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南货店
朱芝龄口述 毛宗炳笔录
发布时间 : 2013-09-01  23 : 18 来源 : 本站 作者 : 系统管理员 字号 : [] [] []

    大有的创设和发展


    宁波大有南货店是甬上南货业六大门庄之一,享有盛名。于150年前由朱氏谨、慎两房创立,后传至松、竹、梅、高四房,占有股权80%。外姓章氏壎、篪两房占有股权20%。一百多年来,企业大权向来掌握在朱氏家族手中,坚决不让给外姓,原有的外姓股权如欲退出,也只能让给朱家。这是因为大有招牌好,做出了名,有利可图,可以作为朱氏子孙经济生活的靠山。
    大有从创业起,不论南北货或制成品,都一直保持了选料认真,讲究质量,和一套突出的经营传统作风,能在省内外人民群众中赢得高度的信誉。尽管百余年来几经波折,如在抗日战争中遭敌机摧残,街邻失火延烧了店房曾一度衰落,经增加了外姓章乔联二股,旋即恢复原状,故在营业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朱氏创立大有是有其深谋远虑的。他羡慕大同南货店数百年来营业发达,就想取而代之,把大有店基选在靠近大同对邻,模仿大同招牌,套取一个“大”字,色泽也是蓝底金字,建造同样的石库门面,采取鱼目混珠的手段来谋求利益。
    大有开始原居于六大门庄之末位,靠边大同,牌子新,力量弱,销货对象又与大同东南路同一方向。加上同业妒嫉,所以营业总是小心翼翼。当时大有对顾客选择方钱,顾客就是这样轻视地说:“你们不是大同,为什么钱也选得这样净?”朱氏自觉大有不如大同,便看准在经营作风上下工夫,采取极慎重稳健的方式,特别重视企业内部管理,统率上下齐心协力,搞好业务,深得店伙人心,自此营业蒸蒸日上。同时还随时倾听消费群众的意见,来纠正自己的经营作风。取大同之长,补大有之短,扬弃大同之不足,显示大有之特色。例如,大同对颐客态度生硬,语言、择钱僵化。朱氏认为这是做绝生意的根源。他把大同这个最大弱点,作为对大有店员的教材,订立了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店员做到敬客如敬神,强调营业买卖不患蚀而患绝,“放之在前,收之在后”的意义。店员如有违反,查明后即辞退生意。例如有一次朱氏老板因事赴沪,在开船前,听到轮船茶房在相互谈话中,道及大有对待顾客也有生硬的事例,他即询问情由,随后离轮,中止去沪,折返大有,向头柜查明事实,立刻叫来态度生硬的店员,送他全年的工资,辞退他出店。他告诫店员,不论顾客大小,一进门就要向对方打招呼,送茶递烟;对选钱采用了一种通融办法;远道或航船来客,须留饭留宿,送路点,赠灯笼、蜡烛、雨具等等。真正做到顾客进入大有,相待如一家人一样。特别对待祠众、庙会、各大寺院庵堂和渔民的大顾客,招待应酬,更不遗余力。甚至对僧尼徒众们,不时馈送糕点,这无异于替进出寺庵的香客、游乐的达官贵人、大资本家、太太小姐们做了个活广告。大有的名声就这样很快的传扬开了。为了标榜自己选料精良、制作认真、经营老实,就在最惹人注目的地方,悬挂着“游仙始荑”金字匾。朱氏老板还写得一手颜体字,亲自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大名垂宇宙”,下联是“有美尽东南”。他把“大有”二字嵌入联内,“东南”二字语意双关,既可说是华东华南,也算指鄞县富饶的东南乡,联语口气虽大,但也颇为贴切。大有对门面装饰也较为讲究,在坚固高大的石库门面上,蓝底嵌金字,光彩夺目。
    重视宣传,是大有经营上的一个特点。对包装别出心裁,例如果包,改用花盒装和纸袋装两种,对纸张要求坚韧,印刷要求美观,花盒上面的大有瓜子商标涵义多样,中间一套鲜艳的荷花圈,象征着荷叶、荷花、莲蓬、藕,俗称“四合如意”。开放荷花一对,寓意是“并头莲花”;莲子寓意是“早生贵子”:藕寓意是“佳偶天成”、“结侣如藕”;茎和叶可供作名菜,还可以作药物,有益身心;总之,荷这种植物是被民间视为吉祥物的,大有投合旧时一般顾客的心理和习俗,故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后来同业均起而仿效。

