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圆爱乡梦——记吴剑鸣一家捐建公益事业
发布时间 : 2015-09-17  15 : 26 作者 : 路景如 字号 : [] [] []

  香港和富集团顾问、宁波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宁波市“荣誉市民”吴剑鸣女士是鄞县石碶塘西村人。她对家乡有着一股执着的感情,几年来支持丈夫李坤先生来家乡捐资公益事业,而且多次携带子女来甬认“根”,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出力。目前,他们全家在甬捐资项目已达到26个,金额达1400万元人民币;投资项目18个计2857万美元,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和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圆了一个爱乡梦。吴剑鸣夫妇和次子李宗德先生三人先后荣获宁波市人大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

首次回乡捐赠巨款表心意

  今年70岁的吴剑鸣女士,早年在印尼、泰国、巴西、香港办厂、经商。凭着她俭朴的生活作风,不懈的创业精神和精明灵活的经营策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辅佐丈夫奠定了殷实的家业。她虽长期在海外生活,但仍深深眷恋着家乡。19934月,她第一次回到阔别数十年的老家——鄞县石碶塘西村。当她们一下汽车,手捧花束的少先队员向她们献上鲜花,“热烈欢迎”的呼声不绝于耳,使她一下子感受到故乡人民的深情厚意。听了村领导的介绍,看到今日的石碶镇已成为交通便捷、商贸发达、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城镇,十分欣慰。但也看到镇里的小学校舍还很简陋,就决定捐赠人民币50万元新建一所小学,又从她父母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宸卿”小学。

  1993年,李坤先生七十寿辰即将来临,远在美国、巴西、加拿大的儿孙们纷纷来电,准备前来祝寿。吴剑鸣女士想:儿孙们从小在国外长大,在国外读书,有的连中文也不会看、不会讲,应该让他们回乡认“根”。因此,她和丈夫商定把寿庆放在宁波举办。1993525日,她的第二代、第三代一行18人,相聚在宁波。在机场的大厅里,她让“五朵金花”——五位儿女依次站队,并向前去欢迎的市领导一一作了介绍。在甬期间,他们夫妇让儿孙们游览名胜古刹、品尝家乡菜肴、了解风土人情、领略秀美景色,从各方面了解家乡。又让他们参观、考察经济技术开发区,参加父亲投资项目的签约仪式和宸卿小学的奠基典礼。典礼上家乡人民的至诚相待,使她热泪盈眶,她动情地说:“在国外不可能见到这种场面,我感谢家乡父老。香港不少人都喜欢移居外国,我虽然有子女在巴西、美国、加拿大,但我不想去。国外条件虽好,那是别人的国家,这里是自己的国家,感情毕竟不一样,我一定要尽力为家乡办点事。今日是小学奠基,希望不久能有一所新的中学奠基……”

  事后,她了解到镇上只有一家卫生院,只有一幢门诊楼,而每天门诊的病人多,病房也不够,镇政府正在考虑扩建卫生院。她返港不久,就来电告诉宁波海外联谊会:我决定捐资120万人民币扩建镇卫生院住院部,希望能尽快提供扩建方案,着手筹建。并同时捐资100万人民币,重建一所中学,希望以一位对华文教育有贡献的外籍老人——田莘耕先生的名字命名。并将对款项及时汇到宁波,仅一年左右时间,这两个项目相继竣工。她又捐资10万人民币为卫生院购买救护车,捐资10万人民币为宸卿小学添置课桌椅。

言教身传  鼓励女儿献爱心

  吴剑鸣女士以她的爱国心、桑梓情来感染女儿们,她的良苦用心并未白费。她的三女婿李道中先生19935月随岳母来甬时,曾到原籍镇海后施老家,看到了其父李景和先生早年资助过的后施小学,校舍陈旧简陋,并在小学门口拍了照片。回巴西向姐妹们报告此事,众姐妹有意出钱重建该小学,但又怕出了钱办不成事。吴剑鸣女士得悉此事后,说:“你们父亲一贯重视读书,你们如果捐资办学,培养人才,这是真正尽孝心。把此事托政府办理,一定办得好。我办过,我有数。你们把钱准备好,我去代办。”吴女士从巴西返港后,她与宁波海外联谊会联系,表示要重建后施小学。在吴女士的促成下,又一项捐赠项目落实了。在短短的九个月内,就建成一所崭新的“李宗和小学”。随后,其女婿又增资1万美元用于添置学校设备。1994928日,李道中先生在其岳母的陪同下参加李宗和小学落成典礼。李先生看着孩子们表演整齐的花环操,听着甜甜的朗诵童音词。他激动地说:我代表兄妹感谢政府这么快建成了如此漂亮的校舍,希望小朋友们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同时我要感谢丈母娘促成这件好事。”他又代表嫂嫂,一位从事幼儿教育数十年的丁毓娟女士捐赠一万港币为小学校购买乐器。19942月,吴剑鸣女士的小儿子李宗德先生被增补为宁波市十届政协委员。同年,她陪同儿子来甬参加市政协会议,教育儿子当政协委员是家乡人民对你对我们家庭的信任,你是我家的总代表,更应该为家乡办实事、做好事。李宗德先生决定到家乡投资办厂,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来,于是,他吩咐公司的国内部经理从在国内筹备的几个项目中选择一个移到宁波来。自然他将已在上海注册的一个公司撤销移到故乡宁波,并承担前期筹备时一切损失费。他又竭力动员他的合作伙伴——台湾高盟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邬宗明先生一起来甬合作办厂,在镇海后海塘工业区批租了120亩土地,投资5000万美元兴办华盟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橡塑架桥剂。一年以后一座现代化管理的工厂出现在后海塘工业区。在举行投产典礼时他又动员邬宗明先生将华盟公司的15%股份转让给日本东棉株式会社。他说:东棉是一家大公司,让给它15%的股份,他们就得经常到宁波了解公司运作情况。这样就能使国际大公司逐步了解宁波,今后可能来投资兴办第二家公司。由此可见李先生的爱乡之心。

