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身廉隅 渴求光明
——倪维熊先生小传
发布时间 : 2013-09-09  11 : 07 作者 : 郑正民 字号 : [] [] []

倪维熊(19021978),名凡夫、微庸、慧明,浙江嘉善县西塘镇人,出身在一个清贫、开明的世代读书家庭。父倪组今,晚清秀才,又是嘉兴府师范学堂首届毕业生。一直做小学教师和小学校长,擅长史地。与吴江柳亚子友善,比柳大10岁,柳以兄事之,时有诗酒唱和。

嘉善西塘镇自来文风很盛,又接近十里洋场的上海,得风气之先。倪维熊初小毕业后,考入嘉善县第二高级小学(相当于现在的初中)。该校是嘉善县一所著名的学校。他当时国文和作文成绩为全校之冠。袁世凯称帝时,二高师生群起反袁,倪亦紧随骥尾。

倪自二高毕业后,因家境不好,于19162月考入杭州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18月转入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应用化学科(选修),至19247月结业,即受许炳堃校长之聘,留校为工场管理员。学校改浙江大学后,任化学系助教,达5年左右。

“五四”运动开始后,倪积极参加,与杭一师、甲种工业学校进步学生施存统、阮毅成、沈端先(夏衍)等20余人组成编委、创办《浙江新潮》杂志。倪负责编辑,撰写不少思想清新、针砭时弊的文章。如发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文,刊载于《报国》会刊。浙江军阀当局把该杂志视为“洪水、猛兽”,借“主张社会改造、家庭革命、以劳动为神圣、以忠孝为罪逆”的罪名,于191912月查封。杭一师校长经亨颐因此而被免职。该杂志的编委,幸有工校校长许炳等力保,才免受拘捕。

倪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参加中国国民党的。1927年“4·12”事变后,国民党“清党”、重新登记党员,他故意延宕好几年后才补登记的。

19261010北伐军攻克武昌,16日浙江省省长夏超宣布浙江脱离军阀孙传芳而独立,倪是学界代表。夏失败后,他逃回西塘镇暂避。这时倪的同乡和高小学友李振吾为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聘倪为院长室秘书兼助教。于1929年左右编篡《英汉化学辞汇》,由国立编译馆出版。又在浙大合编《染色译名草案》(中国工程学会出版)。与此同时,倪由助教升为初级讲师。

1929年浙江省招聘各县建设科长,倪考第一。是时陈宝麟出任鄞县县长,经陈向建设厅要求把倪分到鄞县供职。初任建设科长,后科改局,倪继任局长,先后共12年,为当时的市政建设,办了不少实事:1、兴建鄞穿、鄞横两条公路;2、兴建灵桥;3、新建改建城区马路,整理路名。迄今半个多世纪来,宁波市区的主要路名,仍系当时所定;4、拆除城墙,建环城路并重修八角楼;5、在城区多处拓打自流深井;6、兴建江北岸外马路码头区;71933-1935年修理天一阁,并把府学尊经阁完整地拆迁到天一阁内;8、参加收回宁波天主堂“白水权”的斗争;(详见《宁波文史资料》第963-69页)9、迁移在新江桥堍的华尔塔到江北白沙外国坟山;10、打击阻挠建中马工程的外国流氓孙阿飞等等。

抗日战争开始,倪积极协助修建镇海招宝山国防工事,以抵制日军进犯等。19401027日日机在宁波开明街一带空投鼠疫毒菌,倪任防治委员会工务处处长,积极参加调查研究和扑灭鼠疫的善后处理事宜。1941419日,日军侵占宁波,倪带了鄞县工程队先后到宁海、新昌、嵊县、天台等地,挨度了几年艰苦的敌后生活。1942年间,曾开过一个肥皂工场,对山区的日用皂供应不无小补。

1943-1945年,倪被邀出任在宁海黄坛慈云寺出版的对开大报《宁波日报》主笔,天天和编辑们在一道,审阅稿件,撰写社论,亲自校样。当时他目睹抗战现状,心情也深为抑郁与痛苦,曾在《宁波日报》副刊《季候风》上发表了一阕题为《水调歌头·乡思》的词。词的后半阕写道:“明州暗、狐鼠窃、祸连绵;呻吟憔悴,不信地狱在人间。天末微芒乍透,漏尽荒鸡齐唱,起舞莫迁延;肝胆同披沥,迸作出山泉。”抒发了忧国怀乡的悲愤心情,曾引起当时不少人共鸣而相互传诵。在此期间,倪还兼任过鄞县临时联合中学校长两个学期。