    大有从与同业竞争中崛起
    大有为了开辟销货市场,扩展业务,与同业展开竞争。在大和南货店开业后一年,大有就在原有九如里栈房前面分设万有南货店,销售大有拣剔出来的低一档货,但也营高档货,按照一般拆兑店的售价定价。零售兼批发。销货对象是里、外濠河航船顾客较多。原来大有拣出之货也归大和拆兑店经售,减售九折,现在由大有分店万有推销,可以少打九折,当然获利更多;同时也可以用九折牺牲来抵制其他拆兑店的作为竞争的资本。
    宁波南货业的六大门庄,就是大同、大有、董生阳、方怡和、昇阳泰、同和。六家中,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首推大同,它不仅在南货业中执牛耳,当时还操纵着全市的金融。例如,甬上全市方钱牌价,都听盘于大同的牌价。宁波人有这样一句话:“你不是大同招牌。”这活足以说明大同招牌的硬扎。可惜年久月深,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不仅在同业中老大自居,后来竟逐渐发展到经营作风方面上去,对顾客也傲慢起来,正合着有人说的“行大欺客”了。还如,选择方钱硬,言语硬,顾客上门,吃饭不抬身,有事等一等,对大顾客招待不善,对小顾客招呼不理睬。日久,顾客对大同由冷待而厌恶,竟至不敢上门。因此业务逐渐冷落。由于业务清淡,货物陈旧变质。同时对制作部分,因贪图低廉工资,不用“南京司”(技术高、工资高的师傅),而用“咸淡司”(技术低、工资低的师傅);口硬而货不硬,大同招牌便由硬扎而变成暗淡无光,由兴盛而趋向衰落,濒于倒闭境地。如此又继续惨淡经营一个时期,终于作风不变,而至无法挽回业务,最后竟至无人问津。延至1936年,大同老板吴氏兄弟因无利可图,发生争执,更促进其分崩离析,终至难以支撑,宣告闭歇,决计出盘。大有对大同觊覦已久,巴不得大同如此惨淡下场,遂乘机设法挽人出面顶盘大同。那时大同存货已空无所有,就尚存原材料制成品、生财、杂物等,议定盘价为万余元。400余年悠久历史的大同,便被后来居上的大有所挤垮而并吞。大有之盘大同,是害怕别人顶去继续营业对它不利,既盘到大同,就心安理得,仍沿用大同原来招牌,来推销大有货色。这样一来,开辟了第二销货市场,扩展了业务,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又打好一个海底篱笆,加固了大有子孙的基业。
    1931年间宁波市政府标卖灵桥西堍城基,当地工商业者洪沦亭、何耿星等筹资十万元,想在宁波经营具备六门庄条件的南货业,投标购买了现在新新浴池地点的城基。如成为事实,则大有上有大同,下有一家资本雄厚的新设同业,大有便处于被包围的夹缝中,首尾受敌,倍受威胁。旧时商界有“夺人生意,杀人父母”之语,大有随即召开紧急股东会议,共谋对策,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不惜任何代价。一方面联系与标卖城基有关人员,宴会请客,刺探另一城基的标价,愿出相当一笔款项,标买同洪沦亭相邻的城基,用以对抗;另一方面分头向同业呼吁支援,限制其加入六门庄的同业公会,以及抬高入会费等种种留难。再则采取说和方式,挽请接近洪、何的朋友居间调停,要他们打消这个意图。最后因洪、何于购得新基地在建筑围墙中发生工伤事故,压死压伤数人,洪、何原想在宁波南货业中争霸的雄心,经此打击,便萌退志。再经有人劝解,洪、何就此完全打消初愿,改把资本投入到金融业方面去了(办理赓裕钱庄)。大有老板当然是喜出望外,当把已购得的城基,出租与不影响大有企业的其他商店。还在租契上载明,如遇有与大有业务抵触时,得随时收回自用。这样朱氏又为家族打下了更固的基业。