  19949月,浙江遭受台风袭击,消息传到香港,吴剑鸣女士立刻来电询问,并决定向灾区捐款10万元。她又动员李宗德先生捐赠救灾款100万港币,用于修复被台风侵袭的海塘。

精打细算 把钱用在紧要处

  说起镇海城关镇小学的“吴剑鸣育才楼”,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19944月吴剑鸣女士在一位笃信佛教的朋友引荐下,了解到镇海招宝山上有一座观音阁佛堂扩建需要资助。吴剑鸣女士特意从宁波驱车到招宝山上实地察看,有意赞助70万元人民币,后来从政府有关部门获悉:根据城市规划,观音阁不能向外拓展,在原地修建只需资金20万左右。同时,她又了解到镇海城关镇中心小学历年来在奥数、艺术、音乐方面多次获奖,但因校舍拥挤,缺少开设第二课堂的场地,课外活动和教育受到限制。镇海区希望吴女士将修建佛堂的多余款项用于建造教育楼,吴剑鸣女士立即表示同意。她说:“我尊重政府意见,将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50万人民币建造一幢“育才楼”。她还要求政府做好有关宗教人士的工作,自己也向朋友作些解释。一年后一幢以吴剑鸣女士名字命名的育才楼正式落成交付使用。当吴女士来镇海参加“吴剑鸣育才楼”剪彩仪式时,她看了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创作的各种精美的剪纸、美术、书法作品和心算、舞蹈表演后,她对陪同人员说:“这幢育才楼造得好,钱是应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锦上添花捐资兴办外国语学校

  从19943月起,吴剑鸣女士就在考虑:宁波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应办一所高级企业管理学校或外国语学校。19948月她打算出资200万人民币,办一所外国语学校。当她了解到宁波效实中学内已设外国语学校时,感到办一所外国语小学更有利于同初高中衔接。于是委托宁波海外联谊会寻找一所合适的学样。培养各类人才,以尽快与国际接轨。19949月,她带领一批香港太太参加雪窦寺弥勒佛开光典礼后,回宁波察看海曙中心新校舍图纸,详细了解该校有关情况,就签署了捐资200万人民币的协议书。一年以后,一所配有高质量语言实验室、游泳池,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窗口学校——吴剑鸣外国语学校、海曙中心小学(二块牌子,一套班子)屹立在中山路上唐塔旁边。

志同道合 再建网球中心

  吴剑鸣夫妇都是网球爱好者。李先生每次回甬总背着球拍,有时也背上一袋新球。李先生自来甬办企业后,驻足宁波的时间很多。每当东方刚刚发白,李先生就带上球拍到新芝宾馆去打网球。久而久之李先生和谢建邦副市长成为球友。一次吃饭时,李先生和谢副市长谈及我市网球运动的开展和网球场建设等话题。李先生有意出资建造一座网球中心。并打电话征求太太的意见,吴女士十分赞成,并亲自和谢副市长通电话,希望尽快着手筹建。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建设,一座由李先生出资400万人民币,占地18亩,有8片球场的“李坤网球中心”很快建成并投入使用。李先生还利用他网球界的关系,多次促成香港、上海、台湾等地的网球协会,组织球员来甬参加各种比赛。不但提高了我市网球运动的水平,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宁波在世界网球界的知名度。网球中心成立至今已成功地举办过各类规模的球赛10余次。

  悠悠爱乡情,拳拳赤子心,都倾注在这一个个捐资项目上。吴剑鸣女士常说:“现在年龄大了,我不做生意了,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我想做的事业……”。她把资助家乡公益事业看成为自己晚年的事业。丈夫和孩子们都十分支持她。19963月,儿媳妇、女儿、女婿及孙辈共11人再次聚集甬城,共庆吴剑鸣女士七十华诞。丈夫李坤出资70万人民币、儿女们出资10万人民币,设立“吴剑鸣基金”。同时,李坤先生还捐资10万人民币资助奉化大桥幸福院的建设,以此表示对妻子70大寿的庆贺。

作者:路景如宁波市海外联谊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