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的梁弄形势
梁弄镇位于四明山区北部中心.是姚南的重镇。在经济上,它不仅是山区土特产品集散地,也是上海和宁波的工业品、日用百货进入四明山区,实行城乡交流的贸易市场。在军事上,它是四明山区西部要隘,连接姚江、上虞、嵊县的要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敌我双方争夺四明山区、进行“扫荡”和反扫荡的重要地区之一。梁弄战斗,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和特务大队,对盘踞梁弄的汪伪军的一次攻坚战,是巩固发展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性一仗。
1943年1月30日,汪伪军第十师第三十七团一营,由余姚进至姚南之箭山、后陈一带。继而占领梁弄镇。汪伪余姚特区行署主任(县长)劳乃心兼任余姚、上虞、慈溪三县“清乡主任”,于3月1日开始“清乡”。驻梁弄的伪军在附近村落强征民夫构筑工事,企图长期盘踞,对四明山区进行“扫荡”。
1943年1月初,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率第三支队由三北返回姚南之袁马、上陈一带,进行整训和协助我姚南办事处主任朱之光等同志开展群众工作。为了团结抗日,反对“摩擦”,何克希司令和三支队队长余龙贵率三支队四中队进至金岭下,何司令接见淞沪游击队副指挥兼第一支队长顾小汀(又名上思),并两次接见国民党平湖县自卫大队长谢友胜之妻王八妹(又名王百器)。此外,我三支队政委林友璋亲赴鄞西与友军鄞县国民自卫总队第三大队长郭青白(后称支队长)会晤,商议团结抗日,共同打击鄞西之敌伪军。
两军兵力部署
盘踞梁弄镇的汪伪军第十师第三十七团一营,下辖3个步兵连和团属情报队一部,共200余人。其兵力部署:一连驻洞桥、民众教育馆(原文昌阁)、横家祠堂(即黄家祠堂)以南地域;二连驻横街祠堂、阴功会、关帝庙(关基黄)地域;三连防守狮子山地域,并在狮子山西南之梦山派出一个班哨。营部设在横家祠堂。
汪伪军在狮子山南北两个高地均构筑了地堡、堑壕、交通壕,并设置竹篱笆、铁丝网和鹿寨等障碍物;在镇上以房屋为依托,利用砖房围墙打枪眼,在民房楼上设置机枪火力点,利用街口墙角构筑地堡、交通壕;在外围构筑了堑壕,设置了铁丝网、篱笆栅、拒马等障碍物,并在狮子山102高地和民教馆南端各构筑了一个有两层火力的大碉堡,从而构成了有完整火力配系的防御阵地。他们自诩为“马其诺”防线,自恃固若金汤。汪伪军在梁弄还普设税卡,敲诈勒索,无偿征夫,奸淫妇女,人民怨声载道,度日艰难。
中共浙东区党委分析了形势和敌情,为了巩固发展四明山地区的抗日局面,决定拔掉楔入我四明山腹地的这个“钉子”。虽然当时能集中的兵力只有第三支队的3个中队、1个特务中队和重机枪排(一挺重机枪)和特务大队(一中队为步兵中队,二中队为重机枪中队),汪伪军与我军兵力对比是四比三。但是,梁弄据点的汪伪军是孤军深入,我有充分时间准备战斗,并有姚南地区武装民兵的配合和群众的支持,尤其是进攻的主动权操在我们手里,可以克服和减少攻坚战中带来的困难。于是决定于4月攻打梁弄。
进攻前,第三支队所属中队,除第五中队留在鄞西打击敌伪军外,其余中队于4月初到南黄集中待命。纵队参谋长刘亨云率领参谋处有关人员和三支队以及特务大队中队长以上指挥员,到实地侦察敌情地形,研究攻坚的准备工作。
我进攻梁弄的部署:三支队一中队和特务中队重机枪排攻击梁弄镇汪伪军,向横街祠堂实施主要突击;三支队四中队攻狮子山,首先夺取主峰112高地,控制制高点,然后向102高地进攻;三支队六中队占领铁帽山地域,打敌增援;特务大队向粱弄镇民教馆的汪伪军进攻;姚南办事处所属民兵分别在高地岭、青贤龄一带,扰乱钳制余姚、马渚方向可能来搔之敌。
