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侵华日军司令大津和郎在镇海被我抗日武装毙一事,前所未闻,当年各种报刊均未曾披露过这一消息。军事历史研究会会员、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研究员薛春德同志,根据日本国芙蓉书房出版的《陆军将官人事总览·陆军篇》、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史室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的有关章节,寄来了他撰写的《大津和郎》一文(此文已载于由他著作,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毙命于中国的百名军将领》一书中),为我们提供有关大津毙命的具体情况,以补文中的空白。为求时间、地点上的准确,个别地方作了改正。
1941年8月10日,侵华日军镇海湾要塞司令官大津和郎少将,在镇海地区“扫荡”作战中被我抗日武装击毙。死后晋升为中将。
大津和郎,日本山形县人,1911年5月27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三期工兵科,同年12月26日被授予下士官军衔,开始军事生涯。1920年作为工兵大尉被选送入陆军大学校第三十二期深造学习。1935年3月15日晋升为大佐,任参谋本部通信课长。1938年7月15日晋升为少将,任通信兵学校附。8月5日任通信兵学校干事。10月15日任台湾驻屯军参谋长,进中国台湾,先后协助驻台日军司令官指挥并率领部队配合驻广州的日军第21军,对广州周围地区和广西省南宁及南宁周围进行“扫荡”作战。1940年3月6日任近卫师团司令部部附,编入华南派遣战斗序列,参加了广西省钦州地区的“扫荡”作战。7月,日军大本营决定攻占镇海要塞,大津和郎作为圈定的要塞司令官,从广西前线调至浙江省镇海海面,率兵一部,在日军海军陆战队协助下,向镇海地区发动攻击。
镇海要塞位于甬江口南北岸,系军事战略要地,向来为浙东重要门户,南与象山港、北与杭州湾相呼应,东有金塘、舟山、晋陀等群岛环立,西以鄞县、奉化、慈溪、余姚、上虞等县为屏障,中国军队在甬江口左边配备要塞炮四门,右边配要塞炮五门,分驻两个中队,归镇海要塞总队指挥。从象山港横山起,经梅山岛、大榭岛、柴桥至三山一线,归中国军队第194师1127团防守;从三山起至镇海要塞南岸、镇海城关、南虹飞机场、澥浦、龙山一线,归第194师1125团防守,其海岸线长达160华里。第194师1126团为预备队,分布鄞东的宝幢一带。师指挥部设在宁波城南。7月14日,大津和郎率日军一部分兼军舰20余艘、汽艇百余艘,在飞机的配合下,从普陀以北海面出发,连日向要塞及海岸线据点实行炮火攻击。16日,日军加强炮火,并出动数十架次飞机连续轰炸。又集中兵力向甬江南岸强行登陆,要塞守备团奋勇还击,战至10时许,守军伤亡甚多,阵地被突破。大津和郎指挥部队扩大战果,甬江南岸的中国守军前沿阵地落入其手。另部并在北岸登陆,镇海城沦陷。此时,中国军队第16师先头部队从上虞赶赴增授,协助第581团向日军反攻,为高地的得失双方交战七个回台。18日拂晓,中国军队集中兵力全线反攻,夺回高地,并乘胜追击。此时,第16师部队到达,即行全线出击,将日军再次赶下大海,镇海要塞又被增援的中国军队于22日凌晨2时30分,即在日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配合下,占领要塞附近的岛屿,以作为再次攻击要塞的基地。日军海军船舰和海军航空兵退走,大本营正式任命大津和郎为镇海要塞司令官。中日两军隔海形成对峙局面。
时隔九月,至1941年4月,大津和郎经充分准备后,在第五师团一部配合下,再次向驻镇海的守军发起攻击。17日凌晨三时许战斗打响,大津和郎率日军舰、汽艇40艘,从普陀山以北海面出发,先向南绕行一个大弯,然后转向镇海以东海面开始猛攻。至18日晨, 日军强行登陆,并兵分两路,一路由甬江右岸突破第五八○团(原1125团)阵地,直扑镇海甬江右岸要塞及其附近地区,我守军在日军飞机轮番轰炸下被迫撤出阵地。另一路由甬江左岸向南虹飞机场冲击,守军一个排虽顽强抵抗,但因寡不敌众,伤亡殆尽,阵地丢失。接着,大津指挥后续部队从南虹登陆,至19日镇海再度沦陷,大津终于当上名符其实的镇海要塞司令官。日军攻占镇海后,按照大津的命令疯狂屠杀无辜渔民,镇压抗日武装。8月10日,大津和郎率部向纵深“扫荡”作战中,被中国抗日武装击毙。
大津和郎生前曾获日军颁发的金鸽四级勋章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