    六大门庄之一的方怡和,也久享盛名,它制作的香干,在沪甬两地销售十分吃香。店东方氏拥有雄厚资力,而经理胡某作风生硬,对同业议价当有入提出要调整时,往往反对。例如酱油瓜子,大有占有优势,根据同业议价,理应按实际调整。而方怡和瓜子在业务中居次,但胡却坚持己见,显然他的目的是想挤垮大有。双方由妒嫉而至互相倾轧,大有先发制人,暗地使人到方怡和买四两装酱油瓜子1000包;方怡和也不甘示弱,使人到大有买二两装黄糖1000包。后经同业调停,双方表面接受,但终难消除心头疙瘩。后来大有联络同业昇阳泰经理华某(与大有有亲戚关系),唆使他向方怡和提出收回方怡和座落在方井街的店屋(此屋原为昇阳泰股东所有)自用,方怡和只好迁址大道头,新建了梅园石门面的店堂。这样一来,方氏损失人力、物力可观,遭打击很大。1949年方怡和遭国民党空军炸中焚毁,与此同时,老板方季扬潜逃无踪,自此百年老店也就寿终正寝。
    同和南货店,亦居六门庄之一,历年久,信誉也高。业务以酱作为重。店基在中山西路,与昇阳泰毗连。1935年间,因股东内部争权夺利,造成分裂,硬将店业搞垮,结果宣告闭歇。在未出盘之前,同和经理王某为了要保持自己原有职位,知昇阳泰经理华某与大有老板有内亲关系,就挽他介绍,想把同和一副空盘头盘给大有。然而华某刚以侥幸的心理盼到了同和的闭歇,当然不愿意大有再盘同和,使变相的同和僵而复苏。而且大有制作酱油瓜子所用的大量酱油,原由昇阳泰独家供应的,如果大有盘得同和后自制酱作,则将对他酱油业务直接受到影响。但又碍于情面,只好阳奉阴违的佯作介绍,暗泼冷水。他对大有老板说;“酱作业虽好做,可惜不能‘寅葬卯发’,资本长,祖开业,孙收息,要赚钱还在后一代。”当时大有老板信以为真,就罢盘同和之议。后来同和经理王某进入大有为店员,方才戳穿了这个两面派的把戏,那时大有始知受欺,可是已经后悔不及了。
    董生阳南货店,在六大门庄中,亦居重要地泣,资力雄厚,开办早,声誉久孚人望。产品以茶食著称。水作方面以高包(馒头)较为突出。它的有利条件是地点开设在宁波商业最繁盛的东大路上。销货对象,全是本市大小商店以及殷实大户,接待喜庆婚丧等业务。外埠来往客商,多购它的制品作为交际馈送的礼品。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内部又闹不团结,营业平平。解放后,社会移风易俗,杜绝了铺张,业务更加不振。此时,大有为了生产自救,在董生阳附近分设了一家大有分号,董生阳的业务越发清淡,无利可图,就此闭歇。如此南货业六大门庄又少了一家,这给大有又去了一家竞争对手。

   

    大有的经营管理

     大有业务组织分为营业、生产、货栈和管理四部分。营业部分分糕饼、南北货两柜;后来又分设万有、大同两支店。生产部分分糕饼作房、馒头作房、水作房、米房、粉房、烛房、瓜子花生房共七处。堆货仓栈有九如里栈、陈塘堰栈二处。管理部分设内外帐房、饭房、栈司、拣货房。
    管理人员:营业部和支店各设有头柜一人,管理营业工作。生产部分设有管理头脑正副各一人,管理工场生产任务。栈房每处设有管理各一人,负责保管、验收、发货等工作。
    这些主要管理人员,就是老板安排在各部分的骨干。大有用他们来控制全店。生产头脑赋有人事任免权,用人或解雇通过头脑反映给老板然后决定。但也有老板先发觉某工人失职,必也通知头脑去执行解雇,所以头脑在工人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头脑大都是上拍下压,甚得老板的欢心。老板除给他们以不公开的特殊待遇外,还在婚丧病死方面给予照顾。每逢他们年老力衰,令回家休养,除月给生活费外,并考虑到他们的子嗣问题。例如,一个瓜子头脑年老无子,老板就替他典了一个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后来这个头脑死了,老板把孤儿送到孤儿院去。从表面上看,老板被视为“待人厚道”,实则这不过是他的一种权术。譬如,有一次,工人抬了一甏高梁酒,经过灵桥门时,被挤失手打破,二人慑于资本家之权威,吓得不敢回店吃饭。老板知情,佯作出街,让工人回店吃饭,并不过问事故,以此收买人心。两工人认为老板仁厚,便在工作上很卖力。
