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会社及其他
发布时间 : 2013-09-10  09 : 26 作者 : 孙表卿述 毛翼虎记 字号 : [] [] []

编者按:这里是九十四岁高龄的辛亥革命老人孙振麒(表卿)先生的几点回忆。孙老先生不仅是辛亥革命时宁波和奉化地区光复中的参与者,而且是和辛亥革命有关系的“新学会社”书店的创办人。因为孙老是年近百岁的老人,不敢使他过多加重思考,影响身体健康,为此只限于孙老随便记得起来的几点回忆,把它记录整理出来,作为辛亥革命的参考资料,记得不妥当或错误的地方,应该由记者负责。

                                               1962217

龙津学堂、新学会社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不仅因为战后缔结的《马关条约》直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损害,而且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从此得寸进尺,愈演愈烈了,它们采取了各种无耻的外交阴谋和野蛮的军事手段,在中国展开了夺取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经济上掠夺的明争暗斗,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危险形势。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要求进步的人们无不深感不改变现状,培养人才,振兴实业,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当时作为奉化最高学府的锦溪书院的主持人江迥(后村)和朋友们发起拟将锦溪书院改组为龙津学堂,以讲究新学、培养人才来挽救中国。其时孙表卿、刘裕棠等正在整理编纂《奉化县志》,也参加了创办龙津学堂的工作。龙津学堂办成后,由江迥任校长,严筱仙是内部重要人物,后来还延聘了庄嵩甫当学监。一时奉化讲究新学的人都集中在龙津学堂。龙津学堂一方面讲究新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反满爱国的热情,影响是比较大的。象其后参加辛亥革命行动上比较坚决的庄嵩甫,就是龙津学堂的教师,周日宣(淡游)就是龙津学堂的学生。

由于龙津学堂的兴办,孙表卿等日益感觉到新政治经济与新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因此自己想开办一所供应新书的书店,这个建议是由周世棠提出的的。周和孙一样是举人出身,可是周一介书生,在筹措资金方面是没有办法的。孙表卿因为上代是经营商业的,经济上比较有办法,就支持了这个主张,筹集了一笔款子,在宁波开设“新学会社”书店,新学会社的主要任务是买卖新书,满足进步知识分子的要求。

其时满清政府愈来愈不象样,龙津学堂内的师生终日谈论着庚申英法何以联军?《辛丑条约》怎样辱国?甲午之战中国为什么失败?庚子八国怎样联军?大家都感觉到帝制腐败,向往共和制的美好,想推翻满清王朝。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津学堂的学监庄嵩甫和学生庄莘墅(是庄嵩甫奉化忠义区的小同乡)仿照龙津学堂,在本乡开办新学忠义学堂。因为要扩充校舍,庄莘墅就纠众拆毁古仁庵的佛像作为校舍,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误会。他们认为庄嵩甫是当地比较正直的士绅,他讲一句话能起点作用,就向庄嵩甫去申诉,想利用他以老师的地位来批评庄莘墅的所作所为。谁知庄嵩甫支持庄莘墅拆庵办学,这就激起了人们对庄嵩甫的不满,把矛头转向庄嵩甫,认为是他在幕后指使,结果就拆掉他家里的房子。这样还不能解恨,还到县里去告状。情况很严重,奉化县当局也认为庄嵩嵩甫等的行为偏激,对他极为不利 。孙表卿和江北溟等看到形势不对头,就叫庄嵩甫离开奉化龙津学堂到宁波新学会社去避风头,并可以主持新学会社业务。

