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旧时宁波的百货商业行业,大多是由个体经营一些烟管、烟袋的小手工业品的小商店起源的。后来苏州,广州等地手工业品输入,经营品种逐渐增加,称为苏广杂货店,简称“广货店”。随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者的入侵,宁波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洋货源源渗入,又演变为洋广杂货店。 一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开始缓慢发展。宁波由于地理上与上海一水之隔,轻纺工业居旧中国首位的上海工业、手工业产品,就很自然地被引进宁波市场。到20世纪30年代,宁波百货业就一般地称为华洋百货商店了。 当时百货业是不经营棉布、丝绸的。棉布绸缎业是另一个专业,其资金、规模都远较百货业为大。但百货业经营的范围除日用百货外,旁及颜料、卷烟、玻璃、煤油、奶制品以及一部分家用常备药品如万金油、八卦丹、鹧鸪菜等。著名的大有丰百货店,就以首次欧战期间经营颜料获利丰厚而颇负盛名。老源记百货店则以经营卷烟著称。当时销路广泛的婴儿药物“鹧鸪菜”,就是由宁波西郊一家中小型乾丰百货店经营的。煤油则几乎是每家百货店主要经营品种之一。万金油、八卦丹、双桃奎宁丸等常用药品,更是当时宁波百货市场上的热门筹码。 老慎记百货店究竟创建在何时,已经无法查考。从老一辈谈说中,只知道老慎记也是由烟管、烟袋店而变成广货店,又成为洋广杂货店,进而演变为华洋百货店的。开始时牌号没有老字,称为“慎记”。后来一度曾分设新慎记,而在老店照牌上冠以“老“字,改称老慎记。 老慎记百货店开设在宁波最称热闹的中山东路口,三开间店面,有职工三四十人。这在1949年宁波解放前夕,在宁波零售百货店中,算是一家较大的商店了。 在30年代中,老慎记在百货行业中,只能算是一家大中型之间的商店。行业中有资金雄厚、遐迩闻名的大有丰,有异军突起、以新花色品种多著称的大有利,以及大有恒、同福昌、大有亨、一言堂、同仁泰等等,都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特色,享有各自的商誉和竞争能力。其中尤以大有丰不仅资力雄厚,且在宁波地区享有特殊声誉。以上仅举零售店的例子,至于那些专业批发、占有一定经营地盘的如裕生泰等还未计入。 老慎记百货店在30年代中,以零售经营为基地,寻求当时在厂商之间、洋商之间广为推行的商品经理商地位。这是在特定区域内,享有独家(或数家)经理的专利地位。它先后取得了上海英商绵华洋行链条牌木纱团,英商鹊巢奶品公司勒吐精奶粉,英瑞公司飞鹰牌炼乳,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各种石油产品的宁波地区经理地位。这些商品多是当时市场上名牌热销商品。在宁波市场上销售的,都需经由老慎记批发(除链条牌木纱团是与裕生泰等几户同享经理地位外,其余均为独家经理)。这样就使老慎记在货源上、竞争能力上居于有利地位,使它能据兼营批发业务地盘,一直达到曹娥江畔。也是老慎记能在30年代宁波金融风潮导致不少厂商倒闭,和在战争动乱等环境下幸存下来的基本原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内地与上海的交通阻塞,宁波在未沦陷前,一度曾成为转运口岸;上海工业产品转道宁波从陆路运销西南各地。宁波一时呈现畸形发展, 湘、鄂、川、滇等地客商云集宁波采购,大宗批发业务纷至沓来,不少同业乘机大献身手,同福昌就是其中最活跃的一家。老慎记在这个时期虽然也有所经营,可是不习惯于在吃花酒、打麻将等生活方式中拉生意,因而不能适应当时形势,只平平无奇。 1941年宁波沦陷,货源受日寇控制,物价波动,通货膨胀,民生凋疲,购买力大幅度下降;特务、汉奸横行,敲榨勒索多以商店为对象;国民党残部也游荡于乡村,时以“征饷”等名目向商家勒索,工商业者处在四面楚歌,日坐愁城中,只好小心应付,否则就动辄得咎,给你加以“资敌”罪名,那就得倾家荡产了。当时百货业公会理事长龚永乔,就因国民党残部勒索不遂被枪杀的,拘押、拷打的更是屡见不鲜了。这个时期是宁波工商各业的灾难性时期,百货业也不例外,民族工商业者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样风雨飘摇中,老慎记不得不采取缩小业务,勉渡时艰的方针,遣散了部分职工,将一半店屋租让给钟祖芳等人开设联新呢绒店,余下一间半店堂,剩10个人左右,保持着一个小店局面,惨淡经营。 