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会馆维修概况
发布时间 : 2015-09-18  15 : 40 作者 : 江怀海 字号 : [] [] []

  1997年初,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了庆安全会馆维修工程办公室,于199721日正式接管庆安会馆。我被任命为维修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庆安会馆维修工作及相关事宜。

建筑雄壮精美文化积淀深厚

  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位于江东北路南段,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当时北号船帮中九家舶商捐资创建,是船商船工祭祀保护神——天后妈祖和船工舶商同业聚会的场所。

  庆安会馆建筑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约为3900平方米,是我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后宫。现存的建筑沿中轴线主要有宫门、仪门、正殿、戏台、后殿及左右厢房。正殿为会馆的主体建筑,面宽进深均为5开间,殿高12米。殿内使用32根粗大的木柱承托顶梁檩架,颇为壮观。整座木架梁柱均施以朱红漆绘,再配以传统朱金木雕,更增添了正殿庄穆凝重的气氛,大殿南北两侧的马头山墙展示了正殿高耸的建筑规格。

  会馆的建筑装饰极富特点。门楼、马头墙上装桢有内容丰富、雕刻精美的各式砖雕。主要建筑中的梁、枋、雀替上都雕刻有极富地方特色的朱金木雕,纹饰丰富多彩。正殿明、次间的石雕龙凤檐柱是庆安会馆石刻作品中的代表作,技艺高超的古代工匠采用了镂空雕法,在整块石料上一气呵成,龙腾云海,凤鸣苍穹,形象生动,雕工精湛,纹理走势自然流畅,为石刻艺术的极品。

  据史料记载,庆安会馆每年都要举办各类祭祀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会馆要组织庙会活动,其它如风神、吴帝、龙王生日都需要举行供祭活动,但以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辰日的祀祭大典最为隆重。是日,会馆内外整洁一新,庭中纛旗飘舞,殿内珠灯齐明,祭台上供奉着各商号提供的丰盛的祭品。祭祀典礼由地方官员或绅士主持,从祭人员依次参拜。渔民信徒扶老携幼前来祭祀叩拜以祈求航海平安。会馆还在状元楼大摆筵宴,使舶商船工同业聚集而资联络。最吸引人的要算是祭祀活动中的民间文艺表演了,秧歌、舞狮、戏剧等节目奉于戏台、人神共娱,热闹非凡,如此盛况要连续数日。据传,有一年前来看戏的人实在太多,会馆宽敞的明堂人满为患,几无立锥之地。许多人只得附壁攀高而观,以至于正殿蟠龙石柱上的龙角被攀拉折断。

  会馆建立以后,专职联络官府及有关方面,搞好关系,谋求北号舶商业务的扩展,为当时宁波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854年,随着航运的发展,北号舶商斥巨资引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艘机动船——“宝顺轮”。“宝顺轮”在宁波港启航的滚滚浓烟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由帆船时代向机动船时代过渡的标志。

维持现状局部恢复原貌

  鉴于会馆的历史地位、文物价值,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宁波市文化局筹备修复庆安会馆。接受维修任务后,我们立即着手维修前的准备工作。首先会同施工单位天一阁古建筑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庆安会馆的建筑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经过勘查,庆安会馆的残损情况十分严重:

  1、会馆原有的照壁、接水亭、仪门、前戏台、前厢房和花厅等建筑在“文革”时期被陆续拆毁;

  2、因年久失修,现存建筑屋顶普遍漏雨,柱、枋、椽等木构件糟朽十分严重;

  3、正殿、后殿因长期被学校、工厂使用,两侧承重山墙被肆意穿墙开窗,破损严重;

  4、砖雕、朱金木雕普遍遭受人为的破坏,残缺不全。后戏台藻井俗称鸡笼顶上的盘花拼板几乎脱落殆尽。

  1997218日,根据查勘结果,在庆安会馆召开了维修方案技术论证会。经过与会领导和古建筑专家探讨研究,确定了“维持现状,局部恢复原貌”的维修原则,制订了针对性的修缮方案。