这样,庄嵩甫到了宁波新学会社。新学会社在几个书生主持下,由于没有经商的经验,生意亏本,书店要闭门了。孙表卿等决心支持下去,计划增加资金到上海去开店,增资后最大的股东是镇海小港李家的李霞城。上海新学会社开设在棋盘街交通路,为着当时奉化方面对庄嵩甫的空气还是很紧张,孙表卿等就叫庄到上海去主持新学会社。这样新学会社书店的重心就由宁波移到上海去了。当时新学会社计划自己出版教科书和各种参考书,主要是从日本文翻译,因此时常和日本留学生打交道。日本留学生当中好多是同盟会会员,有的还是比较激进的分子。庄嵩甫就在此时加入了同盟会。那时同盟会会员应梦卿、胡凤冈等时常到新学会社去。同盟会中骨干分子象吴兴陈其美(英士)、奉化周日宣(淡游)也时常到新学会社去,和庄嵩甫也很接近,庄嵩甫曾因陈其美介绍谒见孙中山先生;又曾与陈其美在上海组织国民公报社出版杂志,由新学会社发行,彼此时常集会商讨光复策略。在浙江光复前夕,凡浙江光复用的白旗、手枪、弹药、传单等都藏在新学会社,由上海秘密运到杭州去。这时新学会社无形中成为沪、浙辛亥革命的秘密机关了。到1911年农历八月间,庄嵩甫在杭州参加省农会刚完毕,看到报纸知道革命军在武昌起义了,就立刻回到上海和同盟会同志陈其美、周日宣等集会商讨,谋划光复上海和浙江。于是利用新学会社为据点印发告示、购买军械等。同年九月底,陈其美秘密部署商团守住上海城内外,攻打制造局,上海宣告光复了。上海光复的第二天,杭州也光复了。

新学会社后来在济南、天津、北京、广州各处都设了分店;宁波的老店也叫分店,总店设在上海。新学会社对辛亥革命,有着一定的关系,起过一定的作用。孙表卿发起筹建新学会社的时候,也正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起组织的时候。由此可见,当时一般知识分子向往新学的意愿是很有普遍性的。其时慈溪洪允祥(佛矢)等也发起组织类似新学会社的书店,叫做“通社”。计划出版新书,来推动革命。可惜洪等书生气格外重,经营商业的知识一点也没有,所以“通社”不久就倒闭了。

宁波和奉化的光复

宁波是1911年阴历九月十六日(按,应为十五日)光复的,奉化是同月十八日光复的。当时奉化的知县╳ ╳ ╳是比较老实的,因此奉化光复后奉化军政分府仍旧推他为主持人。参加奉化军政支部比较重要的人员有江迥、王轩、王艺卿、周骏彦和孙表卿等。当时奉化的情况是比较平稳的,主要是做好地方治安、防止骚扰。其后旧宁波府属各县要派一位代表到宁波军政分府来开会商讨,孙表卿被推为奉化方面的代表,到宁波来出席会议,住在宁波采莲桥。因此又担任了宁波军政分府参议的职务。

张传保任财政部长任内,有几个小插曲:其一,是当时宁波军政分府发行的钞票,在老百姓当中是没有信用的。张传保煞费苦心去和浙海关打交道,请海关收税时准用宁波军政分府发行的钞票,以十日为期,可向军政分府调换现款。老百姓看到宁波军政分府发行的钞票在海关里可以通用,也就相信了军政分府的钞票,大家通用起来,解决了当时经济上的部分困难。

其二,当时宁波军政分府经济困难,发动向殷商富户募款。宁波军政分府参议张葆灵写出了一封很锐利的信给当地大士绅盛省传(炳纬)硬性募款。盛是满清时代翰林院编修,曾经做过江西省学政,才具极高,写得一手好文章,善于理财。在另一方面市侩气很重,唯利是图,地方上对他印象很坏,因此张葆灵就用强硬态度写信向盛要款,盛也自知不得人心,在此变革时期,只好装得一副可怜相,一时人心称快。这件事情,后来被张葆灵的叔父张让三(张让三曾任南洋公学校长,又曾在薛福成出任外国公使时追随出国,是当时宁波文化教育界中的核心人物)知道了,曾经批评了张葆灵。

其三,宁波军政分府经费拮据之时,范贤方(仰乔)与张传保(申之)之间为了民团经费问题发生过一次冲突。有一次范贤方从上海带来一批人闯进宁波军政分府,范边哭边拜要见张传保,向张提出质问。当时陈训正(屺怀)和孙表卿适在军政分府外面,还是陈训正代表张传保解释,范贤方才肯出去。后来赵老八(家艺)不服范贤方这次行动,也从上海带来一批人向范质问。这些事情都是为募款而引起的,详细的情况,已经记忆不起来了。后来省里褚辅成(慧僧)做了浙江民政部长,委派了各县县知事,宁波和奉化军政分府、支府也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