1945年秋,抗战胜利,经过这段艰险曲折的历程,百货业中有的歇业,有的迁移。大有恒、大有利等商店已不再存在。多数商店(包括老慎记在内)在资力上都有削弱,新崛起的元大祥、华太昌等挤入了大店行列,专营批发的裕生泰也迁到大街上搞批零兼营。这时候,老慎记召回了以前遣散的职工,收回了租给联新呢绒店的店房,恢复了原来营业场地的局面,重整旗鼓,扩大经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老牌的英帝国一蹶不振,美国几乎独占了中国市场。老慎记原在战前经理的英商洋行各种商品,一直未恢复经营,仅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的各类石油产品,能恢复并有所扩展。这时上海滩上十里洋场美货充斥,老慎记设法向上海吉士洋行取得克宁奶粉经销地位,以取代过去勒吐精奶粉。当时,贫困落后的旧中国广大农村,没有电力供应,农村照明多以植物油代替。抗日战争后中断了多年的煤油恢复供应,深受城乡群众欢迎,它销路好,利润厚。宁波有煤油经售商四家(即美孚公司经理恒孚行、亚细亚公司经理永华行、德士古公司经理老慎记和光华公司经理永和行)。于是四家经理行就联合起来垄斯宁波市场煤油价格,每周聚餐集会议价,议定统一售价,供应市内批零各店。在战后初期,这种联合在垄断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在一段时间以后货源比较充沛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变相破坏议价的情况。煤油同业间是有联合有竞争的。老慎记由于地段上的优势,在零沽和小批发(一、二听)煤油业务中居有利地位,因而获利较厚。 随着战后上海民族工业的渐趋恢复和发展,百货行业中的毛线这一商品,可结可拆,为城乡广大群众所喜用。当时。进口毛线价格低廉,工业利润好,商业销量大。老慎记从这一点着眼,利用对上海毛线市场形势熟悉,与上海中国毛绒厂关系密切这一优势,作出扩大毛线经营的抉择。用店堂的一半面积陈列各档各色毛线,这样就以店堂壮规,备货充足,颜色齐全而招徕了顾客。同时,改革了零售店毛线套牌的陋习,首创以厂商原牌号商标出售毛线的风尚,渐渐地取得顾客的信任,营业有所发展。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损害了同业的经营。后来同业中纷纷学样,对中国毛绒厂各种产品,按厂方原牌发售;在厂价有上落时,由老慎记邀集有关各店,据沪市情况拟订宁波零售价,以示统一。 1948年,国民党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法币”信用扫地,经济崩溃。同年秋,发行金元券,并采取“8.19”限价政策,强行收购民间黄金美钞。商品零售价,限制在8月19日的水平上,零售店出售商品,无法进货。老慎记店堂商品,按限价发售一空,把为保持币值而储存的黄金,全部交中央银行收购,最后不得已在门口搭起手脚架诿称修理门面而停业。迨至几个月后,限价政策彻底破产,物价一跃数倍,老慎记财产损失估计在二分之一以上。老慎记蒙受了一次重大损失,幸而有部分在途商品,滞留在上海,才能在限价解冻后重整旗鼓再事经营。 解放后,老慎记在百货行业中算是职工人数较多(也是解放后百货行业中唯一的吸收过练习生的一家)、资金较大的一家商店了。由于地段好,有一定经营能力和进货门路,因而经营和财务情况都比一般同业略胜一筹。1956年企业公私合营。1959年,全市商业结构改组为地区性综合商店,老慎记被列为撤销的网点之一,从而宣告结束。
二
老慎记百货店能成为宁波一家较大的百货零售店,并薄负时誉,是有其一定特点的。 (一) 地段好 商店的地理位置,处于宁波最热闹的东门口。宁波城市消费对象多数为四乡农民。而宁波周围农村以东南乡为富庶,乡村也广阔。旧社会城乡交通多靠航船,抵城船埠距东门不远,因此东门就成为东、南、北三乡农民进城的要道,买商品也多在这里,生意就较其他地区为好。同时,有利的地理位置也获得上海有关厂商的器重与利用,由厂方供给大批日光管广告灯以美化店容。 (二) 资金积累多 老慎记逐年经营中,都是有所盈余的,但在处理盈利中是以积累作公积金为主,酌量分配一些“花红”。公积金投入经营,扩大再生产。因此能运用资金优势,越过批发商中转环节直接向厂方、洋商进货,以降低进货成本,有利于销售竞争。如旧社会商店向上海厂方进货一般可以付期票,如改付即期票,价格即可压低。