    对切面生产,规定面粉袋归工人,工人终宵劳动,起早摸黑,为了面粉袋而支撑着疲劳的身体。不这样做的话,老板便认为你是不识抬举了。
    大有对职工饭菜方面是比较讲究的,经常荤菜不断,在阴历的朔望两餐还吃上猪肉。老板口头上说得很好听,说什么对待工人既要吃好,又要吃饱。实则这也是一种策略,工人吃饱了,南货糕饼的口耗就可以减少,这确是保住利润的一招。
    大有营业部分的学徒,每年收用人数为二至三人,多为来自农村的童工,是经过同行、街邻或本店店员的介绍,并挽中觅保进店的。老板不用自己的亲戚当学徒,在观象上老板似乎不用私人,刚正不阿,其实如用了私人,一旦所用之人发生了小事情时,店员们不敢反映情况;出了大事情时不好说话,祸累自身,而且学徒工劳动十分“低下”辛苦,老板决不肯叫白己的亲戚来吃苦的。大有学徒的工资第一年是月给1元,第二年是月给2元,第三年是月给3元。三年内还按内外职工例一律发月规1元理发洗浴。满师后工资另订。
    营业部分订有归工制度,这个制度的具体规则如下:1、职工每月轮流休息,住本市的每月休息5天,住乡间的每月休息6天(其中一天是路程假)。2、如职工自愿或工作需要少休息,按月给原工资额计算发给。3、归工工资奖励方式是这样的:少休息一天,发给二天工资,一年休息不足60天,到年终发给奖励金36元;超过60天,不发奖励金。
    生产工场的归工制度和奖励办法与上述有所不同,规定为:1.工人每月休息住本市的和住乡间的日数同上,但其工资全部发给工场生产负责人转,负责人根据季节性的工作闲忙,适当的雇用临时工人,这项临时工资,由全部归工工资拨付,如有多余,由负责人按照每人工资额计算分配发给。余同上。
    这两部门所以有不同的归工制度,原因有以下几点:1、糕饼工场生产工人的工资高于营业员,每月有面粉袋、饴糖酒资(向糖坊索取)等收入,根据生产闲忙决定分派数字。2、水作工场做香干、千层等,每人每天规定做黄豆二斗二升,超额部分另外发给贴足工资,按每月工资额计算发给。3、馒头工场规定,做馒头用过的面粉袋,其25%归公,75%归正式长工分派(淡季每人每月平均能分到二只,按高低级分派)。临时工例外,每人每天做作酵水40斤,超过照顾临时工。做切面的工人,可享受全部面粉袋。做佛手,酒资加倍(例如售一角,加酒资一角)。做花色面席桃子,酒力每副一分。当栈司的可得用过的糖麻袋和糖包,按卖出价的90%归公,10%瓜子花生房工人分派。其他尚有柴爿酒力等的收入。炊事员可获燃料酒资、鱼胶、肉皮、鸡鹅鸭毛、泔脚水等收入。
    全体内外职工每人每月一律发给理发、洗浴月规费1元,年终压岁钱1元,逢中秋送月饼、腊底送灶果各1斤。到了阴历年底,是南货业的旺季,内外职工一律发双工钱。
    抗日战争开始,以上制度由于营业清淡、经营有困难而起了变动。营业员归工工资不加倍发放,年终归工奖励金取消。解放初期营业员归工工资改为发给营业部各柜负责人根据每人休息天数扣下后,按人数平均分派。至于生产工人和其他仍保留原来同样制度,收入比以前减少。
    1954年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经劳资双方协商,工人自觉地取消了归工制、双薪制和奖励制等。
    总之,大有营业管理方针,是以物质刺激生产,以达到获取优厚的利润。大有职工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于一般,而却以额外收入优厚著称,以此来笼络职工,使其终身为企业争利。

    大有的业务经营
    大有的主要商品,有糖北南货、四时茶食、馒头水作、重淋坚烛、酱油瓜子等;兼营商品,有海味、腌腊、糖色密饯、酱品、罐头等。
