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建设公交都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建议
发布时间 : 2013-09-13  16 : 05 字号 : [] [] []

  公交都市是指“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战略导向,打造发达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为目标,并辅以必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强调的是通过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公共交通系统,改变传统的交通被动适应城市开发,实现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城市拥堵、市民出行难的唯一途径。为此建议: 

  (一)把建设公交都市作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公交都市战略,一方面把人的居住与就业、购物、商务、娱乐等结合起来发展城市形态,减少人的流动;另一方面以建设公交走廊与公交场站综合体为纽带,实现公交社区之间、公交社区与城市商贸商务中心之间快捷的人员流动。这种城市建设与公共交通和谐发展的模式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方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建议要加紧修编宁波公交都市建设规划,并把建设公交都市纳入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力争通过10—15年的建设,到2020—2025年,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交通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系统(步行、自行车、水上巴士)为触角”的一体化城市公交体系,使绿色、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一体化公交体系成为全体市民出行的首要选择,争取到2020年公交出行率达到40%,2025年达到60%左右,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确保城市交通系统顺畅通行。

  (二)加紧谋划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框架。在宏观层面,以公交骨架引领城市拓展与开发,逐步将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商业、办公等用地和交通出行集聚在公交走廊的两侧,形成依托公交走廊的“珠链式”开发的线性城市带;在中观层面,以综合枢纽站和轨道站点为中心构建公交社区,在站点周边地区实施土地高强度混合使用,在社区内部打造慢行交通体系,将最集中的出行量布置在站点500米距离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客到达站点的出行距离;在微观层面,强化交通节点的作用,对公交车站进行复合式、一体化开发,形成公交场站综合体。

  (三)加紧实施公交都市战略建设计划。建议近五年,一是要规划并加快建设公交走廊。要在规划建设现有6条放射型轨道交通的基础上,再规划二三条轨道交通,把6条放射型的轨道交通围成内外二环,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大运量的作用;同时要规划建设“二纵二横”井字型的BRT快速公交线(如世纪大道—下应大道、环城西路—江北大道、通途路、鄞县大道);二是要规划建设大型公交枢纽站,建立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之间的快速换乘系统。建议今后五年规划建设、火车南站枢纽站、客运中心枢纽站、汽车西站地段枢纽站、世纪大道王家弄枢纽站、东部新城枢纽站、洪塘枢纽站、庄桥机场枢纽站、南部新城枢纽站等若干个大型公交枢纽站;三是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建立大型停车场和公交换乘站,如高速宁波东、宁波北、机场路高速出口和轨道交通起始站,让外来车辆在出入口免费停车,人员换乘公交进入市区。四是做好轨道交通站点与常规公交的转驳站建设,建议把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合并组建宁波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统一承担宁波的公共交通发展事业。五是建设大型公交社区。建议在公交枢纽站和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加大开发力度,建设集居住、办公、商务、商贸、教育、医疗等为一体公交社区,集聚市民在同一区间内生活、就业,减少市民流动。同时,各区选择1—2个老小区进行公交社区改造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对其它社区进行改造。

  (四)要制定差别化的交通分区引导策略。针对宁波城市建设的现状、交通特点、用地功能、发展要求,分类制定差别化的交通分区引导策略。对新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区域,如洪塘区块要通过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与城市中心区连接,弥补区位的劣势,避免区域边缘化,从而加速城市发育;对城市更新区,如海曙的西部区域和江北、江东老城区,要以地铁建设为契机,以地铁车站和公交枢纽站为中心带动老城区的改造,发展集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公交社区;在城市核心区建立交通保护壳,适度限制普通交通车辆进入核心区,通过轨道交通和公交专用道建设,提供多层次的公交服务,提高核心区的辐射能力。

  (五)加快公交专用道和慢行系统建设。要改造提升公交专用道系统。争取5年内建成20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到2020年城市重点区域内大多数单向3车道的道路都建有公交专用道,在城市内形成网络状的公交专用道系统;要加快慢行交通工程建设。明确把“单车公交”列入公交体系,在“三江六岸”、轨道和公交站点周边建设完善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车道网络,在轨道和公交站点、大型商场、大型办公楼、公园和大型公建周边建设1000个左右的自行车租赁点,投放10万辆以上的自行车,延伸公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