研情况,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在视察调研过程中,委员们了解到,我市高度重视河道清污(淤)工作,已先行开展普查。全市河湖库塘淤积量3058万方,需要分三年清理完毕,清淤费用在每方10—70元,今年需清淤1145万方,可见人力财力投入极其可观。当前清淤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淤泥检测工作推进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历史欠账的长期堆积,当前部分城乡河道的淤泥成分复杂,一些淤泥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铬、铅等有害成分,或是有害病毒。清淤前先要分析评估淤泥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成分,然后再针对性地制定处理办法。目前环保部门在日常工作之外再承担淤泥检测工作困难较大,而水利部门又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人员和资质,导致清淤前的方案制定遇到困难。

  二是淤泥资源化利用难。淤泥清理的后处理工作压力大,大量淤泥脱水干化后的运输、堆积、处置的环节还不顺畅,亟待开展系统规划,当前淤泥无害化处理、填埋、堆肥、园林种植需要等的出路尚需要开展针对性谋划落实。

  三是清淤资金保障难。我市淤泥处置费用较大,按照初步测算,清淤投入可能需要近20亿元,虽然分三年投入,每年在6亿元以上,而目前实际上投入是缺乏财政保障的。各县(市)区也未形成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工作在推进,问题也在积累。截至4月底,我市已完成清淤370万方,耗费1.4亿,今年要完成剩下的清淤775万方目标,还需投入2.9亿元,目前该项资金并未落实到位,需要确保投入。

  四是清淤检查督促难。以往清淤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主要由乡镇负责,检查督促流于点上走马观花。今年清淤工作在全省全面推进,要求高、考核验收严,省级部门在年底将到我市开展检查验收,需要我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行动起来,日常检查督促工作亟待到位。

  为此,委员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专题研究清淤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积极协调环保专业力量和检测设备投入到清淤工作中来,开展淤泥检测服务外包工作,引进第三方力量参与淤泥检测和监管等相关工作。协调指导开展淤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按照就近就便、合理利用的原则,落实将无害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盐碱地改良、滩涂围垦等方面。

  二是落实配套资金。要高度重视清淤工作,将化解清淤资金落实难作为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确保有效投入,努力完成省市目标。要积极采用PPP模式引进民间投资,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减轻财政投入,增加有效供给。如绍兴市就鼓励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民企投建厂房购买设备处理淤泥,当地政府在保证淤泥送达量的基础上,还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做到企业、政府、社会、环境四赢。

  三是开展顶层设计。化解淤泥沉积、水体恶化难题的科学办法之一,就是打通河网水系,让水体流动起来,冲刷淤泥净化水质。要将宁波市域的河道当作一个整体的水系网络来看待,开展顶层设计研究,打通相关断头河,新建相应防洪排涝清淤工程,实现各河道活水流动,确保常年有冲刷自净功能。

  四是加大日常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各级相关部门要将推动清淤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检查当中,开展清淤工作专项宣传动员,引导各级人大、政协组织和社会大众参与到清淤督促中来,让全社会都来为清除污泥浊水、展现青山绿水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