  811日,天一阁古建筑公司施工人员进入庆安会馆现场,庆安会馆首期工程南首偏房维修工程正式开始。南首偏房坐落在会馆后殿左首,是七间二弄的重檐楼房。由于在我们接管以前,这里一直是校办工厂的生产车间,长期的重物积压使偏房西山墙地面下沉,致使西边拼柱梁倾斜,经维修后加以校正。西边次间和梢间的二根栋柱因劈裂糟朽已失去承载能力,只得用相应的材料更换。厢房东西二侧的配间和重檐已被拆除,在维修过程中按原建筑规制重建。维修东西山墙及马头墙顶,南面围墙修复后增砌至原有高度。屋面瓦片全部翻修,更换残破望砖,重砌元宝屋脊。南首厢房整体维修于当年年底全部完成,在竣工验收会上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

  宫门维修作为二期工程于1998215日开始施工,主要内容有砖雕修复、卷棚修复、重砌磨砖墙、整修四线屋脊及部分雀替花板等。宫门门楣原装桢有14幅砖雕,很多已面目全非,其中二幅全部脱落。我们采取了对图案中的主要人物用同样的砖料进行修补,而对损伤较轻的其它部位进行加固维持原貌的办法。二幅脱落砖雕应重刻什么内容,是我们在这次砖雕维修中遇到的难题之一,由于没有资料,只能从周围破损的砖雕中寻求有关线索,经过仔细的辨别和研究,确认了脱落的砖雕与两边二块的内容是反映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渔、樵、耕、读。维修后四块砖雕浑然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剔除门面石灰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庆安会馆原来的直立匾额保存完好,在增补了周围的二龙戏珠砖雕后,“天后宫”三个贴金大字格外醒目。

  会馆仪门、前厢房及前戏台的重建工程是开工以来工程量最大的项目。重建方案的制订是以1960年南京工学院绘制的庆安会馆纵剖图和现存的屋基基础为依据,仪门原六根檐柱改为蟠龙石柱,以增加会馆建筑艺术氛围。重建工程于1999111日动工,到目前为止,南、北厢房重建项目已基本完成,仪门及戏台的木构梁架正在加紧制作,预计到200012月底,全部的重建项目可以完工。

  在开展维修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安澜会馆、庆安会馆附属建筑等及庆安会馆周围有价值的文物建筑的保护。安澜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初期,位于庆安会馆北侧,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系宁波传统航运商帮南号舶商创建,在海外交通史上有着与庆安会馆类似的地位和作用。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庆安会馆附属建筑位于庆安会馆东侧,北面部分为二个相邻的四合院建筑。据实地调查,这里为历史上庆安会馆董事会聚会场所,许多关于会馆及航运的重大事宜在此决策;为庆安会馆撰写碑记的清代学者董沛亦曾居住在这里。这二处文物建筑均因年久修破损严重,尤其是安澜会馆,部分建筑已面临倒塌的危险。在20006月开始的宁波滨江核心区旧城改造中,对这二处文物的保护有较大的争议。我们在进一步发掘文物价值和历史内涵的基础上,多次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了庆安会馆、安澜会馆和庆安会馆附属建筑保护利用的综合方案,得到了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009月,在市城乡建委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主持下,确定了安澜会馆迁移至庆安馆南侧异地保护、庆安会馆完整保护的基本方案。

  2000921日,安澜会馆迁移方案和测绘工作开始进行。庆安会馆附属建筑的维修方案也正在抓紧制订。

远景规划港口博物馆

  鉴于会馆的文化属性,《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规定,庆安会馆修复后开辟为宁波港口博物馆,作为展示我市悠久的港口历史和丰富的海事民俗文化的文化场所。依据《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精神,我们走访了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与市规划部门共同协商,在充分考虑庆安会馆周边环境情况下,制订了港口博物馆发展规划。规划区域东至规划后的东胜路,西邻江东北路,南到常关弄,北靠甬江大桥,面积为3.6公顷。

  庆安会馆采用祭典表演、民间文艺、庙会等动态的形式,集中展示我市海事民俗文化。北侧的安澜会馆将作为相对独立的陈列用地。新建的主题陈列馆位于规划区的东北部,在建筑形式上与三江口风貌及古建筑相协调,新馆一楼为大面积框架区,展览我市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古代沉船。在环境绿化设计上,以种植有异域风情的外来植物体现港口博物馆的特色,并采用一些园林小品、水池等以满足市民参观后游览休闲的需求。

