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镇级粪便处理工程实施有效改变了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水源地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河道水质,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庄卫生条件,为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打下了扎实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三大类管理不规范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一、部分工程使用绩效低下,个别设施荒废失管。一是镇级粪便处理工程缺乏系统规划导致工程效益未达预期。浙江某县级市建成运行镇级粪便处理中心18个,其中4个处理中心实际负荷仅达设计规模的40%-60%,运行产生的沼气、沼液也基本未按设计要求予以利用,贮气罐等相关设备近乎闲置。二是个别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设施遭废弃。部分按分散治理模式建造的污水试点工程管理不够到位,污水处理池、人工湿地被人为损坏、废弃,有的被覆盖后建房,有的在房屋新建改造过程中破坏后未被修复,有的被泥土、柴草掩埋。
二、日常维护管理尚不到位,缺乏长效维护管理机制。一是维护机制执行不够到位。部分分散式治理工程由于缺乏定期维护,人工湿地上或杂草丛生,或植物荒芜,也有以泥土代替砂石、蔬菜代替去污植物的现象,造成去污率下降。部分镇级粪便处理中心建成运行后,从未对厌氧罐、沼液储池等设备进行过清理,影响处理效果。二是专业维护人员相对缺乏。部分工程完工后无维护人员,有维护人员的也是以兼职为主,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程维护管理上。而且大多维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又普遍缺少相关指导或培训,对维护内容、范围以及方法不熟悉,无法对设施进行正常维护和有效管理,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三是缺少后续的管理资金保障。各地实施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村庄,大多地处偏僻,集体经济相对落后,单靠市级补助难以负担后续的维护资金,实现长效管理目标堪忧。
三、工程建设中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偷工减料现象突出。部分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存在沟槽开挖尺寸不足、管道基础垫层未铺、接户管管径改小、路面修复厚度不足等问题,削弱了对管道的保护,增加了管道结构断裂、管道被堵塞的可能性,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一是接户管管径改小。设计图纸要求接户到污水检查井的连接管采用管径为22.5cm的 UPVC加筋管,而现场接户到污水检查井实际铺设的连接管均采用管径为11cm的UPVC管。二是材料设备不符合同要求,以次充好。施工进场材料设备验收流于形式,施工单位在材料设备使用上以次充好,势必缩短材料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污水治理效果。材料设备品牌不符合要求。如合同要求玻璃钢化粪池在 “威尔森”、“环兴”、“中威”、“康霸”、“淳源”、“明科”品牌中选用,UPVC管材在“中财”、“伟星”或“枫叶” 品牌中选用,而实际玻璃钢化粪池无任何出厂标志,部分UPVC塑料排水管实际使用品牌为“恒财”、配件品牌为“豪威”。材料设备规格尺寸不符合要求。合同要求DN110UPVC管材壁厚为3.2mm,实际施工的DN110UPVC管材壁厚为2.5mm。
为此,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设施运行绩效的监管考核机制。由环保局牵头相关部门,组织各镇(街道)对所有完工工程开展一次全面检查,落实到每个污水处理点,切实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设施闲置的原因,对损坏设施抓紧维修;积极落实沼气、沼肥的利用;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老百姓主动接受污水工程;对尚未实施项目,前期应充分调查,严格按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其次将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运行情况纳入镇村两级的考核体系,彻底改变“重建设轻运行”的现状。加大对设施运行的日常监管,建议环保部门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对水质检测、设施运行的抽查面,力争形成长期跟踪监管机制。
二、进一步探索长效运行维护机制。市镇两级财政应积极落实管理养护资金,镇水站自行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可适当安排部分资金作维护资金,解决资金困局。各镇(街道)在设立排水管理站的基础上,应尽快配备落实专业人员,完善台账管理,建立健全工程后续维护制度。有污水工程的村要确定1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检查、定期的简易维护,确保污水工程正常运行。应尽快出台方案,落实后续资金,建立健全工程后续运行管理制度。市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人员专业水平。
三、建立材料设备验收制度。建设单位要明确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和职责,材料、设备进场时,建设方和监理方必须依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认真查阅出厂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明等文件的原件,对进场实物与证明文件逐一对应检查,严格甄别其真伪和有效性,严格执行在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材料的取样和送检,未经检验的不得使用,检验不合格以及不符合同约定的严禁使用。实行材料设备验收责任追究制度,违反验收程序或不履行验收职责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工程建设监督,严格对污水治理工程进行验收;镇(街道)要成立污水治理工程督导小组,确定专职人员,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保证在施工期间做到每周不少于2次的现场检查;项目实施村要选择2-3名责任心强、比较熟悉相关业务的村民担任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宣传工作,将污水改造的标准图纸在村委会办公楼进行公示,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加强对监理的监管。建设单位要完善监理考核制度,加强对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考核管理,落实奖惩措施,促使监理切实履行职责。市级有关监管部门要紧密配合,对监理履责实施专项检查,规范监理执业行为,让监理名副其实地承担起监督质量、安全、造价等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