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志办学堂——王传麟与“信懋小学”
发布时间 : 2015-09-17  15 : 28 作者 : 龚伟信 字号 : [] [] []

  在鄞县梅墟工业区南端,一幢幢造型美观、错落有致的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相继落成,赭红色400米环形塑胶跑道更是鲜艳夺目,这就是占地面积84亩、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来的鄞县信懋小学。鄞县籍台湾著名企业家、正源行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麟先生于1994年捐资1000余万人民币兴建的。

  信懋小学前身是私立凤育完全小学,系王传麟先生的父亲王信懋先生于二十年代初创建的。鄞县梅墟一带年长的村民至今仍记忆犹新。自二十年代始,在旅沪同乡姜炳生先生的资助下,王老先生先后在姜家垅筹建小学、医院,造桥铺路,翻建民房,挖掘水井,驳砌河岸,众乡邻受益匪浅,有口皆碑。王传麟先生在凤育小学读书时就耳濡目染父亲的善举,立志长大后也要像父亲那样播惠故里。

  王先生完成学业后,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他先后在宁波江厦街鸿大糖行当学徒,杭州恒元仁糖行做“跑街”。19488月,受老板派遣,王先生到台湾进货,因时局变化,滞留台湾,遂在台经营棉纱、织布、印染等业务。苦心经营几十年,王先生事业有成,先后独资或与他人合资创办了正源行、大东纺织、国荣纺织、日南建设、永欣租赁等股份有限公司,成了闻名台湾的“棉花大王”。

  历尽坎坷终成大业的王先生不改初衷,一直难忘桑梓。随着岁月的流逝,其报效故里的心情更为迫切。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先生从老友俞鼎臣先生处见到了一组照片。当得知照片上一幢漂亮的教学楼是俞先生向故乡镇海捐资36万元人民币建造时,王先生赞叹不已,心中更坚定了要为故乡办学助教的意愿。

  19923月,俞鼎臣先生回镇海探访时,王先生托他向鄞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转达自己捐资建校的意向。王先生在沪的兄长王传声先生亦致函当时任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朱尔梅,提出捐资兴建小学的意愿。经过几次联络商定,王传麟先生决定捐款150万元人民币在梅墟建造“信懋小学”,以示继承父志。一期工程于19921220日动工兴建。然而,不料当时由于建材价格上涨,一幢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教学楼需耗资1564万元,原计划的资金不够。王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9935月,再次慷慨捐资730万人民币,用于学校第二期工程建设。尔后,又于1994年,1995年先后两次捐资25万元和57万元,用于学校的附属设施建设。

  新建信懋小学处处体现王先生所要求的一流水平,大楼内微机室,实验室、音乐室等一应俱全,各类教学设备均达省一类小学标准;2500平方米运动场内设有400米环型塑胶跑道,可承办县、市级运动会。王先生还用专款建造了30套两室一厅的教工宿舍,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

  一流的校舍,一流的设施,体观了王先生回报故土的拳拳之心。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也决心办出成果,办出特色,办出一流水平。学校制定了“一年抓稳定,二年促提高,三年上台阶,五年创特色,十年树声誉”的实施方案,并从外地聘请了电脑、外语和音乐教师,配备了专职体育老师,还聘请中央教育研究所的研究员给教师上课。由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方法得当,教育质量在短期内就有明显提高,毕业班的语数合格率由刚建校时的70%上升到90%。

  信懋小学狠抓特色教育,奥数、电脑、书画、写作、歌舞等方面教育都初显成效,真正做到了“人尽其趣,学有所成。”奥数、书画竞赛有7人在全国获奖,有20人在市、县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作文和教师论文也频频见诸于报端;电脑班的小学生都能熟练地上机操作,并能编设简单程序;鼓乐队演奏整齐悦耳,歌舞队队员能歌善舞,为学校增添了勃勃生机。作为鄞县5所特色学校之一的信懋小学,受到前来视察的国家督学郭福昌同志的赞誉。信懋学校创办3年来,已先后被评为县级先进学校、文明单位、A级学校和特色学校。

  王先生看到自己办学兴教、报效桑梓的心愿得以实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为褒奖优秀师生,于19971月又捐款5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鄞县“名校长奖励基金”。

  作者:龚伟信,宁波市政府台办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