进货方式:主要是向本市南北货行、糖行、海味行等行家采购。所进各项商品,不但力求质量高,还经过认真选料之后,把次货退还原行家,方才成交。进货付款方式,除采购瓜子先汇款后交货之外,一般是半个月或一个月为期付款。由于销货收入是现金,因此资金周转不至呆滞,同时大有老板朱氏另有一家合资经营的丰和钱庄,历史比大有还久。朱氏身任丰和经理,所以大有资金一直能够保持运用灵活,应付裕如。
    销货方式;大有在生产经营上,对商品质量极为重视,质量把关首先讲究选料。如主要商品桂圆(三全)货到甬地,大有即优先选购,经过细致选择,摇铃剔出,故能粒粒饱满。其他糖北货及海味腌腊等高档商品,也是如此经营。
    制作方面最负盛名的首推酱油瓜子,畅销省内外,归国华侨也乐于购带出国作为馈赠国外亲朋的珍贵礼物。上海、天津等地知名商号多有经售代销。为满足一般消费者需要,特改装纸袋,推销到每一剧院和游艺场所中去,携带方便,很受消费者的欢迎。酱油瓜子是大有一项主要收入,也是大有盈利积累资金之主要来源之一。大有对酱油瓜子的采购、选料和精工细作,不惜工本。瓜子是通过源记和甬裕生两家行家,向产地如江西王“樟树子”、山东胶州交顶等地采购,由大有先汇去款子,并净纳行运2%。货到宁波,当然先经大有选择,拣出优良瓜子,退还拣剩的瓜子给行家,由原办行家减售九折价推销给其他商行。经过挑选的瓜子,颗颗大小厚薄均匀、形状平直、老嫩合宜。拣选取用率平均为50%。瓜子栈房位于陈塘堰,经常有六十个女工在那里拣选,一临冬季,女工增加至一百人。酱油瓜子制作技术很细致复杂,要浸得透,淘得净,更注意煮的时间要合乎标准,保持生熟适口。加料采用陈盐和上好酱油,晒得勿燥勿潮,拌上大量麻油,务要多拌,拌得透。在加料中,香料以桂皮、大茴等为主。制成品达到色香味俱佳,所以能脍炙人口。有人说:“大有瓜子颗颗可吃,没有浪费。”此言不虚。大有这项瓜子的年销量达14万斤以上,形成宁波销售酱油瓜子的垄断局面。
    其他制作品也力求优质。过去中、大户举办喜庆,定做馒头、糕团、节饼等不但要求实质精良,就是图印、号章也要突出显明、方圆完整无缺。什么“吉利”、“团圆”,装饰也须精巧,如装杠的糕、桃、烛、面上的绒球花鸟都要远道购自苏杭等地。其讲究外形完美的作风,也非一般同业所能比拟。
    还有季节性的茶食如中秋月饼、腊节灶果,也因制作讲究,质量优越,早已遐迩闻名。大有月饼大部分是面向群众的,销售量占宁波全市的三分之一。灶果销售量占25%。这些都是送节的高尚礼品。

    大有由盛而衰
    宁波金融业与其他商埠迥然不同的一点,是采取过帐方式转帐,由钱庄同业中互相凭信用拆借,向来信用卓著。1935年国内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上海等地发生了金融风潮,波及宁波钱业界一片混乱,一时放的不能收,存的要挤兑,多数行庄被挤倒闭,自然牵累到百业,大有也不在例外。钱庄中以宝兴损失最大,极度影响到大有资金的周转,大有遂此由盛而衰。
    抗日战争开始,日寇飞机不时轰炸宁波。1938年3月间,大有九如里一部分房屋以及万有支店被燃烧弹击中焚毁,包括存货损失严重。
    1941年4月20日宁波沦陷,全市人心惶惶,纷纷逃避,地痞流氓即乘机而起,大有的陈塘堰栈房存货被劫,损失也奇重。
    1942年,宁波在日寇盘踞下,百业凋零,市面萧条,物价昂贵,民不聊生,升斗小民,饥寒交迫。当时大有业务清淡,自不待言,已呈现摇摇欲坠的状态。岂知祸不单行,值当年12月间旺季中进足年货,堆满店前店后准备年底倾销时,12月5日由对邻人和堂国药店起火殃及大有,霎时把大有所有全部财产、年货全付一炬,损失无可估计,还负欠了一笔债款,应付为难,濒于破产倒闭之境地。老板朱氏要想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深感资力不足,但又不甘放弃百余年来已做出的大有名牌,欲罢不得。正在进退维谷之际,适有章姓股东投资大有2股,计1万元,另有存款1万元,朱氏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朱氏把九如里一部分房屋出卖变价,凑集资金,重建店屋,朱氏得以重振家业,保住了大有招牌不坠。
