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竹海”政协情 ——重庆永川区连续五届政协19年建言旅游业发展记事
发布时间 : 2013-09-02 00 : 12 |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
字号 : [ 大 ] [ 中 ] [ 小
]
|
过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的观众,一定对片中那浩瀚翠绿的竹海记忆犹新。目前,茶山竹海景区已成为重庆市永川区的一张响亮“名片”。记者日前在永川区采访获悉,得益于该区五届政协连续19年的建言助推,茶山竹海景区才从当初不为人知的一片山林,发展为正向5A级景区迈进的著名景点。
1991年,旅游开发方兴未艾。当时的箕山虽有上万亩竹林和茶山,但基本上只是老百姓自给自足的一片土地,并不为外人知晓,旅游资源长期被忽视。面对这一现状,永川县第九届政协两次组织委员对箕山旅游资源实地考察,举办“开发永川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专题座谈会,形成了《关于开发永川旅游事业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开发箕山风景旅游区的建议案》等两份建议。
拿到政协的建议,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箕山茶山竹海旅游资源开发纳入议事日程,并安排相关部门着手实施。与此同时,政协委员们也积极参与“箕山竹海森林公园”的论证、规划和项目申报的具体工作。永川县第十届、十一届两届政协也多次考察调研竹海森林公园开发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1999年,《永川旅游发展纲要》出台,茶山竹海被纳入首批打造的景区。
然而,新打造的茶山竹海景区犹如新生儿一般,虽富有朝气,却也命运多舛,频频陷入困境。前些年,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推广和着力打造,原本不为人知的山林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前来观光度假的游客逐年增多,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这时,一些私人开发企业进入景区,造成景区旅游接待设施“散、小、乱”和硬件条件严重滞后的困境。基于此,永川区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立即着手调研,凭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地位超脱”的优势,大胆客观地对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茶山竹海景区的长远发展献计出力。2009年,区政协就对准备上马的“茶山览胜”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最终投出“否决票”,使该项目停止实施。
“‘三位一体’的机制就是委员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永川区政协主席肖坤华不无自豪地说。以前,茶山竹海分属中山路街道、大安镇等5个镇街管理。体制机制严重制约了景区发展。2009年,区政协在广泛调研后,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创新管理机制。即成立茶山竹海景区管委会、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和茶山竹海旅游开发公司。三个机构、一套班子,分别从行政职能、规划定位和市场融资等方面对景区进行管理和服务。
这一创新的机制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其效应也逐步发挥出来。永川区委书记胡际权说,正是因为政协参政议政的高水准和敢讲实话,才使得党政部门的决策更加科学可行。据了解,通过机制改革和硬件改善等措施,茶山竹海旅游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出来,仅去年就单独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永川区也将准备用3年的时间将茶山竹海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从无到有,显示了政协委员的高瞻远瞩;从弱到强,委员们的努力和付出结出硕果。正是由于永川区连续五届政协长达19年持续不断的建言献策,通过17次专题调研、4个建议案、3个专题报告和3期《建议和意见》的推动,才使得茶山竹海这一景区更加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