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神算子”的成长与辉煌
发布时间 : 2015-09-16  10 : 06 作者 : 陆长森口述 裘尧亭整理 字号 : [] [] []

  我们慈溪市鸣鹤镇中心小学坐落在慈溪东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鸣鹤小镇上,原是一所镇级普通小学,现已成为四海扬名的“珠算学校”,她从“三算”(口算、笔算、珠算)教学起步,发展成为“珠算式心算”教学的实验基地,取得了重大成果,培育了不少名震中外的神算童子,被誉为“中国‘神算子’的摇篮”、“中国神算之乡”。

  我国珠坛宿将、中国珠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新教授参观我校时说:“在全国某些地方发现一两个神童是有的,但在一所学校里培养出如此众多的神童,在全国还没有。”他致函我校教师王卫达说:“中国珠算水平就是浙江水平,具体地说就是慈溪水平,也就是你们鸣鹤小学的水平。”1990年初,中国珠协会长朱希安教授赞扬我校学生沈洋是“现阶段中国最优秀的珠算选手”。

  我作为这个学校的普通一员,始终参与了这项被后来证明为颇有意义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工作,面对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回忆几十年来孜孜以求的经历,诚感慨系之,不胜言表。

“神算子”的成长

  一、“三算”教学的尝试

  1973年,还是“文革”期间,当时的学校教学内容单调,虽祟尚学用结合,但如何结合确实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一天,我们看到了上海《文汇报》刊登的介绍崇明县开展“三算”教学实验的报道,很感兴趣,并心有所动。于是学校组织了邵天佑、岑可钦、王相镛和我四人到崇明县新河乡第三学校学习取经。

  回来后,我们成立了“三算”教学领导小组,开始教学实验。我们自编教材,互相探讨,能者为师,慢慢摸到了一些门道,同时激发了我们的兴趣,还培养了专门教学师资。可喜的是,这一工作获得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当时,多数农家子弟缺少文化,既不会算,也不会写,所以看到自己子女既会算又会写,而且算得既快又准,家长自然很是高兴。算盘是一种有趣的学习用品,上课时动手拨珠,正适合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所以学生也很喜欢学习。社会支持,家长欢迎,学生喜爱,决定了“三算”教学的广阔前途。周围几所小学亦相继开展“三算”教学实验,蔚成风气。尔后成为该校珠算教师、近年闻名海内外的珠算教练王卫达就在此时学习珠算,并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三算”教学实验在1979年被迫中断,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二、从“三算”发展到“珠算式心算”

  1983年,慈溪县教育局教研室王庭芳同志鉴于我校对“三算”教学实验有基础,并根据外地相继成立珠算协会,蓬勃开展“三算”教学的情况,要求我们继续搞“三算”教学实验。叶善昌校长亦认为“三算”适合农村学校又有实用价值,同时为发扬我校办学特色,所以,很快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再次成立了“三算”领导小组,组织全校教师了解学习国内外“三算”教学的最新信息和经验,发动教师自费订阅全国各地的珠算杂志和报刊,明确训练目标,分别制订训练计划。1983年,我们就在一年级2个班103人中开始“三算”教学,以后逐年发展到全校18个班,整个学校形成了人人学“三算”、个个拨算盘的热烈场面。次年,将各班优秀尖子集中起来,成立了课外珠算兴趣小组。开始只有10多人,后来发展到40多人,每天课外训练1小时左右。最初由我担任教练。1985年起,由王卫达担任教练,1992年王卫达调市教委教研室后,由王卫东接任。这个小组一直坚持到现在,全国闻名的“神算子”,就是从这里产生的。珠算是我国发明的,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很长一段时期来,东邻日本注重珠算教学,俨然成为珠算强国。这是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们有责任让祖国的传统精华发扬光大。于是,我们在一无教材、二无科技指导力量、三无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开展了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个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就是探索尝试“珠算式心算”。

