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宁波两次独立
毛翼虎
发布时间 : 2013-09-01  23 : 17 来源 : 本站 作者 : 系统管理员 字号 : [] [] []

    在北洋军阀统治浙江时期(1917年——1924年),宁波曾经有过两次独立。这两次独立,是宁波在辛亥革命以后的大事,老年一辈脑海中还留着深刻的印象。本文是我在以前所整理,曾访问了老年人士孙表卿、庄禹梅、张伯觐、洪宸笙等,并邀开座谈会,就他们的回忆所及,再参考和核对了有关资料写成。而今,这些老先生都已作古,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三亲”史料,已很难得。因重加修改订正,以供研究。


    浙江的“反袁”运动


    1916年(民国五年)1月,袁世凯称帝,这年就是所谓 “洪宪元年”。袁称帝后,蔡锷等首先在云南起义讨伐,各省纷纷响应。这时,朱瑞做浙江省都督。他早巳为袁世凯所笼络,接受了袁世凯给他的“兴武将军”名义,为袁效劳。巡按使屈映光,曾为朱瑞到北京去活动,也走袁世凯门路,受到了“伯爵”封号。后来,屈映光看到形势变化难测,态度犹豫。其时范仰乔(贤方,辛亥革命光复宁波时的参加者。)从日本回来,认为屈映光可以争取,就和宁波同乡陈时夏、魏炯(伯桢)到上海,联合浙人莫永贞、张浩、王文庆等.运动嘉湖镇守使吕公望、浙江省警察厅厅长夏超、第三旅旅长周凤岐等,拥护屈映光,攻击朱瑞。朱瑞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同年4月23日夜间被驱走。第二天,他们准备推屈映光为浙江省临时都督。可是,屈映光也曾拥袁称帝,为舆论所不满,乃改推吕公望为临时都督。吕公望是由保定、武备两派合作,得以上台的。吕上台后,任临时都督兼省长,派宁波人陈时夏为秘书长、范仰乔为高等审判厅厅长,宣告独立,加入护国军,拥护共和。这一行动的发动虽在上海、杭州;但宁波的几个活动人物,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担任了总统。帝制既然推翻,浙江也就取消独立。但不久吕公望与夏超之间因争权夺利引起内讧,为当时任凇沪护军使的北洋皖系军阀杨善德造成机会,于1917年(民国六年)1月,带了北洋军第四师的一团兵力来杭,全师兵力则驻于沪杭沿线,杨自任浙江省都督,叫齐耀珊做浙江省长,赵禅做督军署参谋长。于是,沪杭军政大权,落入了北洋皖系军阀杨善德的手中。
“浙人治浙”的发动
    杨善德当了浙江省都督后,搜刮民财,压制舆论,享乐腐化,不一而足。浙江人本来是痛恨北洋军阀的,加上杨的这样作风,更想把他赶走。于是,就喊出了“浙人治渐”的口号。
    当时浙江的军人中,蒋尊簋的资望是比较高的。这不但因为他是辛亥革命光复浙江的重要人物,而且还曾继汤寿潜做过浙江都督。他自从被袁世凯走卒朱瑞迫退辞职后,居心不甘,对北洋军阀仇恨很深。他在浙江还有一定的人事基础,像当时驻扎在宁波的第三旅旅长叶焕华,就是他的部属,而且感情较好。因为有这些条件,他看到当时情况,认为是个“东山再起”好机会。1917年秋天,蒋尊簋在上海,和浙江旅沪同乡密谋策划,派曾经参加辛亥革命光复沪杭时活动分子奉化人周日暄到宁波来联络同志。周日暄到宁波后,住在同学魏炯家里,邀请赵家荪、冯良翰等商量进行反对杨善德事宜。同年11月25日,蒋尊簋亲自从上海到宁波,找叶焕华和第五团团长刘炳枢交换意见,想以驻扎在宁波的军队为基础,脱离杨善德的领导宣告独立,号召全省响应。
    方针商定后,就由叶焕华出面邀集宁台镇守使顾乃斌,宁波警察厅厅长周琮,外海水上警察厅厅长王萼,会稽道尹刘邦骥,商会会长费绍冠,会董徐方来、王贤瑞,及赵家荪、魏炯等几十个人,在旅司令部里开会。大家推蒋尊簋做会议主席。会上,叶焕华说明,为达到“浙人治浙”目的,要推翻杨善德,并说浙西各县已经接洽好了,只要一发动,全省就会响应。同时还提到,浙江的革命同志象高文登、徐乐尧、周日暄等都已到宁波,前督军参谋长周凤岐明天也可以到了,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一番话说完,会场一片沉默,大家相顾无言,都各有自己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冯良翰说:“这件事情有关地方治安,应该很好的考虑。”他说了后,没有人表示意见,就匆匆散会。会后,把旅部改为浙军司令部,推蒋尊簋为总司令,宣布“宁波独立”。

