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丰面粉厂
周志耀
发布时间 : 2013-09-01  23 : 19 来源 : 本站 作者 : 系统管理员 字号 : [] [] []

    太丰面粉厂前身是立丰面粉厂,于1931年由戴瑞卿等创办,第二年开车营业。机器设备是向上海英商安利洋行购得的,计有磨粉车14部和附属机器,以及264匹马力和132匹马力的柴油引擎各一部。厂址设在甬江南岸的东胜路。立丰面粉厂的资本共30万元银元,全年产量为60万包面粉,营业额为250万元。
    由于宁波不是产麦地区,立丰厂的原料小麦,大部分从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其余部分自苏北等处采办,因辗转运甬,成本较高。出品的“牧童牌”面粉,委托面粉批发商代销。面粉价格每天根据上海面粉交易所收盘价格为标准。例如收盘价为每包2.40元,加上海运甬的运费每包0.10元,则定价为2.50元。如果按照14部磨粉车全勤产量,日夜能生产面粉4000余包。但当时面粉销路不广,一则宁波人素以大米为主食,食用面粉并不习惯;二则有上海、无锡、镇江等外埠面粉运甬竞销,“牧童牌”的销路大受影响。宁波市场上的面粉销售量,每天仅数百包罢了。所以立丰厂只得开车7部,每小时出粉约90包。即使如此,还是供过于求,使面粉的积压量越来越大。于是一面向上海面粉交易所抛售,一面运往天津等处推销。两处均须削价,此为亏蚀原因之一;讵料后来粉价逐步上升,已向交易所抛出的期货,若不立即去交货,现货必须抵进,付出的差额甚巨,这是造成亏蚀原因之二;该厂系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原有资金全数用于购买机器和建造厂房仓库,尚欠上海安利洋行5万元,而采办原材料的流动资金,则必须向银钱业借贷,付出的利息甚巨,这是亏蚀原因之三;加上该厂在沿江新建的小麦仓库,底部未曾垫高,1932年适逢大潮汛,仓库进水,底部的下二层小麦,全部浸湿,难以制粉,不得不削价处理,这是亏蚀原因之四。因此,立丰厂仅仅只开办一年,就宣告倒闭,亏欠银钱业贷款达90万元之巨,创宁波工商业倒闭亏欠的空前巨额。
    太丰面粉厂是在1934年开始筹建,也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3 0万元,受盘立丰厂的机器、厂房、仓库。而立丰厂所欠上海安利洋行的5万元机器尾款,亦由太丰厂承担。该厂董事计有金廷荪、杜月笙、俞佐庭、篑延芳、徐瑞章、徐懋棠、张继光、俞佐宸、金臻庠、周大烈、洪宸笙、胡星桥等共13人,董事长为金廷荪,经理为洪宸笙,  协理胡星桥。1935年7月,太丰厂正式出粉营业。全厂职工为90余人,与立丰厂一样。采办原材料的资金,须向银钱业借贷,小麦也是从美、澳、加进口,开磨粉车7部,每小时出粉90包左右,商标也用“牧童牌”,仍交面粉批发商代销,售价亦按上海面粉交易所牌价。由于外埠面粉竞销,该厂月产虽在3万包左右,而实际销量仅1万包左右,供过于求,积压满仓不得不向上海面粉交易所抛售,忍痛削价交现。后来虽以销定产,每月只开工10天到半个月,但到第二年年底为止,亏蚀已达10余万元大有崩溃之势。当时职工之工资,也只好打折扣发放。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海运封锁,沪地及外埠面粉不能运甬,太丰厂的面粉销路顿见好转。虽原有的原材料来路受阻,但仍可向江西、台州、绍兴、余姚等处采购。与此同时,上海面粉交易所也停办,各地面粉厂的面粉售价,可按成本酌加利润自行定价,从此太丰厂扭亏为盈。迄1941年第一季度为止,该厂盈利较多,除分派股东、董事、经协理、职工等红利外,提出14万元作为增资,同时另招新股6万元,合计资本改为50万元。这是太丰厂的一段兴旺时期。
