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我国在上海首先出现广播电台到今天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宁波广播事业也随着我国广播历史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也走过了50年的历程。
宁波广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在旧中国,宁波作为一个发展较早的沿海港口城市,帝国主义最早侵入我国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商业比较发达。特别是宁波当时在政治、经济、文化、亲缘等各个方面与上海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初期。上海兴起了一股兴办私营电台的潮流,不长的时间,同时有20多家私营广播电台出现。这种私营电台的迅猛发展,影响了宁波,少数人拥有了收音机来收听上海的广播。1932年,在宁波和义路口经营电器的“上海电料行”老板袁士川为了扩大电器生意影响,自己动手装起一台功率为5瓦的广播发射机,在商店楼上办起了一座试验性的广播电台,取名为“黄金广播电台”。它的频率为1320千周,波长227米。这是宁波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由于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其他方面的原因的限制,这座电台存在了二三年的时间便停办了。1935年,林肯堂开办起一座“四明广播电台”。电台先设在冷静街他的住宅里,后迁移到宁波中山公园原动物园所在地。四明广播电台呼号为XHID,发射功率为25瓦,频率770千周,波长324.8米。这座广播电台以播送广告和文艺节目为主。由于当时设备和技术条件较差,电台经常因为机器零件损坏而停播。这样断断续续坚持播音了五 年时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电台才停办。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国民党宁波地方政府为了顺应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潮流,1938年在“四明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办起了“鄞县县府广播电台”。电台的成员都是当时鄞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交通工作队下属的无线电分队的人员。台址仍在原四明广播电台原址。机器功率为25瓦。鄞县县府广播电台播音时间一般安排在17点到22点。电台以播送新闻为主,常报道一些有关抗日前线的新闻。它的新闻稿源主要取之于当时就地的《宁波民国日报》和《时事公报》。此外,还播放和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一些抗日救亡歌曲,还通过电台开展募捐活动,支援前线。这座电台在当时为唤起宁波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促进抗日斗争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41年4月19日,在宁波沦陷前夕,鄞县县府广播电台被迫停播关闭。 卅年代初期,由于宁波出现了广播电台,收音机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到1936年时宁波城内已拥有收音机一千余架。随着广播业的出现,一批无线电修理行业和无线电材料商店也应运而生。开始宁波只有三家较大的电料店,如“新大陆电料行” (位于江北外马路)、“上海电料行”(东门口)和“新大华电料行” (江厦天妃宫附近)。到宁波沦陷前,城区又出现了象“赵宁钟无线电料行” (县学街上)、“鲍曾超无线电修理处”(公园路上)、“汪时中无线电修理处” (开明街上)、“美灵无线电行”(灵桥处)和“四维电料行”(开明街上)等一批无线电修理和供应无线电器材的专门性行业。 宁波沦陷时期,日伪政权对电台和收音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为了进行造谣惑众,也办起过一座“宁波广播电台”,民营电台则完全停业。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日伪“宁波广播电台”也随着关闭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宁波的经济复苏,给宁波广播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1945年4、5、6三个月间,相继出现了宁钟、宁声、宁波三家民营广播电台。