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1891—1973年),原名尘芥,宁波人,毕业于宁波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出任鄞县私立星荫学校(现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首任校长。民国七年(1918年),星荫学校校董、鄞县潘火桥旅沪富商蔡琴孙,欲耗银400元,为其母作50大寿,后经母劝说:“不如将此款筹划办一所幼稚园”。蔡琴孙遵其母嘱,就在星荫学校附近的参议庙,创办了星荫幼稚园(现宁波市府桥街55号墙门),并仍聘请张雪门为首任园长。星荫幼稚园使张雪门跨入了幼儿教育之门,从此他毕生献身于幼教事业,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了二三十本幼儿教育的专著,撰写了50多篇幼儿教育的论文。 1842年,宁波“五口通商”后,外国人已通过教会势力,先后在宁波城乡办了不少幼稚园和中小学,大肆进行文化侵略,一些英、美,法“洋保姆”,向幼儿灌输“一切都是上帝所恩赐”的意识,企图把他们训练成为帝国主义的奴仆。这样创办于1918年的星荫幼稚园,就成了宁波历史上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办的幼稚园。 星荫幼稚园开学时,首批学生30人,除园长外,尚有保姆主任张琼英、助教谢冬梅和李云仙,毕业后发给证书。科目设有礼仪法、识字、认数、唱歌、手技、谈话、游戏、体操等。其宗旨是培植爱国新人,辅助家庭教育。学费全年4元,果饵手工费2元。据1920年12月26日宁波《时事公报》载,当时星荫幼稚园不但有三间教室,而且还“前有游戏场,后有幼稚花圃”。据星荫幼稚园第6届毕业生、现宁波市72岁的退休职工吴其仁回忆,当时在游戏场地已设了滑梯、秋千、木马、翘翘板等活动器具,师生共同游憩,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还升“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吴老还兴致勃地陪同笔者重访了星荫幼稚园旧址,据他说,墙门、教室、空地等竟宛然如70年前。建国后,此园旧址曾办过财贸幼儿园,目前已为居民住宅。 另据蔡琴孙之子蔡容平(宁波二中退休化学教师)回忆说,为答谢蔡琴孙和其母办园之恩,当时星荫幼稚园曾由园长张雪门作颂词,保姆主任张琼英率30名稚童,专程到蔡琴孙家为其母祝寿并表演歌舞,在甬城一时传为美谈。 张雪门于1924年离开宁波到北京,在北大研究教育,曾主持孔德、北京幼稚师范,创办文艺幼稚园,任北京香山幼稚师范学校校长等职。在30年代,我国幼儿教育界曾有“南陈北张”(南京陈鹤琴、北京张雪门)之说。1946年,因北京幼稚师范校址被国民党当局所占,张雪门愤然离开北京,去台湾主持台北北投儿童保育院,任院长。以后就一直在台湾从事幼儿教育的著述。张雪门与陶行知交往颇深,在他的幼儿教育实践和《幼稚园行为课程》等著作中,始终贯穿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张雪门之子张香山,曾在宁波中学、效实中学就读,现任中央广播事业局顾问,是我国的日本问题专家,虽专业多各异,但也同属文教事业,亦可谓后继有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