    第一次独立失败


    那时宁波的军政人员中,思想极不一致。宁波警察厅厅长周琮、外海水上警察厅厅长王萼在开会的时候虽然没有说话,心里却都怀着鬼胎,害怕独立失败自家要受害。他们采取两面派的手法:表面上赞成宁波独立;暗地里通知报馆,不许将宁波独立会议经过情形在报上登载宣扬。一方面还秘密向杭州杨善德通气、表态,说宁波独立的事,他们完全是被迫附和的。这样一来,就使杨善德能够有所准备了。
    开会后第二天,周凤岐到了宁波,就任前敌司令。他和第五团团长刘炳枢一道,带了部队和军械,乘汽车到余姚,扎营于曹娥江边。军事行动是要靠经济作后盾的。为筹募军饷,在后方还公推高文登,周日暄、冯良翰到中国银行调查公款,以便应用。
在    敌对方面,杭州的杨善德既知事变,已派第一师师长童保暄率兵驻肖,与周凤岐部队隔曹娥江相峙。11月28日,童保暄奉杨善德命令,率第一师渡过曹娥江,炮击周凤岐部。周凤岐所部纷纷向宁波溃逃。宁波警察厅厅长周琮,这时看到周凤岐部队败退,恐怕要连累自己,就集合所属警察于湖西,预备乘第三旅叶焕华的军队开赴前线,宁波城中军队防务空虚的机会,攻打蒋尊簋的浙军司令部,借此表明自已态度,并以此向杨善德邀功。他还约外海水上警察厅长王萼,把外海水上警察力量,也用来全部对付第三旅。他扬言为着维护地方治安,不得不这样做。在这样的情况下,宁波独立部队内部军事斗争,大有一触即发的趋势。
    地方人士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担心,就集合在赵家荪家里商讨办法。大家认为,假若第三旅和警察冲突起来,宁波全城将遭受灾难,必须劝说双方不要妄动干戈。他们先到旅部,但旅部已出动赴前线,找不到人。大家乃推赵家荪、冯良翰为代表,冒着危险,到湖西警察厅周琮那里去,请他作慎重考虑。这时警察已放步哨到醋务桥,正等候命令进攻。经赵家荪、冯良翰再三解说,周琮才答应了“两不侵犯”。时已深夜,周凤岐等因军事失败刚从前方退到江北岸,听到周琮、王萼背叛前约,非常愤怒。第五团团长刘炳枢主张命令部队架炮轰击城中警察厅。商会会长费绍冠和徐方来、王贤瑞等听到这消息,极为惊惶,立即去见周凤岐,再三要求以宁波全城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勿肇战端,并允给他们银八万两,向四明银行提取,以解决几个首脑的离甬费用,并给溃兵每人发遣散费银元50元。条件谈妥后,蒋尊簋、周凤岐、叶焕华、刘炳枢等都逃往上海租界。次日,周凤岐所部败退下来的士兵,闻讯纷纷聚集在四明银行外面,要求发饷遣散。这时外海水上警察厅长王萼所部,为着响应周琮的行动,标榜防卫宁波府城,由超武轮船从镇海载来大批士兵在江北岸登陆。周凤岐溃兵群龙无首,看到超武轮船载来士兵,都很恐惧,慌乱拥入东渡门。城里守防警察,无法阻止,纷纷逃避。于是溃兵无所忌惮,进行抢劫。闹市区东门街一带遭劫的商店有新凤祥银楼、九如衣庄、锦盛绸缎庄、纶章洋货庄、天生洋货庄、大有丰洋广货店等几十家。部分溃兵从东门街出了西门,抢劫了何裕丰广货店、震源纸店、望春桥药店以及肉铺、米店等十多家。那时宁波城墙还未拆除,当天东渡门终日紧闭,和义、望京二门也关闭了三个多小时。街道上尽是三三两两溃兵,间也有驻防警察,人声嘈杂,枪声四起。城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有钱人家都四出避难,一般人家也都大门紧闭。轿船价一时飞涨,渡船价也比平时上涨十多倍。那一夜宁波警察厅长周琮等,会同商会负责人,向四明银行提取现银,给溃兵发放遣散费,—方面进行缴械。当夜并枪毙了两个士兵,逮捕了20多人。直到童保暄赶到,才着手办理善后。宁波的第一次独立,就此以失败而告终,北洋军阀杨善德重又统治宁议。 
    事后,杨善德下令通缉蒋尊簋、周凤歧、叶焕华、刘炳枢,高文登、周日暄、徐乐尧等,接着又通缉魏炯、冯良翰、赵家荪等。不久之后,两面派人物周琮、王萼和宁台镇守使顾乃斌、会稽道尹刘邦骥都先后去职,凡是参加过宁波独立会议的人,没有一个留用。