1947年,又出现了泰山广播电台。到1945年时,宁波市内收音机拥有量已经发展到近一万架。1946年到1948年这段时间是旧中国宁波广播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将这四家电台的情况介绍如下: ( 1 ) 宁钟广播电台 这是赵宁钟开办的电台。电台建于1946年5月,台址在县学街仁和巷一号。开办时的发射功率为50瓦,后来发展到200瓦。宁钟电台是当时几家电台中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家。它的呼号为XLAS,以后又改为BEC—33,频率为890千周,波长337米。赵宁钟是余姚人,上海大同大学数理系毕业,开办电台时约35岁,发射机器是他自己安装的。所以他既是台长又是工程师。全台共有七人,其中播音员二人,机务员一人,练习生、庶务员各一人。赵宁钟的一位亲戚是当时国民党行政院的秘书长,由于后台很硬,他开办的电台是宁波唯一得到了当时交通部注册批准的台。宁钟台开办以后的最兴旺时期,每天播音时间在十六、七个小时左右。1949年以后由于战争局势的动荡,经济日趋萧条,电台主要经济来源的广告越来越少;加上物价上涨,开支增大,播音时间一度降到一天只播一个小时。宁波解放后,随着经济的日趋恢复,广告开始增多,播音时间又逐渐延长。1952年9月15日,由人民解放军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予以接管。在接管以前,宁钟电台在人民政府的指令下,曾经先后更换使用过890、1010、1346和670四个频率。 ( 2 ) 宁声广播电台 宁声电台创办于1946年4月1日。起初台名为“宁波广播台”,后因与另一宁波电台重名而改为“宁声广播电台”。台址最先在树巷14号,解放后迁到公园路29号。发射功率15瓦,频率1500千周,波长200米。因为没有经过当局正式注册批准,因此无呼号。它是几家电台功率最小的一个台。宁声电台是全平(现浙江省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办起来的一座家庭广播电台。电台的主要成员由他和弟、妹组成,全台共七个人。全平办起电台后不久,便秘密奔赴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参加了浙东游击纵队,并负责总部的无线电台的工作。宁声电台则由二弟全一毛(现《文汇报》副总编)担任台长兼编辑记者,三弟全山石(现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担任播音员,四弟全永金担任机务员,妹妹全芝美任广告主任等。 宁声电台政治上是倾向于进步的电台,全一毛是上海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生,是一个思想进步有正义感的青年,还兼任当时香港《文汇报》驻浙东地区的特约记者。1949年初,这个电台播送了不少从新华广播电台抄收来的新闻内容。4月底,由于不愿执行国民党军队指令的反共宣传,借口机器损坏而停播。5月25日,宁波解放,当天,宁声电台就恢复了播音,并且开始转播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节目,并积极配合军管会在政治上的宣传。 宁声电台全盛时期播音时间一天在十五、六个小时,从8点至22点之间。解放前后一段时间,因商业萧条、广告甚少,播出时间仅有五六个小时,播音时间一般在18点至22点之间。 1950年,由于全一毛等兄弟陆续参加了革命工作,宁声电台遂于1951年自行停办。 ( 3 ) 宁波广播电台 宁波电台筹设于1940年春。后因宁波被日本侵略军侵占,没有能开播。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6月3日复业。这家电台是民营合资开办的。台址在费家巷9号。发射功率为25瓦,频率6l0千周,波长492米,呼号是XLNP(这不是当局批准的正式呼号,是他们自己编用的)。 1940年春,由当时四明电话公司工程师徐正大(交通大学电工系毕业)和工务科长王之祥(浙江大学电工系毕业)作为业余研究无线电的爱好为宗旨发起组织的。1941年4月初,当他们申请领取了当时交通部民营许可证以后,又邀请了“四维电料行”工程师罗四维,三人一起合资筹办。由罗四维负责采购材料,三人一起组装机器。由于日军略占宁波,他们三人匆匆离开宁波,电台的筹建工作停了下来。1946年重新开办时,徐正大辞去四明电话公司职务,去上海开办沪青汽车公司而退出合资的宁波电台。于是台长由王之祥担任,罗四维任工程师,并实际负责电台日常事务。 宁波电台成员共有六人,除台长、工程师外,还有二名播音员,一名广告员和一名女佣。播音时间原来在7点30分至22点之间,以后改在19点到21点。1953年,由于人民广播电台的诞生,宁波电台的影响日趋下降,生意逐日清淡,约一年多以后,自行停播解散,机器设备折价让给国家。 ( 4 ) 泰山广播电台 1947年底,在宁波江北泰山报关行的楼上,老板邱××自己开办了一座电台,称“泰山广播电台”。发射功率为200瓦。