  其实,“珠算式心算”也是我国古老的一项计算技术,只是后来使用不广罢了。我记得在1952年土改后期,农村计算土地面积填发土地证时,一般都打算盘,但有一个人却用的是脑算。而且要比打算盘来得快。当时,有的人不服,把他关在房间里,让外面的人报数和打算盘,让他用脑算。结果,那个人的答案报得又快又准确,这样大家才信服了。日本在这方面也有研究,叫“珠算式暗算法”。

  1984年,我经人介绍从北京邮购来了一本由日本专家写的《珠算式暗算法》。所谓“暗算法”其实就是心算法,即在脑子里打算盘。于是,我开始了心算法的操作研究,与其他老师一道共同钻研,交流心得,然后施之于教学实践,我们率先在4个班(一年级2个班,三年级、六年级各1个班)结合“三算”教学,尝试着教“珠算式心算法”。渐渐从模糊到清晰,由“静珠”状态到“动珠”状态,逐步学会加、减、乘、除、开方等单独或混合运算。最后达到一听到(或一看到)某一数字,就把这一数字迅速“翻译”成算殊,在脑中浮现出“虚珠”图像来,并算出答案,这种算法不但比摆在桌上打算盘要快,而且还可超过计算器的速度。

  说起来似乎真有点“神”,其实在这“神”的背后,是我们全体实验教师的大量心血和学生们的异乎寻常的刻苦努力。我们制作大量的练习题、卡片和录音磁带,改一目一行为一目到底,改二、五大算盘为一、四中小型算盘,改单手拨珠为双手拨珠;同时还让学生在干扰强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三、优秀教练王卫达

  前面说过,王卫达原是我校“三算”班的学生,对珠算已有一定基础。锦堂师范毕业后,回到母校担任教师。自1985年起担任课外珠算兴趣小组教练,一直到1992年离任,共培养出20多名“神算子”,其中有4次夺得全国冠军的沈洋同学及曾获全国珠算冠军的王思波、叶伟铮同学等等。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对中国古老的珠算式心算有了新的发展,曾被省教委主任邵宗杰称为“王卫达心速算法”。其特点是排除骨骼肌肉动作,在不出声的情况下完成全套计算过程,因而比当时盛行的史丰收速算法更胜一筹。

  为了钻研这套方法,并用之于实际操作,他的确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不但常常放弃星期天的休息,而且连家里盖房也无暇照顾,结婚也只休息了3天婚假。他花很多的时间用来制作大量的试题、卡片、幻灯片、磁带。他编制的习题,巳累计复印了几十万张。而编制一张学生10分钟就能做完的复习题,往往要花去2个多小时,两者之比为120:10,可见功夫之深。

  可贵的是,他不断根据儿童特点摸索独特、快捷的训练方法,有着旺盛的创造力。如当时我们的学生在加、减、乘法运算方面已超过吉林选手,但除法一直落在后面。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千方百计去吉林取经,学除法奥秘,并加以适当改进,终于在除法上也超过了吉林。有一次珠算比赛会上,他看到山西选手用拇指、无名指双手拨珠,很有新意。回来后,便细细琢磨,改用拇指食指双手拨珠,即右手拨本位,左手拨进位、退位,如拨625,左手拨6,右手拔25,双手同时进行,盘上答数为“625”。这样比山西的“双手拨珠法”更为灵活、有效。的确,双手拨珠好处甚多,一可以提高拨珠频率,加快计算速度,比单手拨珠速度快近一倍;二可以充分开发学生左右脑智力;三为将来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用双手按键打下基础。

  经过数年努力,王卫达的教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出了一大批珠算能手,为国家、为家乡争得了无尚荣耀。他本人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嘉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小学特级教师、省十佳青年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被评为慈溪市和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还当选为省八次党代会代表和省八届人大代表。