向中国毛绒纺织厂进货毛线,年进货量超过一万磅者,可按进货数量得5%奖励,等于增加毛利5%,使在销售竞争中更处于有利地位。 (三) 注意抓重点经营品种 百货业中经营品种繁多,老慎记在一般经营之外,谋求煤油、奶粉、牛奶、木纱团、毛线等商品经理商地位,批零兼营。其中除毛线、木纱团与“裕生泰”同享经理外其余均属独家经理。其中有的商品如煤油利润较高,超过一般百货商品,对于重点经营品种的流转,老慎记也是抓得紧的。比如毛线进货,因为毛线除牌子外,颜色多达数十种,细绒甚至百余种,色泽不同,销量相差悬殊。每件200磅,不能呆板搭配颜色。为此就事先编定颜色号单,如一号色单光要四五种畅销颜色各四五十磅;二号色单要一般行销的颜色十几种;三号色单列有比较滞销的颜色,但也必需经营配备的,事先寄存厂方,必要时一个电话通知厂方要某号色单几件、某号几件,厂方密切配合,分单配货,立即付运,至迟第三天可以到埠,有利于加速资金流转。其它较大宗商品也类似办理。 (四) 做足旺销季节的生意 农村秋收后购买力旺盛,是宁波商业的旺季。因之老慎记对冬季职工出勤是抓得比较紧。平时职工休息是按照行业惯例,本城每月四天,乡区五天。不休息或多休息有奖有罚外,在12月份,除发放正常的工资外,加发年终二个月双薪,并以旺季出勤率为职工分“花红”的重要条件。这样二个月的工资,足以使每一职工安排好过年的生活,无后顾之忧。而分“花红”的前景又促使职工在旺销季节中达到最高出勤率,得以做足生意。 (五) 在旧社会中,老慎记和别家商店比,相对地欺骗性少一些 由于商店规模渐渐扩大,在社会上建立起一些信誉,逐渐注意于“做牌子”了。旧社会百货行业零售店中,在销售毛线上,都采用套牌的方法。比如把原来“小囡牌”毛线的商标撕下(毛线的商标无法直接固定在商品上的),换上本商店特定的牌子。这样可抬高售价,别处也从对比。然后把次一档的毛线再套上“小囤牌”毛线的商标冒充“小囡牌”毛线,以求厚利。老慎记在抗日胜利后,扩大毛线经营的同时,革除了这一陋习,首创按厂商原牌商标发售,渐渐也取得了顾客信任。 (六) 职工情绪安定,努力工作 解放前,商店职工是黎明即起;既昏未息,营业至晚上九点,一班到底,工作时间长,夏天根本没有午休,逢年过节还面临着解雇的威胁。他们工资收入低微,在物价波动下,生活很不安定。老慎记的职工在这些问题上,除了劳动强度外,相对地比同业别店的职工能安定一些,因此多能积极工作,对商店的发展作出努力。因为老慎记在人员雇用中,没有像独资经营店那样进出频繁(旺季雇用,淡季解雇)。老慎记只在沦陷时期缩小过经营范围,遣散部分人员,平时除了手脚不干净、犯有盗窃行为者外,一般不无故解雇。这是由于合伙性质商店逐年有盈余,即使在淡季,也不计较多支出几个职工的工资。因此职工无被解雇的威胁,基本上情绪稳定,积极工作。在工资待遇上,较之一般同业也略高一些。年终增发二个月双薪,使职工过年度节费用可以应付裕如,不必再事操心。每年春季,分配上年盈利所谓“花红”时,权衡各人劳动态度、出勤等情况,每一职工多少有些“花红”可以分得。把企业经营成果和职工个人收入联结起来。职工本人或家属遇有严重疾病时,商店也能有所照顾,绝无一脚踢开情事。
三
附带说明两个有关该店组织问题: (一) 老慎记百货店是一个合伙经营的资本主义商业企业 早期,只知道是有绍兴籍胡、周二姓(二者有亲戚关系)和宁波人叶德政是股东,叶任经理。这胡、周、叶三家在老慎记的股权,到解放前夕已延续分散到第三代。后来企业股东的扩大,是由于经理更迭,新任经理参加合伙而形成的。这在旧社会合伙企业聘任新经理是常有的事,凡盈利的企业更是如此。叶德政在卸任经理后,由汤贤钧任经理,汤参加了合伙,1923年徐玉麟继任经理时也参加了合伙。 (二)专营德士古煤油公司各类石油产品的老慎记煤油行,是一个独立合伙企业 只不过招牌同为老慎记,在同一地点营业,并有其内在联系,外界多视为一家。德士古宁波经理,原为江北岸元大亨百货店。约在1934年前后,元大亨因经营失利闭歇,由老慎记取代了德士古宁波经理地位。以老慎记百货店全体股东为基础,组成了全称为老慎记闰号煤油行,而百货店的全称改为老慎记新号百货号以示区别。抗战胜利后,煤油行恢复经营时,也同样以这一名称注册、经营。煤油行主要经营煤油、汽油、柴油和各类机油。煤油以城乡百货店、卷烟店为主要对象;汽油以长途汽车公司和商车为对象;柴油以中小机动轮船公司和城乡米厂为对象;机油则除上述汽油、柴油用户外,尚有本地大小工厂。 煤油行的资金,基本来源于百货号。由于煤油周转快、利润好,不数年间就积累起一定的资金,使二者资金调剂使用,互得裨益,特别是在后期,百货店更借助于煤油行的资金,直至二者合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