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朱祖燮支持我参加抗日队伍
发布时间 : 2015-09-11  11 : 14 作者 : 朱贻瑾 字号 : [] [] []

  我的父亲朱祖燮(19081948),字者赤,镇海县龙山所(今慈溪市龙山镇)人,出身于工商资产阶级家庭。年青时受过进步思想的熏陶,直接参加过反对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并遭到迫害。抗战初期回乡从事爱国救亡活动,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有密切的联系,为我党、我军作出过贡献,并被誉为三北爱国民主人士代表之一。这点已有不少同志(如谭启龙、何克希等)在文章中提到过,我不再赘述。我要讲述的是父亲在国难当头时,如何启导、支持我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往事,以缅怀我的父亲。

  1941年夏,我自龙山演进小学毕业后,因家乡沦陷,转到上海读初中。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占租界。每当我经过浙江路桥,总能见到日军岗哨凶神恶煞,强迫行人向他们及“太阳旗”鞠躬才准放行,不从就用枪托毒打。目睹日寇种种暴行,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当亡国奴的惨痛烙印。父亲有一次来上海,特地带我去看了周信芳主演的京剧《徽钦二帝》。他还教我唱岳飞的《满江红》,买来岳飞“精忠报国”的连环画等书籍给我看,培植我的民族意识。

  1942年夏,我返回龙山家里度假。当时,我父亲正在抗日民主政府支持下积极筹建凤湖中学,他就动员我留下来。我顾虑乡下办的中学水平差,还是想回上海读书。我父亲就跟我说:“现在国难当头,不能关在书房里死读书,乡下抗日活动正活跃,你要关心国家兴亡。”后来我了解到凤中师资水平并不差,又是在一个镇上,就同意留下来。这是关系我走向革命道路的决定性一步。

  在凤湖中学期间,抗日民主和进步思想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迅速吸引了我。我参加歌咏队,演抗日戏剧,同新四军联欢,听时事报告和抗日故事,为新四军搜集废钢铁,好似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每当我回家讲述学校里的新鲜事时,我妹妹总说我已变成“三五”(当地民众对新四军的简称)了,我父亲总是赞许地笑笑。

  那时我隐隐约约地知道父亲以做大北生意(即用帆船到苏北、山东进行贸易)为掩护,把大量纸张、文具、药品,还有炸药、化工产品运往苏北胶东,有的运往“西边”(即浙东敌后游击根据地)。但真正促使我父亲在政治上坚定地倾向共产党,还是在他被国民党县政府绑架之后。

  那是在1943年冬,凤湖中学遭破坏后,我在凤中沈师桥流动训练班学习。有一天老师通知我:“你家里来人了,脚划船在河边等着,让你快回家去”。我问怎么回事?老师说:“你父亲被绑架了。你一定得赶快回去,要好好安慰母亲,三五支队一定会帮助的”。一到家里,母亲痛哭流涕,有几位三五支队领导同志也赶来,共同商讨营救办法。当时有几种方案:一种是派部队去营救,但怕这样会招致敌人“撕票”;另一种是送款赎回,而我家一下子难以凑齐这样巨大的数目。最后,部队领导同志决定立即将款垫上,先将人赎回。新四军经济也极为困难,仍伸出援助之手,我父亲才得以脱险。从此以后,他逢人就夸新四军的仁义和恩德,更加积极地靠拢共产党,为新四军做事。

  不久,伪中央税警团在龙山所设了据点,加紧对三北的蚕食扫荡。为了粉碎敌伪的阴谋,把敌伪赶回去,我地下党布置了一次宣传攻势,并要我把伪军营房内的部署查明。由于我父亲是当地士绅,我可以随他出入营房。凭着这个关系,我在一天傍晚把新四军的传单散发在伪军所住院子的一些角落,并将伪军住房及枪支弹药存放情况绘制成图交给地下党组织。当天晚上还和同学一起在龙山所城里张贴了许多标语。为了掩护我父亲的政治面貌,还在我家门口贴了告诫我父亲不许与伪军来往的标语。第二天伪军发现一夜之间到处是新四军的标语,惊恐不已,人民群众则是绘声绘色地讲,来了多少新四军便衣武装人员。我父亲心里有数,就在吃饭时问我:“标语是不是你们几个学生贴的?”我连忙否认。他笑着说:“你用不着瞒我,不过以后行动要尽量小心!

  1944年底,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大会筹委会邀请我父亲和原凤中虞金迅老师出席。我父亲因故未能去,我就想借这个机会去参军。因为我是独子,怕家里不会同意,就托言随金迅先生去四明山观光游览几天就回来。这一切当然瞒不过我父亲。在临行的那天早晨,他把我叫到面前询问我是不是去参加新四军?我只能据实相告。他神色凝重地说:“新四军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参军当然是好事。但是你要知道,浙东是蒋介石老家,奉化就在四明山。日本人被打败后,国民党一定要从这里开刀。蒋介石是无论如何不肯让共产党占领这块地盘的。你若要参军,我可以送你去苏北或山东解放区,那里是老根据地,地盘大。”我说:“若要到苏北去,母亲死活也不肯的,这次只说随金迅先生去四明山走一趟,她也相信了,而且四明山到底还是家乡,熟人多,可以互相照顾,所以还是让我去吧。”眼看与儿子分别在即,父亲不禁落泪,我安慰了他几句就上路了。

  解放后,据我母亲讲,她当时得知我已去参军后,哭着向我父亲和金迅先生要人。我父亲劝她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国民党已经腐败透顶,将来天下定是共产党的。贻瑾走的是正路,新四军的干部都是好人,他们会爱护贻瑾的,你放心好了。”正是父亲看到了中共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是得到人民拥护的仁义之师,是民族解放的希望所在,才放心地把自己的独生儿子交给共产党。

  作者:朱贻瑾,1945年1月参加革命(改名丁永泉),随部队北撤 到山东,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及淮海、渡江等战役。抗美援朝回国后奉调到国防科工委,历任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1988年授少将军衔,1990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