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闭幕的宁波市人大十四届六次会议通过的宁波市“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开放大格局,打造港口经济圈、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和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加快浙江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推进海港、海湾、海岛联运发展,打造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基地和科技兴海创新基地。对此,民革宁波市委会已持续关注5年,一批水产、海洋研究方面的民革党员专家,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建言海洋经济方面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真知灼见,不遗余力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关注产业政策
说起5年前《捕捞渔船柴油补贴政策与渔民“转业转产”政策相矛盾》这则信息得到回良玉副总理批示的事情,民革宁波市委会有关负责人还记忆犹新。那是在一次市政协党组成员走访民主党派、征求新一年政协工作的座谈会上,民革宁波市委会副主委、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必谦博士,建议政协加强对海洋经济的关注,对东海渔业尤其是国家层面如何更好地使海洋渔业健康发展进行调研,并介绍了他所掌握的情况。市委会机关信息员迅速记下了这一提议,事后又进行了详细的了解采访,写成信息上报。
第二年,民革市委会经济委员会主任戴科术领衔另一个课题,关注海洋高技术产业,形成集体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建议》,在组织领导、资金扶持、科技创新、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2011年秋,宁波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理事陆开宏担任了民革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主管民革市委会的参政议政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带领一批相关专业党员对宁波“如何加快现代海洋渔业发展”进行调研,提出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渔业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重点发展设施渔业、生态渔业、远洋渔业、绿色渔业、品牌渔业和科技渔业。这一课题提交到2012年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后,时任市委书记王辉忠当即在该提案上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推动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型。
聚集海洋环境
2013年,陆开宏再次领衔课题组,对宁波大市范围内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了调研,发现宁波近岸海域除大目洋二类海域为四类水质外,其余7个功能区海水均为劣四类水质,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况。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环境污染者、生态破坏者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责任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他们剖析了目前在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赔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交市政协十四届二次全会,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和市领导的肯定。
2015年,市委会组织海洋渔业、水利、国土等领域的党员,对象山港海洋环境进行专题调研,提交集体提案《关于加强象山港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议》,得到中共市委书记刘奇的批示,赞“对策建议很有可行性”,要求分管副市长牵头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建言海洋开发
新世纪,国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海洋经济,自然也成为民革宁波市委会建言的重点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海洋经济,装备须先行。民革市委会在2012年到2015年间,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市民营船舶制造业向海工装备制造业转型的建议”、“关于海峡两岸携手开发养护东海渔业资源”等提案,把研究思考的触角从宁波、浙江拓展到了海峡两岸。
“关于海峡两岸携手开发养护东海渔业资源”的课题也是陆开宏领衔的,他和其他民革专家认为,东海海域主要经济鱼类均属于两岸共享种群,如何适应国际渔业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实现该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两岸面临的共同问题。提案建议建立海洋渔业资源合作管理机制、健全海洋渔业资源携手养护模式,减轻渔业资源压力。该提案经民革中央提交到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得到高层领导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