    抗战胜利后营业一度回升,但1948年国民党政府经济面临崩溃,物价一日数跳,宁波南北货行家存货关牢不卖,大有等门庄应市之货无法抵进,由此损失也达数千圆。至此,宁波南货业六大门庄中,大有虽是硕果仅存,但在黑暗的旧社会里,也已焦头烂额朝不保夕了。

    解放后的大有
    解放后的大有在党和人民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有根本的变化和很大的发展,销售市场也有所扩大。开始,设中山东路支店,后来又在江北区分设了一处,扩展了业务,增加了收入,使衰落的大有重复回到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未改善经营管理之前,由于生产盲目性,生产商品不能适合时代要求,光凭大有名牌自居,停留在旧的老一套经验作风上,为追逐高额利润,适应部分人士的需要,一般品种,迁就了大顾客,而忽视了小顾客。生产方面,局限于季节性应时产品,如中秋月饼、腊节灶果,不另生产其他制品。只单纯重质量,忽视产量。另一方面,为争取营业额高和资金流转快,脱货就现,批发业务超过零售,结果使门庄出现脱销现象。相反,库存却出现积压。这种无计划的盲目经营,由于制度混乱,浪费也很严重。
    改善经营管理后,由于确立部分新的制度,分工明确,统筹兼顾,各尽其责。加上职工劳动热情不断高涨,很快的改变了生产、经营各方面的面貌。例如,对经营作风,改善了服务态度,对大小顾客一律看待。有计划生产,有计划供应,面向工农大众化。以零售为主,批发为副。对进销货方面,力求做到勤进快销,促使资金运用灵活,库存不积压。对节约开支方面,防止浪费,首先堵塞漏洞,革除陋规。每月可节约数达150元。通过劳资双方协议,职工自觉主动地取消了不合理的归工制度,每月可节约数达660元。生产方面,工人们动脑筋,找窃门,节约原材料,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花色品种,扩大营业额。为争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有利条件。
    1959年1月申请公私合营获得批准。企业得到改造之后,更迅速地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由于生产设备的扩充,不断改进技术操作,从而消除了笨重的体力劳动,节省了劳动力,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产量大大提高。例如把熬灶改进为壁炉,集中生产,因工具改良,燃料以煤球代替了青炭,节约了水电,降低了成本。制品增加了苏广各色酥饼,西式糕点。恢复历史产品,如万年青、鲚鱼屑,高级茶食如千层酥、椒桃片、葱汁桃酥、鸡蛋糕等。经营方面也有显著改进,如送货上门、下乡、下厂。新辟玻璃柜和样品窗,明码标价,改变过去虚伪作风。自此,大有遂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商业的康庄大道。但“文化大革命”发生,摘去了“大有”招牌。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虽然恢复了“大有”招牌,可是“一锅端平”的“文革”遗风使大有跟别家一样,缺乏竞争心,经销统货,没有大有的本色了。
                                        

                                                      (文史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