4月21月,纵队司令部和特务大队由袁马开进到晓岭地域。
战斗的经过
4月22日晚,参战部队分别由晓岭、南黄出发,轻装翻越金岭,于23凌晨一时,到达离梁弄镇约4公里的金岭下的进攻出发地区。按作战计划分三路接敌:一路由中队长萧松林,指导员骆子钊率三支队六中队占领铁帽山阻击阵地,一路由中队长都曼令、指导员姚三林率三支队四中队,经铁帽山南麓,涉溪直插狮子山主蜂;一路是参谋长刘亨云率司令部本队和三支队,前进到金子岙,设基本指挥所后,沿着田间小路向梁弄镇的汪伪军接触,占领有利地形,等待四中队冲击的信号,以便全面发起进攻。
狮子山主峰112高地南端是崖壁,有汪伪军1个排,构筑了防御阵地,计有3个地堡,2道堑壕,3条交通壕,还有篱笆栅,铁丝网各1道。凌晨3时,四中队由北、东两个方向直扑112高地,保障组迅速蔽荫在敌篱笆栅,铁丝网中,开辟两条通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冲击,夺取了地堡和环形堑壕,一枪不发,就全歼汪伪军1个班,控制了狮子山的制高点112高地。得手后,中队长令二区队点燃草地,发出夺占主峰的信号,他率一区队随三区队下崖壁,沿山脊向102高地进攻。
狮子山102高地是汪伪军主阵地,位于113高地南约500米,北面是陡坡,中央筑有一个大碉堡和环节形堑壕以及地堡、铁丝网、篱笆栅障碍物。在主阵地北面山脊和东南、西南面的小高地,各有伪军一个班据守,筑有地堡、堑壕等防御工事,并设置了鹿寨、铁丝网、篱笆栅三道障碍物。
凌晨3时45分,当三区队向102高地北侧小高地冲击时,由于112高地发信号不慎将伪军草房烧了,火光通红,照亮了主峰,被伪军发觉我攻击方向,伪军三连全部进入了阵地。因此,三区队长带突击班越过障碍物时,遭伪军猛烈射击,我行进间一举突破没有成功,区队长王志强英勇牺牲。四中队接着组织了第二次冲击,也未能奏效。
天将亮时,四中队组织第三次冲击,集中全队3挺轻机枪和几名射击技术较好的战士,组成火力组,掩护部队从正面伪军进出的通路处实施强攻。我突击班以猛烈的手榴弹和白刃格斗,越过了3道障碍物,消灭了2个地堡的伪军,其余伪军逃向主阵地,我突破了伪军前沿,夺占了102高地北侧小高地。当向伪军主阵地发起进攻时,被敌102高地主阵地的大碉堡和地堡火力封锁了通路,连冲几次均未成功。一区队长张懋功,班长兼机枪手应龙潭,副区队长、投弹能手杨忠,均先后牺牲。由于山脊狭窄,我军兵力展不开,伪军凭借居高临下的大碉堡以及有掩盖的堑壕火力,构成了交叉火网,白天,我小组多次破坏伪军的障碍物,均被其火力封锁而未成功,但伪军也不敢越出堑壕,双方形成对峙状态。三支队长余龙贵经纵队首长同意,决定抽调六中队一个区队,协同四中队,于黄昏时再组织进攻。
四中队夺占狮子山主峰的信号,就是总攻的信号。凌晨3时45分,前进指挥所看到四中队夺占狮子山主峰的火光信号,当即发出了全面攻击梁弄的命令,同时攻狮子山102高地的枪声也响了。各部队迅速夺占了伪军前沿的主要街道。
三支从一中队,在特务中队重机枪排的配合下,主攻横街祠堂,助攻关帝庙。助攻的一个区队进至关帝庙东南侧伪军障碍物前,被伪军火力封锁受阻。一中队主力向伪军营部横街祠堂冲击时,遭伪军街口墙角地堡封锁,未能突破。向民教馆攻击的特务大队一中队,在二中队重机枪火力支援下,越篱笆栅,破铁丝网,夺占了伪军前沿堑壕。当向民教馆的伪军一连连部冲击时,遭伪军大碉堡和地堡火力密集射击,三班长诸雪楼牺牲。战斗到天明,中队长黄玉负重伤,冲击受阻,形成对峙。下午,三支队和特务大队组织了第二次突击,也没有成功。