    第二次独立


    1919年8月,杨善德在任病死,遗嘱保举凇沪护军使卢永祥继任他的职务。北京政府据电就明令卢兼署浙江督军。杨和卢两人,都是北洋军阀中的皖系;因此浙江仍是皖系地盘。卢永祥虽然行伍出身,却有一套手法。他到浙江后,保举浙人张载阳为省长;与地方绅士相接近;发表保境安民的文章,也赞成当时“裁兵救国”、“实业救国”的主张。同时,倡议联省自治,成立省议会,制订省宪,到任第三年, 宣布废除督军名义,改称军务善后督办。另一方面,保举他  的部下何丰林继任淞沪护军使这个职务。这样,卢永祥就把浙江和上海两个地区掌握手中。
    凇沪护军使地盘,在反动统治时期是一块肥肉。当时的江苏督军齐燮元是直系军阀,心有不甘;而皖系军阀则死不肯放手。这样,双方就因争夺淞沪,于1924年爆发了“齐卢之战”。齐卢之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却把福建虎视眈眈的孙传芳引到了浙江来了。
    孙传芳向浙江进军时,浙军第一师师长潘国纲奉浙沪联军总司令卢永祥命令驻衢州防守.不料潘部第四旅旅长汪镐基背叛卢永祥投靠孙传芳。卢部重兵在上海,闽浙边防力量本已单薄,汪叛后,潘国纲实力削弱。卢永样看到大势不妙,无法守住浙江,就把浙沪联军总司令部移到上海龙华,宣布把浙江还给浙人,将浙江督办关防交给就地士绅王锡荣等接收。省长张载阳辞职。省内军政大事由夏超处理。卢永祥去上海后,潘国纲听到消息,知道大局难以挽回,就收兵退到宁波,企图暂守。于是孙传芳的军队就由福建经衢州挺进,过仙霞岭到达杭州。浙江又落入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统治之下。
    潘国纲率第一师败兵退到宁波,时在七月下旬。一到宁波后,即向就地索军饷银洋十四万元。当时宁波人大为震动,经绅商聚集讨论。大家害怕兵祸,还是如数付给。潘国纲并未好好打仗,就退守宁波,部下汪镐基又投降孙传芳,舆论界怀疑他可能与孙传芳有联系。潘国纲既恐惧又愤恨,就亲自到上海去见户永祥表白,愿以讨伐孙传芳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卢永祥。他回宁波后就准备作战。事为宁波人王文庆等所悉,乃乘这个机会劝说潘国纲,提出“浙江自治”的主张。潘庸碌无能,不敢有所作为,感到内外交迫,竟通电辞职,并保举部下旅长伍文渊来代理自己统率所部。其实,这时伍文渊已与宁台镇守使王桂林有约,暗地与孙传芳联系,预备投降。但王桂林的态度,则是看风驶舵,脚踏两头船。王文庆等了解到这种情况,向王桂林探询意见。王桂林见就地有实力人士坚主自治,表示同意。于是,就在宁台镇守使署设立浙江自治委员会,宣布浙人治浙,分电十一府各推委员一人到宁波来开会。