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泠江魏家,即今余姚市马渚区开元乡长泠江后魏村。1941年4月23日余姚沦陷后,日本侵略军在余姚、马渚、周巷等交通沿线设置据点,修筑碉堡。平时,四出骚扰、烧杀抢劫,奸淫掳掠,群众的复仇火焰,与日俱增。
1943年2月6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三。姚西马渚长泠江魏家一带的群众,虽已被日寇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在这一传统的节日里,人们还是暂时抑制了屡遭蹂躏的悲哀与怒火,大家走亲访友,互相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过上几天太平的日子。村里村外一时洋溢着节日气氛。忽然,村里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传来一阵紧张的声音:“鬼子来了!鬼子来了!”村里顿时骚动起来。
这年春节,天飘大雪。积雪压断了日寇架设在长泠江路边的毛竹电话线杆。这一天,从五夫驻地来的两个日本鬼子修完了电话线,大摇大摆地闯进金孟殿村,向保长敲诈了两篮鸡蛋,年糕和两只鸡,又窜到季家堰村胜福庵旁的农户叶兆圣家里,要酒索肉,大吃大喝着。此时此刻,地下党员陈英浩(陈达三)闻声走出家门,肖青(陈新龙)即向他报告了上述情况。陈英浩心中一惊:群众难得有这么一个安静的日子,眼看又要被日寇给扰了。他立即想起村上便衣队(三五支队)队员陈刚标曾告诉他,县便衣队今天在西江沿宿营的消息。“对!找部队去”。陈英浩就和肖青—起迅速向西江沿跑去。西江沿是县便衣队驻地,陈英浩和便衣队副队长鞠振明,小组长郭文祥、地方党员张国祥等研究如何干掉鬼子的办法。为了阻止鬼子走掉,一面先派肖青通知保长魏宝昌,要他设法缠住敌人,一面决定采取关门打狗的办法。地方党员和便衣队分头准备,火速赶到季家堰。
季寥堰叶兆圣家里,此时正忙碌着。保长魏宝昌已接到通知,叶兆圣姐姐叶采香“殷勤”地煮蛋、杀鸡、拔毛给两个鬼子解馋,还点燃了潮湿的柴草给他们“烤火取暖”,正当屋里浓烟迷漫,鬼子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的时候,便衣队在当地党员和群众的协助下,干脆利落地就处死了两个鬼子,缴获了枪枝弹药。
便衣队惩办了鬼子,为群众出了一口气,人们从心底内感到高兴。他们与地方党员同志考虑到事后可能会被敌人发觉,为保障群众的安全,决定一面由地方同志抓紧处理善后工作,一面由便衣队即回部队汇报情况,准备当晚攻打马渚日寇据点,以转移鬼子的往意力。不料因部队被调去围歼王八妹匪部,未能实现原定计划。
第二天,正月初三,驻五夫的日寇发觉两个电话兵昨夜未归,就要驻马渚的鬼子追查下落。于是日寇连夜用枪托刺刀逼着马渚镇的百姓赶到镇东的相公殿前,四周架起机枪,,迫令百姓说出电话兵的踪迹。无辜的群众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全场寂然无声,只偶而传来一阵小孩恐惧的啼哭声。鬼子官见无人答说。便挥舞指挥刀狂叫,四周的鬼子兵个个凶神恶煞地将上着刺刀的枪口,对准人群。这时,人群中走出了一个过路的道士。原来这道士昨天下午路过长泠魏村时,看到有人撑运家具,心存疑虑,他只意识到眼前村民的危险处境,贸然将此情景讲了出来。马渚镇的群众虽然得救了,灾难却降临到长泠江一带群众头上。鬼子连夜调集百官、五夫、余姚等据点的大队人马和伪军,次日(正月初四),向长泠江一带扫荡而来。
早上7时光景,数百名鬼子、伪军自马渚出动,一踏上铁路基(当时铁轨已被拆毁),就接二连三地向长泠江季家堰村开枪开炮。派去马渚侦察鬼子行动的我地方同志敖齐,飞快地跑回村子,报告了鬼子已经出动的消息,地方党组织急忙组织群,扶老携幼,撤离村子。一会儿,鬼子布满了长泠江两岸,冲进了金孟殿、季家堰、南魏等沿江村庄。因保长已逃走,就先放火烧了保长的家。然后,挨家挨户搜查,对未能撤离的群众进行刑逼供,供出杀死电话兵的人。但是,顽强不屈的长泠江群众坚决不说。由于天寒地冻,鬼子的尸体未能深埋,终于在双江坟头处被鬼子发现了。鬼子兽性大发,疯狂地对附近五个村庄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有一位老大妈被鬼子剥光衣服踢进池塘里,当老大妈在结冰的池塘里快要冻死时,鬼子又将另一位老大伯推入池塘,叫他把老大妈拖上岸来,当老大妈拖上岸后,鬼子的皮靴狠狠地踏在大妈喝饱了水的肚皮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摧残。有一个患有神经病的妇女,还被鬼子轮奸致死。遭打者不计其数,鬼子一边杀人,一边放火烧村,大火一直烧到初六中午,足足烧了两昼夜。5个村庄全部被毁,烧死老人一,小孩三人,耕牛十余头,烧毁房屋652间,受难群众158户。被抢走的财物足足装满十余大船。鬼子一直抢到两天以后的早上,忽闻杏山、回龙方面传来枪声,才匆忙押着劫掠的大批财物撤走。
这就是有名的“日寇火烧长泠江”事件。事后,上级党组织立即派人到现场,领导和组织群众救灾渡难。许多青年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组织起先锋队,踊跃参军参战,在我军攻打马渚,方桥等敌伪据点时,也是长泠江魏家等村群众主动做向导,搞运输,他们要以自己的斗争向敌人讨还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