    在此期间,太丰厂为了避免日机轰炸,先与上海德商礼和洋行订立合同,在厂房、仓库的铅皮屋顶上,绘上希特勒德国的“卐”字旗。后与美商美泰贸易公司订立合同,改绘美国国旗,并由公司派一名美国人来甬驻厂,又雇一名会讲英语和日语的翻译,以防宁波沦陷,作为掩护之用。同时,厂内也筑有防空壕,并将多余的7部磨粉车设备,拆往乡下,租屋储藏。厂内生产,也是夜间开工,白天疏散。
    1941年4月19日,宁波沦陷。经理洪宸笙避居上海租界,协理胡星桥亦离甬赴沪,厂事交余主持,并嘱一俟千余包小麦磨制成粉出售后,即行停业。讵料沦陷后未到一月,余即被日寇宪兵队叫去,查问洪宸笙下落及美商代管事宜。余矢口推诿不知。后得伪商会会长毛稼生保释。但厂内2千余包面粉却被日寇封存掠夺。至此,太丰厂被迫停工。三年后,日寇探知洪宸笙在沪住址,进行胁迫,令其恢复生产。洪坚持不肯返甬。但为防止日寇全面掠夺该厂,虚与委蛇,商请余回甬筹备复工,于招牌下加一“新”字。名为复工,实则仅开一部车,每天只生产一二百包而已。
    抗战胜利后,经理洪宸笙返甬,于是太丰厂全面复工。经董事会决议,提升余为协理。其时上海国民党当局下令,沪埠面粉禁运出口,宁波面粉市场由太丰厂独家占领,销路大旺。而福州、厦门、泉州、台湾等处客商,也纷纷来甬上门订购。于是每天开工12小时,并规定加班的4小时发给双工钱。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猛涨,面粉价格每包亦涨至法币2680万元,后来虽改用金圆券,但旋即贬值。最后,各处市场乃自动改用银元计值。太丰厂由于经营得当,经常保存一定数量的实物存货,免受物价波动的损失。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在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鼓舞下,太丰厂照常开车营业,并优待解放军以麦换粉,便利军需。其时青黄不接,驻甬解放军军粮因运输一时接济不上,暂时发生困难。宁波市军管会于是召集商会理事及各同业公会负责人开会,要求暂借大米2700石,分三期交货。由于前一年甬地粮荒,粮商存米单薄,只能凑集900石米。洪宸笙与余商量后,主动向军管会表示:解放军指战员大都来自北方,他们喜食面粉,可否以粉代替大米?且太丰厂面粉库存甚厚,愿提供2万包,尽可满足军需。军管会认为甚好,于是陆续向太丰厂提借面粉,共计6120包。过了二个月,人民政府即有新小麦委托太丰厂加工制粉,将所借面粉如数归还。此后,在劳军运动,带头认购公债和支援抗美援朝运动中,太丰厂都作出了贡献。
    不久,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太丰厂的产销纳入国家计划,厂内设备也作了一些改革。如把原来的264匹柴油引擎改为250匹马达,由协理周志耀、襄理叶萌叔向上海设法办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1953年2月间,该厂化验室因走电失火,引起火灾,经当时驻厂的民主改革队和在厂工人奋力抢救,仅损失部分的厂房和机器。经二个多月,全部修复,恢复生产。
    1954年10月1日,太丰厂公私合营,为宁波市最早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之一。宁波市工业局任命洪宸笙为第二厂长,余及叶荫叔为副厂长。从1966年起,公私合营的太丰面粉厂改名为“国营宁波面粉厂”。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太丰面粉厂名称,加国营宁波味精厂招牌。
    现在的太丰厂,生产已更上一层楼,大大改变了昔日的面貌。余已因年老退休,情况不是很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