这些委员是:杭州顾乃斌、嘉兴褚辅成、湖州周佩箴、宁波李征五、绍兴蒋尊簋、台州屈映光、衡州毛云鹏、严州邵瑞彭、温州殷汝骊、处州杜持。这些人先后到宁波集合商议。伍文渊不赞成,王文庆想以武力来解决。他预备以自己所编浙江自治军二百人去攻击伍文渊;并约潘国纲部下另一个旅长郝国玺为内应。郝国玺是忠实于潘国纲的,当时他的旅部设在原宁波提督署,部队驻在宁波;伍文渊的旅部设在原宁波道署,其部队大多驻在五夫一带。潘国纲荐伍文渊自代,郝国玺怀疑是出于伍文渊逼迫所致,想趁这个机会来为潘报仇,因此同意与王文庆合作。举事这一夜,王文庆和郝国玺带兵攻道署,伍文渊从睡梦中惊醒,跳土墙逃跑,跌伤了脚,不能行走,就被捉住。伍文渊部下的团长徐康圣、余宪文、石国柱也都被捕。这一夜枪声四起,军队荷枪实弹,四处站岗,新江桥畔架起大炮,如临大敌。宁波城里居民,又一次扶老携幼,纷纷逃难。
    伍文渊等既被捕,王文庆等就推举郝国玺为师长,于第二天(10月17日)宣布宁波独立,由吕公望任总司令、王桂林为正司令、郝国玺为副司令。为防孙传芳省军南下。划防线三道:第一道在五夫,第二道在庄桥,第三道在宁波江北岸泗州塘。令部下军官王萼、王文清带领台兵四百驻扎五夫。过了一、二天,孙传芳所派第三师师长周凤岐也带兵到了绍兴。郝国玺知道寡不敌众,亲自到镇海请求炮台司令张伯岐出兵帮助,张伯岐没有答应。这时伍文渊部下军官又与伍部遣散兵士联合起来,与周凤岐部队联系,预备来对付郝国玺。在这种形势下,在五夫的王萼等部队都逃散。郝国玺听到消息,非常恐慌,又因他的目的本不在浙江自治,就急想脱身。他对王文庆等说:“我们起兵响应,目的在为师长潘国纲报仇。现在伍文渊被捕,仇已报了,我的愿望达到了,至于自治不自治,不是我的事情。”就离开宁波到上海去了。伍文渊、徐康圣、余宪文、石国柱也乘此机会溜走。这时,司令部里只留下一个姓蒋的连长。
    王文庆派人请这个蒋连长出兵。蒋发怒了,大声说:“我军二个师长都是被你捉弄被你排挤,你是我的仇人,我要为他们报仇。今天夜里我要杀了你!”王文庆听到这话,非常恐惧,就带着一些自治军逃奔到江北岸天主堂内。这一夜,法国兵舰在甬江用探照灯四处探射,警备森严。王文庆的自治军有的连夜逃走。蒋连长则陈兵通衢要道,派人到处高声呼喊:“不要窝藏王文庆,不要放走王文庆,一定要杀了王文庆!”王文庆以处境危险,悄悄逃往上海。
    王文庆一走,浙江自治委员会人心涣散,委员先后离甬。宁波地方绅商们,恐城里军队没人领导,骚扰地方,就请住在宁波江北岸已经退职的团长姚琮出来暂时镇抚,维持秩序。孙传芳听到消息,命令周凤岐于10月21日率兵到宁波。吕公望、王桂林等先后逃亡。至是所谓宁波第二次独立也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