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博物馆创建
发布时间 : 2015-09-18  15 : 48 作者 : 周长乔 字号 : [] [] []

  慈溪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峙山公园北麓,城区寺山路352号,由陈列馆和广场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为400万元,于1996628日破土动工,1997128日竣工,1998118日正式对外开放。整个馆舍为三层仿古水泥建筑,外墙镶嵌青翠色釉面砖,象征着慈溪是中国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与博物馆的特色相映成辉,慈溪籍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为博物馆题写的馆名悬挂于正门上方。笔者以亲身经历,就博物馆的创建始末,略作记述。

  慈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我们祖先的足迹,城南童家岙遗址出土文物表明,慈溪是河姆渡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中国青瓷文化的发源地,工艺精湛的“秘色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境内共有34处文物保护单位、29处文物保护点、近百余处文物古迹,馆藏文物达1347件,其中珍贵文物达300余件,北宋越窑青瓷“三足蟾蜍水盂”被誉为国家级文物。这些蕴藏深厚的人文遗产,是先辈留下的极为宝贵的文明财富。为集中展示慈溪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筹建博物馆势在必行。

  自90年代初起,慈溪市文物部门就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宣传,唤起各级领导和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对博物馆建设必要性的认识,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1992年,慈溪市副市长唐廷文带领市计委、文化等部门的领导专程去龙泉青瓷博物馆考察,然后又到国家文物局争取经费,为博物馆的筹建奠定了基础。1994530日市长办公会议上,分管副市长陈继光就博物馆建设问题作了专题发言,会议确定了筹建“博物馆工程”事项。此后,博物馆工程筹建小组正式成立。1995310日,在市城建协调会议上,对选址、规模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会上常务副市长高裕昌就博物馆建设和资金来源等问题提出了意见。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确定博物馆选址在峙山公园北侧,寺山文化区内。至此,我们争取了多年的博物馆项目终于落到实处。

  1995623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寺山文化区规划建设协调会议,城建委副主任陈光新在会上就博物馆建设提出了实质性的意见,确定“寺山文化区”统一安排建设项目四个,即博物馆、文化艺廓、三北书画院、吴耕民园艺馆,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征用土地,统一设计要求,统一组织公用设施施工,并形成了会议纪要。市计委于1995717日发文就新建博物馆同意立项,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为250万元,资金来源:自筹160万元,上级补助40万元,市文化局筹措50万元,建成一座以文物库房、展厅、临时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此后,我们迅速草拟了博物馆总体设计方案AB两套,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1996417日,由市计委组织召开了博物馆设计方案会审会议,副市长伊敏芳、市政协副主席唐廷文及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共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对建筑规模、平面布置、消防、技术防盗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总投资从原来的250万元调整为300万元,不含陈列布展费,占地面积为7822平方米,技防要求按文物三级风险执行。会议最后通过了浙江省建筑工程总公司设计院经过五次修改的设计方案。

  为了做好博物馆工程的开工准备,征地是第一道难关。由于该地块坐落在原村花果示范区,涉及两个生产队、35户农户,近6700平方米的长年生农作物需经济补偿,为此,农户思想各不相同,征地难度较大。我们面对复杂情况和实际困难,从19959月份开始,不分白天夜晚,跑遍了每户农家,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地上门宣传博物馆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我们主动与浒山镇土地事务所联系,请他们协助共同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最后,我们因缺少资金而赔偿不足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农户的谅解而解决。各部门对办理征地、建筑开工手续也开了绿灯,至19965月底,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并为国家节约征地等费用近50万元。

  同月,博物馆配套工程相继开工,造桥、砌石磡、做涵洞、铺管道、埋电线、打围墙、填塘渣、清场地、招投标及“三通一平”工作进展顺利。628日上午818分,博物馆工程破土动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切实按照国家有关建筑施工要求进行管理,全权委托审计、建行、财税等部门进行财务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验收,以保证整修工程的顺利进行。一座占地7822平方米的博物馆一期建筑工程于1997128竣工,42日经综合验收,质量达优。

  19971225日,慈溪博物馆工作机构正式成立,并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二块牌子,现有在编人员9人,临时聘用人员4人,保安员3人。为争取博物馆早日对外开放,我们想方设法争取开馆经费,在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百万元开馆专项资金终于在19986月初有了着落。此后,开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相继开工,技术防盗、电器安装、环境绿化、道路建设、库房搬迁、陈列布展等工程于10月底全部完成。11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馆议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毛昭晰、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宁波市文化局局长周时奋及市领导等为开馆仪式剪彩,社会各届共5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从此,结束了慈溪市无博物馆的历史。

  慈溪博物馆是一家富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收藏的历代文物以越窑青瓷为大宗,其中珍贵文物达300余件。馆内共分三个展厅:一楼为临时展厅,承接外来文物的展出,现主要展出“慈溪改革开放20周年暨撤县设市十周年成就展”,以大量图片、灯箱、模型和简洁生动的文字,反映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二楼展厅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慈溪史迹陈列,上起六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下至辛亥革命,展出文物200余件,大部分为越窑青瓷,如虎子(东汉)、四系罐(东汉)、鸡笼(西晋)、堆塑罐(西晋)、蛙尊(东晋)、鸡首壶(东晋)、水盂(唐)、油盒(唐)、荷花纹粉盒(北宋)等等,全面地反映了慈溪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和筑塘围涂、变沧海为良田的伟大壮举,并通过辉煌灿烂的青瓷文化向人们展示慈溪作为中国“海上陶瓷之路”和青瓷发源地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史实;三楼则是专题性临时展厅,承接外来各种临时性展览,先后展出过“市老年大学书画展”、“九江抗洪救灾摄影展”、“市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等。开馆至今,已接待观众近3万人次,其中外宾、专家学者10余批次,100余人次。

  博物馆前有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园林绿化广场,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将广场分为东西部分。一座精致的石拱小桥横跨河面,小桥用上等的青石料砌成,两侧栏板上均有精美的荷花图案浮雕,每根望柱上有一只威武的小石狮,桥栏杆均经过磨光处理,光滑如镜,惹人喜爱。

  随着慈溪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它将成为集收藏、研究和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体闲诸功能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溪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作者:慈溪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