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保
发布时间 : 2013-09-10  09 : 38 字号 : [] [] []

张申之(18771952),名传保,字继望。世居鄞西西杨里仁堂。1910年合家迁居下王村。父守澜,勤俭持家,既做小商,又种少量土地,并以织席为家庭副业。张申之自幼勤劳,也参加织席的辅助劳动。守澜公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张申之从小深受影响,因而养成急公好义,关心桑梓的美德。

张申之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他与高振霄、张继兆同求学于邻里“同胞四进士”的后裔戴西槎塾师门下。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恩正兼科中举。虽为清末举人,但倾向反清,主张改革,以图国家富强。同时,他能顺应历史潮流,善以自处,因此,他毕生为桑梓,为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10年,他创办《四明日报》,自任经理,主张广开言路,传播新思想,鼓吹反清,实行改革。19118月他与陈训正等九人共同发起组织国民尚武会,为反清作武装起义的准备。武昌起义,张当时任鄞县教育会会长,立即响应,毅然参加由范贤方主持的城北报德观召开的地方紧急会议,密谋起义,创办民团。同年115日,宁波辛亥光复,成立宁波军政分府,张申之任财政部长。宁波军政分府为了解决财经问题,自行发行纸币,但刚成立的军政分府一时不能取信于民。张申之煞费苦心和浙海关协商,要求海关在收税时,允许通用宁波军政分府发行的纸币,议定十日为期,军政分府以现金兑回。民众见海关已通用,深信不疑,市面上才流通,从而,解决了宁波军政分府财经拮据的困难。

1923年,张申之不满曹锟贿选总统,弃置国会众议员职务,愤然南下。1927年,国民军抵浙,曾一度出任浙海关监督。任职期间,廉洁奉公,深得劳工与工商界人士的赞扬:“君……处脂不润,家无余财,而岁增国税十余万金”。1936年,张六秩大庆,宁波工会,八闽渔商送了“硕德耆年”、“万家生佛”两方金匾,以颂扬他在政时为民办了好事。

张申之自1923年拂袖南归以后,致力于兴办实业。同时,他热心公益、关怀桑梓文献。以极大毅力,历尽艰辛,集资编纂《鄞县通志》,并全力兴修水利,以及发展公路交通事业。

《鄞县志》修成于光绪年间,有六十年未曾续修。1932年,张申之大力倡议重修,借任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务主任之便,多方接触旅沪同乡,广为赞同。并积极筹募经费。于1933年初成立“鄞县通志馆”,馆于中山公园薛楼。公举张申之、赵家荪为正副馆长,聘陈训正为总纂。至1937年“8·13”全面抗战爆发,日机滥炸宁波,即将馆中案卷资料等移运鄞西广善寺密藏,修志中断,直至1946年,张由沪返甬,与赵家荪等再商完成修志大事,征求新董事,募集经费,继续征集资料。到1951年全书告成。新修《鄞县通志》共36册、50编、560万字,饱经沧桑,历时一十八年,耗资甚巨。张申之为修志不辞辛劳、坚持始终,在鄞县和宁波市的文化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张申之对于鄞县水利建设不遗余力,成绩卓著。他鉴于鄞西地区河流上游集水面积大,下游形同瓜藤,狭窄曲折,不利蓄水与泄洪。于1924年,就确定并主持疏浚鄞西南塘河,成立浚河局,筹集经费16万元,历时四年完工。1926年,又与地方士绅发起疏浚鄞西中塘河,五年后竣工。1927年,张自筹经费,疏浚永宁桥至濠河头河道,便利航船停泊、旅客搭船和憩息。张申之对于兴修水利的设计、资金筹集、施工部署,都全力以赴、躬亲其事的。1945年以后,考虑到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令其长子张伯觐协助完成治水宿愿。

与此同时,他积极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事业。19319月,与毛懋卿等筹组商营鄞奉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与孙性之等创办商营通运长途汽车股分有限公司。毛懋卿负责鄞奉公司,张任通运公司总经理,经营宁波至观海卫、镇海至骆驼桥客货运输业务。1937年抗战爆发,公路破坏,汽车被征用,公司停业,张蒙受沉重打击和损失。抗战胜利,张多方奔走,筹划恢复通运公司。19469月起公路陆续抢修通车。但政局不稳,业务不佳,入不敷出,连年亏损,为解决职工工资,罄其所有,最后变卖老伴首饰来应付困难。

张申之一生耿直正派,坚持正义。1927年庄禹梅遭王俊逮捕后,他与王鲲、杨眉山、俞佐庭等不避危险去宁波警备司令部向王俊抗议。1949年初,中共地下党员叶曙声、贺思真、忻伟锷等五人,在奉命前往会稽山途中,不幸被捕。当时,中共鄞慈工委书记钱铭岐派陈明与张萍联系,要她请族伯张申之出面,与鄞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汪焕章相商,通过汪与《宁波日报》社长沈友梅联系,向宁波绥靖公署疏通保释。解放后,张申之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从1949年解放后到19521月,他先后被选为宁波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一至五次会议代表。在一至四次会议中,均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和协商委员会委员。1951年还出席过省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2年逝世,终年76岁。

                                                   (戴怀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