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三大体系”打造工业节水新模式
发布时间 : 2015-11-12  14 : 14 来源 : 北仑区政协 字号 : [] [] []

  宁波市北仑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总量为4.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158 m3,远低于浙江省(1760 m3)和全国(2200 m3)平均水平,属极度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北仑发展的“瓶颈”和“软肋”。2014年全年用水量达3.29亿m3,除区域内河网、水库供水1.3亿m3、岩东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0.24亿m3,缺口达1.75亿m3,目前主要依靠区外引水解决,水资源对外依赖性强。近年来,北仑区按照“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循环再生”的总体思路,全力破解“结构性缺水”难题,将工业节水工作作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区的重要内容,作为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一条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路径,实现了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14年北仑区成为全省首批9个“清三河”达标县(市、区)之一,获得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和市唯一“金奖”,“五水共治”各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一、建立经济杠杆体系,强化政策引导

  一是完善资金激励机制。出台《北仑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宁波市北仑区(开发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低碳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实施细则》等奖励政策,鼓励先进企业主动进行生产工艺、设备、技术和污染防治设施改造提升,环保部门优先考虑先进企业环保专项补助资金并按最高比例发放,优先考虑授予环保相关荣誉称号,强制要求落后企业实行生产工艺、设备、技术和污染防治设施的改造提升,对年度获市级及市级以上节水型企业,给予每家一次性3万元奖励,鼓励钢铁、石化、造纸、电厂等大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编制内部循环经济规划,对完成规划编制并通过会审的,每家奖励5万元。

  二是完善价格激励机制。北仑区从2013年开始对列入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企业实行优惠的差别水价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产业和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创意设计等四大新兴产业,自来水价格在现行基础上降低每立方米0.20元,区内东方电缆、三星重工、海天精工、台晶电子等符合政策的企业享受水价优惠。从2015年开始对全区工业企业超标排放污水实行多因子分档计收污水处理费,当化学需氧量、酸碱度、悬浮物等浓度超过基准值后,按档收取污水处理费,如化学需氧量的基准值为500,每档值为100,超基准值按每一档收取额外污水处理费0.5元/立方米,倒逼企业节约用水减少排污。

  三是完善总量激励机制。通过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机制引导社会树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资源有价的经济价值理念。制定出台《北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激励制度(试行)》、《北仑区排污权租赁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企业通过减排富余的排污权可以通过拍卖方式进行排污权租赁。 2015年电镀行业进行了两次临时排污权指标租赁拍卖会,涉及电镀废水临时排污权指标11.6万吨/年,总成交金额379.1万元,按25元/吨起拍价计算,平均溢价达30.7%,积极探索建立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和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激活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二、建立分质供水体系,强化区域调控

  一是优水优用提高效率。据统计,北仑区自来水管网在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等用水后,工业优质供水量仅20万吨/日,缺口达24万吨/日。通过“优水优用”一定程度缓解了区域供水状况紧张局面,并形成“分质供水”体系。目前区内重点企业如亚洲浆纸业、台塑台化、宁波钢铁等基本实现优质水和非优质水的配股使用,一般工业用水使用中水、姚江大工业用水、河网取水等非优质水,生活用水则使用从白溪水库过来的优质自来水。新落户的项目,根据企业水质需求情况进行分类配置,如新引进的思特雷斯特种纸项目,就根据其用水需求,所有的生产用水全部使用岩东再生水,自来水只用于生活用水。据估算,2014年北仑区共使用非优质水源近9500万吨,接近于北仑水厂的年均供应量。

  二是多方利用拓宽途径。雨水利用,目前,区内已有16家企业建成雨水收集系统,年雨水收集量近150万吨。其中最大的为宝新不锈钢公司,公司建有8000吨规模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收集雨水用于不锈钢冷轧生产,年均节约优质水资源60万吨,约占公司总用水量的1/3。河水利用,引河网水作为区域工业用水,把优质水让于居民,目前区内大工业日使用江河水达到21万吨,其中宁波钢铁、台塑台化等企业使用姚江大工业用水超9万吨/日;亚洲浆纸业、逸盛石化等企业已具备12吨/日从小浃江的自备取水能力。海水利用,把海水作为工业用水补充水源,如北仑发电厂使用海水作为锅炉冷却循环用水,每年可节约用水约26亿吨。

  三是中水回用加快循环。在水资源极其紧缺的背景下,再生水回用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临港大工业的“新水源”。一期10万吨/日的岩东再生水厂,再生水已广泛用于宁波钢铁、台塑热电、北仑电厂、海越化工等大工业企业,实现水资源的区域“大循环”,每年可为区域节约近3000万吨优质水资源,相当于3个西湖的蓄水量,至2014年底,岩东再生水厂累计销售再生水量突破了1亿吨,再生水厂二期工程8万吨/日也即将实施。区内中新腈纶公司建成一套冷却水回用系统,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16万吨/年,26家电镀企业全部实现中水回用,每年可节水13万吨,12家自建再生水回用设施的纺织印染企业,重复用水率超过35%,年节水超440万吨,实现水资源的企业“小循环”。

  三、建立制度管理体系,强化措施保障

  一是项目配套减少用水。把好项目源头准入关,培育发展节水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品附加值高、水资源消耗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中,将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作为项目节约用水、用水效率评价的主要指标,用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来保证项目用水的先进性。在项目可研设计中,推行雨污分离的系统设计、建设,实现不同水质的分项利用,做到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大力淘汰涉水落后产能,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以高用水行业为重点,通过水平衡测试、召开技术推介会、上门“节水诊断”、开展清洁生产等方式加大节水改造力度,降低单位产品水耗。

  二是管网配套重复用水。北仑区通过对自来水、再生水等各类水资源利用进行统筹规划,铺设覆盖全区的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体系,实现污水集中处置并逐步推广再生水适用范围,形成区域水资源循环系统。目前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区域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0万吨,累计建成污水管网670多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近9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日污水处理能力均居浙江省前列。宁波北仑岩东排水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再生水输送总管线近20公里,岩东再生水西送管道工程9公里管网即将开工建设,到2020年,北仑区城镇污水厂外排废水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40%,再生水输送管网也将同步建设。

  三是监管配套控制用水。北仑以排污许可证为依据,以刷卡排污为手段,以控制排污总量和污染减排为目的,实现企业环境管理从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双控制转变的点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一企一证一卡”的企业排污总量控制新模式。采用“企业为主实施、政府全额补助、环保全程监管”的模式,完成67家重污染企业的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其中建成废水刷卡排污设备62套,当企业的实际用水量(或排污总量)超过《排污许可证》核定的用水量(或排放量)指标时,相应进水或排水管道阀门将自动关闭,强制企业停止用水或排污。为节约用水,区内兆龙纺织、侨泰纺织等印染企业累计投入1500万元,购买新型小浴比染色机代替原有高浴比染色机,该设备不仅提高了染色效率,节水效果也十分显著,平均可节约染色用水40%,每年可为区域节约新鲜水耗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