  19949月,王卫达应解放军珠算队的聘请担任专职教练。19958月,他率队参加宜兴邀请赛,夺得奖牌总数第一。中国珠协会长朱希安盛赞“解放军队放了卫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卫达是我国珠坛的骄傲。

  四、“珠算式心算法”通过省级鉴定

  199174日至6日,由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慈溪市教委联合召开了“慈溪市鸣鹤镇中心小学珠算式心算教学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吕型伟研究员任主任、省教委主任邵宗杰副研究员、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顾问张孝达教授任副主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专家教授共8人任委员。

  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一致认为:珠算式心算法是鸣鹤小学的教师在实践中摸索、改进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系统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凭借“珠象”,开创出左右脑配合,迅速准确地进行数量计算的崭新思路。这套技术不仅对珠算、速算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理论启示。吕型伟研究员认为:“鸣鹤小学珠算心算是中国传统的珠算规则与现代数学的结合物,它将抽象运算转换成具像运算,在数学上,特别是在计算机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杭州大学教育系主任裴文敏教授则认为:“鸣鹤心算法的出现,使人们对珠算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它的普及和推广,为中国儿童的智力开发,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神算子”的辉煌

  一、比赛屡屡获胜

  从1984年以来,我校已培养出“神算子”(珠算能手一级)71名,在国际、全国、省、市珠算比赛中已获奖370人次。其中荣获国际比赛金牌l块、铜牌4块,全国比赛金牌37块,省级比赛金牌85块。1988年至19935次蝉联全国珠算冠军,刷新多项全国记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南昌大赛,旗开得胜。首次参加全国大赛,是198810月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全国珠算邀请赛。我校陈燕燕等5名小选手和台州1名青年组成浙江代表队,平均年龄只有12岁,是全国32个代表队最年轻的一个队,我亦随队前往。在开幕式入场仪式上,最为引入注目。许多省的领队,原以为这些小娃娃是观摩来的,想不到黄毛未褪的小娃娃竟是正式参赛选手,不免心存疑虑。而南方几个省,非常关心这次比赛情况,因为多年来团体前3名均由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获得。比赛结束后,评卷组正在紧张的评卷,各参赛队都在翘首以待。评委会成员、广东省领队应亚堂这时有事出来,碰到我,小声对我说:“你们已有两块金牌,浙江队大有希望,为南方几个省争了口气”。最后结果是浙江队获得金牌2块,银牌2块,铜牌12块,所得奖牌占全部奖牌的四分之一强,荣获团体亚军,比团体冠军吉林队仅少1块奖牌,从而告别了浙江队团体总分长期进不了前10名的历史。

  长春邀请赛,战胜吉林队。19898月,中国珠算协会在长春市举办国家青少年珠算集训队选拔邀请赛。浙江队由我校沈洋、陈燕燕等6名学生组成,我担任领队。东道主吉林队原以为凭借了连续四年夺得全国团体冠军的优势及天时地利,可以稳操胜券。但经过3天紧张角逐,终于输给了浙江队。在这次比赛中,全能算、加减算、乘算、传票算、帐表算、听心算等6个项目的第一名均被浙江队夺得。只有除算,浙江得了第二。7个项目的前3名,共计21块奖牌,浙江队获得17(6,银5,铜6),第一次坐上了全国冠军的宝座,还刷新了多项全国记录。浙江省珠算协会名誉会长、省财政厅厅长宋少祥特地致电祝贺:“欣悉我省珠算选手在国家青少年珠算集训队选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向全体参赛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望在以后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事后,中国珠协副会长李新对浙江队这次比赛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沈洋、陈燕燕等10分钟打对加减算4l题,打破了我国多年15分钟过不了40题的纪录,乘法10分钟打对66题,也创造了别省高手15分钟才能达到的记录,全能第一名比88年南昌赛第一名高出50%以上,这是在基数相当高的水平上又一次大的飞跃!已超过了号称世界第一的日本水平,大振中国人的声誉。”