  作者:庆安会馆维修办公室副主任


雪窦寺重建与开放

王舜祁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距奉化溪口7.5公里,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的中心。古为“天下禅宗十大名刹”之一,民国二十三年出版的《佛学辞典》“四大名山”条目载:“近有主张四大名山外的奉化雪窦弥勒道场为五大名山。”

  寺院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辉煌于民国,再兴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据奉化志书记载,“晋时有尼结庐山顶,名瀑布院”,是为梵刹创建之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移建山麓今址。宣宗大中末年(860年),裘甫据此以抗官兵,寺毁。懿宗咸通八年(876年)信士张昱重建,改名“瀑布观音院”。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常通禅师从安徽宣城来主寺事,扩建殿宇,成为十方禅院。因此,常通被尊为“雪窦开山祖师”。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御赐“资圣寺”额,始称雪窦资圣禅寺。仁宗梦游是山,于景祐四年(1037年),遣内侍张履新送来沉香山子(木雕假山)、白金、龙袍等物,遂号“应梦道场”。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御书“应梦名山”,寺僧广闻刻碑建亭于寺南,名御书亭。自唐至明,寺院四次毁于兵火。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僧石奇第5次重建,其法嗣山夫续成。1949年,住持大醒去台湾,僧侣星散,寺院冷落。1953年、1962年政府二次拨款大修,佛像贴金。后又毁于19681月“文化大革命”期间。

  名刹出高僧。据《雪窦寺志》记载,自唐至清,住持禅师凡48人,其中法眼宗5人,云门宗9人,曹洞宗8人,临济宗19人,未明宗派者7人,其中名僧有:后周广顺年间的永明延寿禅师,在雪窦寺说法9载,著有佛学名著《宗镜录》百卷;宋乾兴年间的明觉禅师,住持雪窦31年,所著《颂古集》、《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在禅学中声誉昭卓;绍兴年间的智鉴禅师,其法嗣天童寺如净禅师为日本最大佛教宗派曹洞宗祖师道元禅师的受业师,故日本曹洞宗尊天童寺、雪窦寺为祖庭;淳祐年间的师范禅师应理宗之邀升座说法,帝垂帘而听,赐号“佛鉴禅师”;元至元年间的炳同禅师、大德年间的无印禅师、明末清初的石奇禅师都多有著作;清光绪年间的果如禅师,奉诏进京,晋谒慈禧,受封国僧;民国时期的佛学泰斗太虚大师,曾于30年代兼任雪窦方丈,19473月圆寂后,其遗骨送到雪窦寺入塔。

  雪窦寺不仅在国内有很大声誉,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智鉴禅师是日本佛教徒崇拜的祖师,80年代日本学者村上博优等曾带了撰写的雪窦寺史稿来寺寻觅智鉴禅师和永明延寿禅师的史迹。临济宗名师无准师范曾给日本廉仓市建长寺二祖、园觉寺开山祖、园通寺开山祖等讲授佛学。宋代知和禅师在妙高台说法讲禅,传说老虎也来听经,在日本流传甚广,许多寺院中都挂有“老虎听经”的画图。

  雪窦寺及其周围名胜古迹众多。寺内弥勒殿前有两株汉白果,雌雄对峙,1965年郭沫若来寺,曾与四人合抱,并在树下摄影留念。山门内的“含珠林”,相传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墓地。藏经楼内保存有80公分高的释迦牟尼打坐玉佛,慈禧以光绪名义赐赠的龙袍、玉印、龙钵、经书,冯玉祥将军19374月到溪口给太虚大和尚题写的“抗日救国”横幅。方丈殿内悬挂着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明觉禅师名著《颂古》全文。法堂前有1937年张学良将军在幽居雪窦山期间手植的两株楠木。现汉白果和“将军楠”被列为宁波十大名木。寺院附近有宋真宗命名“东浙瀑布”的千丈岩、张学良将军幽禁处原中国旅行社招待所、蒋介石建在雪窦山上的“妙高台”别墅以及徐凫岩、三隐潭、商量岗等名胜和历史遗迹。

