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楼酒菜馆
蔡行芳口述 张道文 李祚达采记
发布时间 : 2013-09-01  23 : 19 来源 : 本站 作者 : 系统管理员 字号 : [] [] []

    状元楼是宁波酒菜馆中最红的一块牌子。一提起状元楼,吃客们就会联想到宁式名菜“冰糖甲鱼”。据传说,状元楼这块招牌,也是由于“冰糖甲鱼”烧得味道特别好而来的。
    状元楼创始于何时,已无从稽考。一般老人说是开始于清乾隆五十年间,距今已约200年。起初并非以状元楼作招牌。有一次,传说有两位赴考举人来光顾,吃了“冰糖甲鱼”,觉得滋味很好,就问跑堂是何菜名。旧时酒菜馆的跑堂善于对答,随机应变。看到这两位吃客文质彬彬,猜想—定是上京赶考相公,就随口回答:“独占鳌头”。两个举人因讨得了一个好彩头,非常欢喜。后来其中一个果然考中状元了。回来时,再到这个酒菜馆吃“冰糖甲鱼”,就提笔为之题了“状元楼”这个店名。从此状元楼的历史一直绵延下来了。
    状元楼不是某一大老板或某一家族的世传店,它是由职工合股开设的。以前的历史我不清楚,只能讲讲我进店的发展与变迁情况。
    我是1936年13岁时进状元楼做学徒的,当时拜李纪良先生做师父。李先生最早是店里负责人。他是鄞南李家横村人,人很好,可惜欢喜打牌,以致不大留心店务,营业一落千丈,濒于倒闭。后来请孙通尧先生担任阿大兼买办。孙先生烟酒不进,精通业务,兢兢业业,  起早摸黑,一心扑在店务上,经他一番整顿,状元楼才振兴起来。那时状元楼的资金,据我所知,为银元250元一股,合计20多股。因入股的多为职工,所以也有两人合一股的,也有只占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多来自鄞南农村。全店有职工二十七八名,大部既是店伙,又是老板。
    状元楼开设于日新街16号,记得那时店里的电话是182号。店堂为五开间门面,另立三楼一堂。楼上三面环窗,夏天极其凉爽。顾客多是工商、金融、军政各界,及各地来甬客帮,各类会馆等人物,生意较大,小市民不敢问津。经营范围有:来电送菜,来电烧菜,堂吃,红白喜事包办酒食。全堂约40余桌,400人可以同时就餐,一般从上午9时起,到晚上十一二时方收场。
    状元楼最突出的一位掌勺师父是应阿品。他鄞县石碶人,曾在日本大阪“大来轩”饭店掌勺,做宁式名菜“冰糖甲鱼”很出名。回来后进了状元楼。“冰糖甲鱼”一菜,由他亲自掌勺。后来掌勺的胡常友师傅,烧“冰糖甲鱼”也是拿手。这道菜,所用甲鱼必要活杀,顾客要品尝这道名菜,得耐心等待一个小时。为了要享受口福,都毫无怨言。甲鱼选半斤以上,一斤半以下,有八开、六开、四开之分,以一斤重的六开为最理想。烧这味菜,主要要求是达到一个“糯”字,看起来形状完整,吃起来不生不腥,这就要掌勺师傅能很好的掌握火候。一盆“冰糖甲鱼”端上来,又香又热,长时不冷。此外的宁式名莱还有“锅烧河鳗”、“网油鹅肝”、“嫣皮包黄鱼”、“苔菜小方烤肉”、“黄鱼海参”、“目鱼大烤”、“宁式鳝丝”、“火掌全鸡”等等,烹调都有特色。当时状元楼的营业额,如以银元计算,每天约200余元。职工的工资不高,主要靠小账。小账按成分拆,根据职务分高低。我记得宁波沦陷后一段营业清淡时期,职工都轮班做,每人每月工资—律两斗米钱。生意最好的时季是每年清明及冬至后到过年这一段,许多在外的宁波人或是回乡扫墓,或是族中进谱等,回到家乡,都欢喜到状元楼来一尝家乡菜肴。
    我进店后,状元楼的营业有两段黄金时期。一段是抗日战争前迄宁波沦陷为止这个阶段,另一段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年间。状元楼于1946年由日新街迁移到新江桥南堍江厦街四号。蒋经国也曾携带妻子方良两次来状元楼就餐。1949年9月,宁波遭蒋机轰炸,灵桥附近及江厦街一带受害最烈。有一天我在店里,听到飞机声,赶快跑出店堂,走不了多少路,炸弹就落下来了,回头一看,店里房屋已倾坍,就这样,我们只好散伙。后来又有10个职工合资在江北岸新江桥边开设甬江状元楼,以后实行了公私合营。现在的状元楼,是1985年由宁波市政府和香港甬港联谊会王宽诚、邹星培、翁伟年、王欣康等先生倡导下重建的。从此,状元楼又步入—个崭新阶段。许多港澳人士及海外华侨,回到故乡来,总要一登这家名楼,品尝家乡名菜。这样,状元楼也闻名遐迩,在广大旅外乡人中留下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