  山西选拔赛,再创辉煌。“19907月,在太原市山西饭店举行国家珠算集训队选拔赛,强手如林,有来自全国各省的最优秀选手49名参赛。经过7个项目逐项比赛,以全能总分多少,从高分到低分,选拔15名选手为首批国家珠算集训队队员,当场授予证书。我省选手奋力拼搏,再创佳绩,共有11名选手入选国家队,占整个队的73%。其中我校学生占8名。总成绩第1至第5名的,都是我校学生,沈洋同学名列榜首。原山西省副省长张天乙,看了比赛后说:“浙江后来居上,进步很快,我们山西要好好向浙江学习。”从此,慈溪“神算子”驰名四海。浙江省省长沈祖伦闻讯,发来传真电报,表示热烈祝贺。还委派浙江驻山西办事处主任,前往山西饭店看望浙江全体选手和工作人员。慈溪市委、市政府通报嘉奖我们学校,奖励现金1万元。

  中国小学生扳倒日本大学生。1988年7月,由日本珠算史研究会会长玲木久男教授率领的以日本国士馆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日中友好珠算交流团”来我国访问,并进行珠算对接赛。该团成员中有日本珠算10段高手和日本珠算冠军得主,实力雄厚。他们来到中国后,曾在北京、上海连战连捷,令我国珠坛再次震惊(1985年,南京选手曾惨败于日本选手)

  不久,该团来到杭州。我校沈洋等4名小学生奉命应战。726日,西子湖畔对垒。一边是身着统一珠算服、身体魁伟、正襟危坐的日本选手,一边则是乳臭未干、天真好动的中国小娃娃。比赛开始,第一回合,加减乘除连打,仅用10余秒时间4位小选手已“刷刷”地举起了答案牌。而此时,日本选手还有四、五道题没做完。四座顿时大惊。第二回合,乘心算,小选手再次领先。第三回合,传票算,我选手捷鼓再响。结果,中国小选手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囊括了全能项目的14名。至此,一向自信的日本领队不得不叹服“中国珠算果然别有一功”、“浙江的小学生了不起!

  王青,在东京夺魁。199310月,由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神算子”云集日本东京,参加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脑力竞赛。代表中国参赛的是14岁少女王青,她是慈溪云龙中学的初二学生,但一直在我校接受珠算训练,曾获全国第三届珠算比赛冠军。首次参加国际比赛,心情不免有些紧张。她做完了厚厚一叠的1503位数连加和传票算,接着做荧屏上的题目,由于这种荧屏显示不很规则,平时又没有训练经验,因此失3分。在答完第6道题时,她比日本选手仅多出2分。只剩最后一道题了,最后一道题是在一箩中有15件物体,每物标有单价与数量,一件件从箩中拣出来,求出总的答案。她全神贯注,手脑并用,终于获得满分(30)。当荧屏上显示她获得最高分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两次作了报道。我校再次受到宁波市政府、慈溪市政府通令嘉奖,并奖励现金2万元。

  从1990年至1995年,浙江省每年举行一次珠算技术比赛,由我校小学生为主组成的宁波代表队已连续6次夺得冠军。王益兰、王益等与沈洋、陈燕燕等同学一样通过参赛,均能脱颖而出。

  二、精湛表演饮誉中外

  从19874月至今,我校珠算班学生南下北上,行程几千公里,先后赴深圳、广州、济南、洛阳、长春、上海、北京、南京和本省杭州、温州、舟山、金华、绍兴、余姚、宁波等地表演70余场次,还应邀出访香港、美国等地进行现场表演,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赞许。这里采撷几个镜头,以飨读者。