因没有得到当时交通部的批准,电台建成后试播不久,便被主管的国民党鄞县电信局查封。 宁钟、宁声、宁波三家广播电台解放前的节目内容主要分为广告、新闻、文艺三大类。广告节目也叫经济商情节目,这是当时听众最关心的一个节目。1948年起,社会经济混乱,物价飞涨,无论工商业者还是一般市民都十分关心与他们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经济的变化,都希望每天能从广播中及时了解到市场商业行情、物价、经济变化情况。所以,商情广告节目是当时人们每天必听的节目。那时,宁波的市场行情、物价变化情况是随上海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一个盲人胡元金,每天定时在家里收听900千周的“上海广播电台”的行情广告内容,然后用电话转告宁波的几家电台,通过电台商情广告节目向商界及听众广播,收到很好的效果。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统治区政局越来越不稳定,人们对时局的发展也十分关切,所以新闻节目也逐渐为人们所关心。三家电台的新闻来源除部分是自己采访的地方新闻外,还采用宁波当地的“新潮通讯社”(民办)及“时事公报”和“宁波日报”等新闻稿源。 文艺节目中听众普遍欢迎的是“四明南词”(又叫“四明文书”)、“四明宣卷”、越剧和甬剧等地方戏曲,过去还没有录音设备,只好请当地民间艺人来台演出,每天对着话筒或喇叭直接播出。当时宁波颇有名气的宣卷、南词艺人柴彬章、徐莲卿经常在各个电台之间轮流作连续播唱。民间艺人演播费用,都是由出面作广告的客商支付,过去叫“加座”,就是现在所说的“赞助”的意思。 宁波解放后,三家民营电台为了顺应形势的要求和听众的需要,在节目设置上也作了一些改进。 宁钟电台开设的节目有: 1.时事讲座(每日), 2.经济商情(每日), 3.转播中央台新闻(每日20:00—20:15), 4.转播杭州台财经讲座(每周五19:30—20:00), 5.教唱歌曲(每周六、日), 6.俄语讲座和当天新闻(每日), 7.节日及群众运动特别广播。节目中的政治性讲座、新闻内容都是采取读报方式。 宁声电台节目设置比例为:广告占5%,歌曲占10%,戏曲占20%,新闻占20%,地方曲艺占15%,其他占30%。 宁波电台节目设置:商店广告占30%,戏曲占30%,歌曲音乐占40%;每星期六20:00—20:30,还邀请当地医生播出医药问答及外来艺人演出的节目。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的诞生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曾运用私营电台配合抗美援朝等反帝斗争的宣传发挥了很大作用。1951年下半年,中共宁波市委开始计划建立人民自己的广播电台。11月,宁波市委文教部长薛驹以个人名义写了介绍信,让全永金到杭州省人民广播电台学习广播发射技术,培养技术力量。 1952年7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决定筹建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同年9月15日,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谷宗先、杨谷和宁声电台的全永金、袁明泉配合,正式接管了宁钟电台,在华东人民广播电台和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的帮助下,就原宁钟电台设备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宁波人民广播电台。 筹备电台由17人组成,台长邹明、编辑部主任杨谷,编辑部由《宁波大众》报和宁波市商店、工厂、公安等部门抽调12人组成。第一批播音员是张庆华、陈家楣,技术人员是原宁钟电台的沈越宗和宁声电台的全永金(兼工务主任)。电台的编辑部设在广济街现在电台处,机房设在西门望京路一号。播出频率为750千周,波长400米(以后由于临近频率的干扰,1953年4月又改换为1470千周,波长204米)。 在宁波人民广播电台筹备人员中,只有沈越宗和全永金搞过广播工作,为了适应开展广播工作的需要,从电台筹备人员组成到电台正式开播前这段时间,全体人员特别是编辑、记者、播音员都投入了试播练兵。他们借用宁波电台的机房、设备,每天晚上七时开始试播一个小时的节目,内容有新闻和文艺。 1953年2月10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在电台首播的这一天,宁波市委书记李频如、市委宣传部长左文轩来台向全市人民作了广播讲话。宁波人民广播电台的诞生,对宁波市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83年6月)
编注: 部分史料由全平、全一毛、沈越宗、邹明、全永金等同志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