梁弄的伪军负隅顽抗,目的在于等待援兵解救。我纵队前进指挥所考虑,余姚百官之敌,虽远离梁弄,道路险要,但仍有增援之可能。我们在研究组织第三次突击方案时,何克希司令、谭启龙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张文碧.从金子岙基本指挥所来到梁弄前进指挥所,参谋长刘亨云向何、谭首长汇报了战况和下一步打法后,何、谭首长同意调整部署,集中兵力向横街祠堂伪军营部突击,以小部兵力佯攻关帝庙和民教馆,以达各个歼灭顽抗的伪军。
下午3时,右翼由三支队一中队一个区队佯攻关帝庙,以吸引伪军;左翼由特务大队一中队指导员吴锡钦率领三区队,向民教馆实行佯攻,隐蔽在洞桥涵洞的伪军8人被我击毙。三支队一中从和特务大队,均由特务大队长周振庭统一指挥,采用破民房、打墙洞的办法,逐屋与伪军进行白刃战斗。当我破横街祠堂“三房堂前”(房名)5间民房之墙时,用力猛推,霎时发出巨声,墙倒壁塌,倒在“阴功会”(房名)伪军工事上,吓得伪军不知所措。我乘伪军混乱之际,突破了伪军防御前沿,俘伪军10余人。我右翼区队也乘机夺占了关帝庙。伪军步步紧缩,龟缩到横街祠堂南端之坚固房屋,伪营长张子清被迫退至民教馆伪一连阵地,凭借大碉堡和核心工事进行抵抗。这次突击,特务大队一中队二区队长傅雪生牺牲,三支队一中队也伤亡数人。
下午4时,余姚日军30余人,伪军150余人,绕道平原,沿山脚向梁弄方向前进,并在其左翼之山地派出少数兵力作为翼侧警戒,进至青贤岭,小股敌人被我民兵预伏击退。另一路经永和市进至丁山、前方(距梁弄镇五公里),与我民兵接触。援敌发现我军已夺占狮子山主峰和铁帽山有利地形,梁弄镇已被我大部攻占,怕遭我攻击,未敢进梁弄解救,当夜退回余姚。
黄昏,我军再次向负隅顽抗的伪军发起攻击,歼其一部。伪营长张子清和一连连长梁其均,见援军无望,率梁弄镇和102高地的残兵,经晓东、黄竹岭、朱巷,向上虞县境逃窜。我即解放梁弄。毙伤伪军40余人,俘虏40余人,缴获轻机枪l挺、步枪50余支、短枪9支,以及军用物品。至此,伪军叫嚷的所谓固若金汤的防线,彻底崩溃。
24日,我姚南地方工作同志,动员群众平毁了伪军碉堡飞壕沟和障碍物,商店恢复营业。25日,我浙东游击纵队领导机关进入梁弄,召开了庆祝梁弄解放的群众大会。同年9月,梁弄镇第五届代表大会通过了建立“四·二三”梁弄战斗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决议。
梁弄战斗的胜利,对团结国民党军政人员共同抗日起了积极的作用。国民党余姚县长夏铭章、上虞县长徐志余联名给何司令的贺信称颂说:“足见吾兄运筹有方,韬略出群,英名所播,钦佩莫名”。鄞县自卫总队第三大队长郭青白,在我军的影响下,主动派员参加我鄞西西成桥战斗胜利的庆祝会。梁弄战斗后的5月15日,郭请求我部予以助战,我第三支队于17日在鄞江桥西北之郑家,与日伪军激战6小时,为郭部解围。
梁弄战斗是巩固发展四明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关键性一仗。它不仅锻炼了部队,提高了指挥员组织指挥攻坚战斗的能力,而且发展了四明山地区和余姚江两岸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相继建立了南山总办事处,余上、虞东、慈东等县级办事外。从此,梁弄地区成为中共浙东区党委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的所在地,领导浙东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原载《浙江文史资料》第35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