  雪窦寺和蒋介石一家有很深的历史关系。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年轻时命运坎坷,皈依佛教以求来世,嫁到溪口后,经常到雪窦寺诵经礼佛,拜方丈果如和尚为师,在雪窦寺厢房设有佛堂,可谓雪窦常客。蒋介石受其母亲影响,对雪窦寺也很有感情,每次回乡都要到雪窦寺参拜,据已有文字记载,从1920年到1930年,十年间到雪窦寺拜佛11次。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失意下野,在雪窦寺住了12天,并请当时方丈朗清预卜吉凶,还邀名僧太虚到雪窦寺为其讲经,以后又邀太虚兼任雪窦寺方丈。现悬挂于山门的“四明第一山”直匾是他1927年在雪窦寺手书。蒋介石发妻、蒋经国亲母毛福梅长期孤居溪口,为排遣寂寥岁月,也以礼佛诵经填补精神空虚。为替佛门造善,把溪口入山亭至雪窦寺的狭窄山道拓宽改建为卵石路。少年时的蒋经国常随祖母、母亲进寺烧香拜佛,有时暑期镇上天热,蒋介石把他安排到雪窦寺住读,期其专心上进。

  解放后特别是文革后党和政府考虑到雪窦寺在佛教界的历史地位和在港台、海外的重要影响,应佛教界人士要求,落实宗教政策,同意予以修复。50年代、60年代曾二次拨款修缮。19844月,奉化县人民政府又向省人民政府写了请示报告,8月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修复”,11月着手准备,12月建立修复雪窦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奉化县政协主席张兴隆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帮助协调和启动筹备工作。19853月正式成立由香港、厦门、上海、杭州、普陀等地佛教协会负责人和诸山长老参与的修复雪窦寺筹备委员会,由香港佛协副会长圣一、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龙华寺方丈明旸、杭州灵隐寺方丈性空、普陀普济寺方丈妙善、天台国清寺方丈唯觉、宁波七塔寺方丈月西、天童寺方丈广修、阿育王寺方丈通一,以及上海佛教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邵钟、浙江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俞昶熙任名誉主任,宁波市佛常务副会长、七塔寺都监光德任主任兼代方丈,灵隐寺当家根源等4人任副主任,委员14名。在各方资助下,19866月,建筑面积84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正式动工,历时一年余,于次年8月完工,正式对外开放。以后又于19906月到19918月建成弥勒殿,建筑面积832平方米;19933月至19969月建成天王殿,建筑面积532平方米;19942月至19999月建成法堂,楼上为藏经楼,建筑面积1231平方米。其他山门、钟鼓楼、方丈殿、祖师堂、伽蓝殿、观音殿、地藏殿、厢房、斋堂等也先后落成。

  此次雪窦寺的重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扩大,增加土地34亩,现寺院范围达到124亩。主要佛殿由三座变为四座,在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新建了一座弥勒殿。山门大大推前,把原在寺外的黄巢墓地含珠林也收在山门之内。二是力量加强。以往修寺都寺僧负责,这次以县政协主席为首组建了修复领导小组,各地佛协负责人和诸山长老成立了修复筹备委员会,参与了策划筹建,提供了部分资金。三是乐助者广泛,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佛教界人士都有捐赠,其中尤以台湾捐资数额最大,仅台湾高雄妙通寺方丈传闻法师等即捐资625.24万元。四是以建成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为主要目标。为此,突出了弥勒佛在雪窦寺的地位。天王殿正面为高3.6米重10余吨的天冠弥勒铜像,弥勒殿正中塑弥勒佛化身布袋和尚,周围千尊弥勒,千姿百态,创意独特,为国内寺院所仅有。

雪窦寺的重建和开放,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贯彻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受到佛教界人士的拥护。他们说,看到修复后的雪窦寺,说明共产党对宗教的尊重及言行一致。第二,充实了旅游景观,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雪窦寺的修复,引来了海内外大量香客、游客,每年有五、六十万人之多。第三,增进了海内外佛学交流,促进了海外统战工作。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佛教界人士前来观光、参拜、做佛事,密切了奉化和世界名地的交往,建立了良好的友谊。雪窦寺的两位住持也曾出访韩国和香港、台湾,在台湾受到台北市宁波同乡会、蒋纬国、印顺法师等台湾社团和名人的热情接待,增进了相互了解,宣传了我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主张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