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解放后两个月又一星期,即1949年8月1日,一张新的报纸在宁波创刊了,日出对开一大张,它叫《宁波人报》。虽然只出版10个月,因为以民营报纸面目出现,在解放初期的特定环境中,发挥过它的作用,得到了当时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帮助。1950年5月29日宣告结束,与中共宁波地委机关报《甬江日报》合并,于是年7月7日另出《宁波时报》,为宁波地委直接领导的日报。时间过去四十多年,回顾往事,手边没有文字纪录可资参考,只能就报社组织、报纸内容及经费来源等作些片断的介绍。
《宁波人报》是采用合作社经营方式创办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认股一股以上(多少不限)。但同人们及其亲友投入的股金还不及半数,多数出自地下党员张又新主持的上海同庆钱庄(解放后,同庆加入公私合营银行)。这里先追述—下张又新同志。他本是江北岸中马路一家颜料行(与《时事公报》对门,只隔一条马路)的职员,由爱好读书进而开办《生活周刊》经销处。他与当时的《时事公报》几个青年职工意气相投,早在1935年底他离甬前,就商定日后筹款自办《宁波人报》,并且油印了一份试刊号。十年后,他掌管了钱庄业务,就提议仿照生活书店的合作社经营形式办报,在解放大军南下前已作好了规划,派朱仲伦先来宁波筹备,在开明街民光电影院对过开设金刚文具店作为筹备处。宁波解放后一周,吴唐华和我也从上海赶来,吴唐华奔走杭甬之间,与上级联系,准备办报。创刊前的一周,宁波军营会文教部车文仪部长考虑到创办新的报纸,资金不足,难以维持,建议我们去和原《宁波时事公报》社长金臻庠商量,如《宁波时事公报》愿意复刊(《宁波时事公报》于1948年10月24日被浙江省保安处借故勒令停刊),就让我们这批人前去工作。经过联系,得到的回答是“无意复刊”,于是我们就按原计划自行创办了《宁波人报》。
《宁波人报》是合作社经营形式的,社内大事,由社员大会(可推派代表参加)决定。职工至少出资一股,多股也可以,一石米的小股为16股,一石以上的大股计114股。解放初,物价尚在波动,就以实物稻谷为计算单位,每股稻谷一石,按时价折合人民币。全部资金先用于购买白报纸、预付印刷费、伙食费和房租,没购买办公桌椅,尽可能借来使用。连送报、送稿件必需的自行车也没买一辆,由记者、编辑自备,工友也得自备车辆去市区张贴公共阅报及送信送报。工资每人一律60个折实单位,折合人民币多少已经记不清了。供应伙食,半夜里也曾供应鸡蛋、豆浆就餐。
内部人事编制,设社长、经理、编辑三部分。由庄禹梅任社长,朱仲伦为秘书,处理日常事务;吴唐华任经理,负责与党政机关联系及主管营业部的发行、广告业务,安排财务收支;编辑部主任是周康靖。人事安排与机构设置,基本上按照《时事公报》过去的格局。社长室与编辑部工作人员,多是原《时事公报》的同事。以编辑部为例,也是偏重地方新闻(包括商情),设立电讯室,抄收新华社国内外新闻,各占一大版。全部人员约30人,比《时事公报》当年还少些,为的是要达到收支平衡。报纸的排版和印刷,都交给承印的印刷厂办理,不属于报社的编制,这也和《时事公报》一样。不同的是设立了驻沪办事处,推销并分送报纸,承接广告,购买纸张,这是过去宁波各报纸所没有过的。
编辑部在创办时设在江北岸卢家道头一所大房子里,1950年初即移至市区呼童街柴姓大房子里(即今《宁波日报》社所在地)。营业部始终在开明街没变动。因编辑部搬迁,印刷亦移至和义路一所旧印刷厂里。当时电力供应不足,发电厂被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中,一度停电。印报时,须用人力摇动机柄,使皮带转动,印出报来,每小时只能印几百份。编辑部人员自告奋勇参加手摇机器,保证出版。
在报纸出版的日子里,全体工作人员几乎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报纸以宁波市及所属各县工商业新闻、与宁波人有关的上海消息、来自无线电广播的气象消息为特色,得到了本市工商业者及职工们的欢迎。以民营形式报道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较易为一般市民所接受。地方新闻内容得以充实及时报道,得力于采访部主任、青年记者全一毛的才干和记者吕志芳的辛勤奔走。每逢国民党军队飞机从定海(当时尚盘踞在那里)飞来轰炸城乡,吕总是不怕艰险到现场采访,用确凿事实控诉敌人残暴杀害人民,毁坏人民财产的罪恶行径,这一点尤为旅沪的宁波同乡所称道。
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从旧中国变为新中国,我们几个负责人,特别是作为编辑部负责人的我,一直处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对解放区的新事物学习了解不够,报纸工作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例如创刊前夕,地委宣传部长李频如同志对发刊词逐句逐字仔细审阅,提出不少正确意见,才使它勉强合格。又如,后来有一次地委宣传部长薛驹同志关于改造学校工作的讲话,我在稿件标题上写成“改进工作”,直到他打电话来纠正才明白过来。还有飞机空袭消息的处理,有时泄露了着弹位置,不利于防空。
虽然有着上述缺点,地区党政领导和他们委托指导我们的《甬江日报》同志,还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教育我们。《甬江日报》负责人郑汉杰同我社建立了每周一次的联席会议,以便经常联系,在新闻处理的方针政策上给我们不少帮助。还提出“取长补短”的方针,改善两报之间的关系,使报纸不致出现较大的差错。但是,国民党政府军队飞机轰炸,虽没能破坏灵桥的交通,却使灵桥两堍的许多商店中弹被毁,繁荣富庶的江厦街沦为废墟,工商业正常活动受阻,城区人们纷纷迁乡,使《宁波人报》的广告和销路都受到影响,从1950年起,收支难以平衡。报社财力有限,继续出版发生困难。党政领导一方面为了解除我们的困难,—方面为了集中力量办好地委的报纸,建议我们停刊,与《甬江日报》合并,由《甬江日报》按股本原值收回《宁波人报》股权,再另出《宁波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