1945年,抗战胜利,倪以新闻记者身份,最先回宁波。这时已无公职。之后,以宁波新闻记者公会理事长的身份,致力联络沪、甬工商业和金融界人士,企望以实业救国。他接受了四明电话公司经理的聘书;与民主人士施求臧合作开办复兴建筑公司;新建利生纱厂并任董事长;筹建酒精厂;又兼任宁波鱼市场董事长。但事与愿违,内战开始,百业凋零,复兴建筑公司开设仅一年就闭歇,利生纱厂老板外逃,倪作为该厂董事长,将自己的家产变卖作为工人的生活费。至此,倪办实业的愿望破灭,决心挣脱国民党反动派,另觅报国之路。通过与民主人士金臻庠、沈曼卿等的密切交往,使他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解放前夕,四明山“三五”支队常寄宣传资料和文件给倪君,使他对党的政策有进一步理解,决心以实际行动迎接宁波的解放。当时为保护四明电话公司,倪与解放军地下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接受保护公司设备,不给敌人破坏的任务,利用电话与解放军通话,报告城区敌情,以利进军。宁波解放这一天,电话通讯畅通,并与解放军前线参谋阎某等会晤。四明电话公司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当时,倪十分激动,赋诗一首庆贺宁波解放:“当年寇势正猖獗,更有蒋汪作虎伥;留得燎原星火在,四明山上闪金光。红旗招展指姚江,社鼠城狐窜慌张;导我光明知反正,密传电话整宵忙。”

50年代初,倪以工商业者身份,参加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宁波市委员会的工作。他热烈拥护党的各项政治号召,在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运动和公私合营中,都能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尤其可贵的是,19531月经上海江湾军大医院切片证实他患右眼“恶性黑色毒瘤”,手术后仍返甬坚持工作。右眼常以纱布遮掩,左眼老花,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回顾解放前后,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精神愉快,欢喜无量。当时他赋诗二章:

我昔双眼明,半生何愦愦;只因一叶障,不见泰山在;长夜嗟漫漫,风雨常如晦;与俗共浮沉,放浪形骸外;借酒遣愁怀,荒吟寄感慨;书剑两飘零,空期美目盼;夜半临深池,往事今知悔。

我今眇一目,心境却安祥;创痕留记取,眼盲心未盲;沉疴从根治,犹可挽膏盲;莫自惭形秽,双眼又何妨;残废都有用,瞽叟尽所长;如今时世易,欢喜说无量;党是明灯指,红心日月光。

爱党爱国之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深得宁波工商界人士的传颂。1954年起,四明电话公司率先公私合营,倪继任经理。1956年任市邮电局市话科科长;1956年倪申请退休,时年64周岁。同年8月民革宁波市筹备委员会成立时,倪被民革浙江省委会推荐为召集人。19586月,民革宁波市委会改组时,被选为民革宁波市委副主任委员,以后连任第二、第三届副主委。解放后,倪历任各届人大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他除积极参加民革党务工作和社会活动外,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使海峡两岸同胞早日团聚,积极撰写稿件、对台广播讲话。倪在解放前还参与《鄞县通志》的编纂。19782月,(农历正月初三,与倪诞辰同日)病逝,终年77岁。

倪维熊一生,俭朴清廉,作岁正派,从善如流。他在解放后近30年生涯中,能言行一致,常挂齿于我辈党外人士一贯推崇的“听、跟、走”三字,以示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厚谊。并以赤诚之心与诸多共产党人合作共事,风雨同舟,卓有成效。他生前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祖国大业,亦同样竭尽心力,令人赞许。

倪老对家庭、子女素向言教身教从严,鼓励他们进步。至今,在子女10人(46女)中,有7人为共产党员;有6人在工程技术和教育岗位上被聘为高级职称干部。其中天增为现任上海市副市长;有3人为全国级优秀教师;有5人为地方各级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倪老是笔1956年参加民革组织的介绍人。相识于1943年《宁波日报》创办时,是笔者永铭心怀,足资楷模的前辈之一。本文部份资料赖倪老外甥葛守康老老先生提供,在此谨致谢忱。

19913月)

 

作者:郑正民,时年73岁,现任民革宁波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