  北京表演,技惊四座。1992年11月,慈溪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为发展我市经济,扩大影响,在北京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我和我校3名学生亦随团前往。会上,我们为领导同志和首都各界人士作汇报表演,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薛驹深情地说:“我参加过新闻发布会不少,慈溪的发布会具有特色,你们不但带来了新产品、新思想,还现场带来了新人才,慈溪大有希望。”在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我:“你们的速算法与史丰收速算法有何不同?”我说:“史丰收速算法借助于骨骼肌肉动作,我们只用脑。我们的学生欢迎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与史丰收比赛”。我刚说完,全场就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香港表演,引起轰动。1991年4月,应香港上海总会理事长、甬港联谊会会长王剑伟先生的邀请,我校沈洋等4名学生,由省教委主任邵宗杰和慈溪市教委主任岑国柱率领,出访香港表演。香港上海总会和甬港联谊会全体会员观看了表演。尔后,接受香港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记者采访,并作现场直播表演。香港《东方日报》、《星岛日报》、《明报》、《华侨日报》等以《大陆珠算神童,四则运算如飞》为题作了报道,赞誉慈溪“神算子”“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具有国际水平。

  “神算子”旋风席卷美国东西岸。1992年2月,由我校教师王卫达和沈洋、叶伟锋、王益兰等3名小学生组成的“中国少年速算代表团”,应美国南海有限公司邀请,出访美国。原定访问表演时间为7天,后因美方一再要求延长到20天。代表团足迹遍及美国东、西岸,受到了旧金山、纽约、华盛顿等地广大人民的热烈和友好的欢迎。观看表演的有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也有满头白发的老教授,年龄不同,肤色不同,但对我校学生从四则运算到多位数开方的精湛表演,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珠算心算真是太奇妙了。正如世界著名科学家、年逾八旬的任之恭教授(系杨振宁博士导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看了三位“神算手”表演后所说:“我一生中遇到的惊奇事情很多,但最让我惊奇的是今天这场表演,中国人实在值得骄傲”。学生的绝妙表演轰动了大洋彼岸。美国《国际日报》、《世界日报》、《华声》等报刊和“ABC”电视台,竞相报道这一消息,盛赞他们是“天才儿童”、“神算子”、“中国大陆的小数学家”。此事后被评为“宁波市1992年度十件新事”之一.

  三、屏幕传特技,万众赞“神算”

  宁波电视台根据我校素材拍摄的《神童》(1986)和《珠算式心算教程》(1987)等电视片,多次在全国“三算”年会上播放,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卫星转播。198810月,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来我校实地拍摄《珠象心算》大部份镜头,此片已译成7国语言发行到中国驻外使馆。19907月,中国珠协在山西电视台举办国家集训队电视表演赛,叶伟锋获得了第一名。19919月,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沈洋等4人在“全国首届珠算科技知识竞赛决赛”作珠象心算表演的实况。199212月,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第53期,现场直播我校学生王益兰的速算技能。1996223日、2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我校培养“神算子”的专题片,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199410月,日本静冈电视台为宣传浙江,专程来我校拍了近2个小时的珠算心算电视片,在日本作多次播放。由浙江电视台拍摄的《鸣鹤神算子》专题片亦与美国中文电视台交流,在美国播放。

  简略回顾我们几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绩,应该说,“神算子”的培养,固然是我校教师共同努力和学生们勤奋刻苦的结果,同时也是各级领导关心、指导、支持、鼓励的结果。早在八十年代,中国珠协领导就两次亲临我校指导、鼓励。原浙江省省长沈祖伦、副省长李德葆、省教委主任邵宗杰,及宁波市、慈溪市等领导同志都对我校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创举给予关注,或亲切接见,或重奖鼓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局副局长游铭钧勉励我校要“坚持改革,勇于实践,加强研究,探索规律,为我国教育科学在开发人的智力方面做出贡献”。中国珠协竞赛委员会主任王忠伟教授题词称赞我校是“珠算全国冠军的摇篮,培养优秀选手的基地”。这一切都将成为我校师生继续刻苦钻研,深入实践,再攀高峰的精神力量!

作者:陆长森,慈溪市人。鸣鹤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裘尧亭,慈溪市人。原是鸣鹤镇政府文书,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