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政协经科委就我市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到市海洋与渔业局走访,并到象山县召开了座谈会,邀请县海洋与渔业局的负责同志、捕捞站站长、石浦镇政府渔办主任、两个渔村的支部书记及渔民代表共10余人参加。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一、全市海洋捕捞业的基本情况 我市海洋捕捞业,在面临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的情况下,由于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管理,保护渔类资源,更新渔船设施,抓好安全生产,对促进我市捕捞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市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已成为集渔品冷藏、加工和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门类。它不仅对丰富我市“菜篮子”工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当前海洋捕捞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2006年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虽比上年略有增长,但从整体形势分析,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主要问题: (一)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民捕鱼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渔民捕捞强度的加大,海洋环境污染,“船多鱼少”的情况更加突出,渔民采用小眼渔网捕捞,致使大量的小鱼未长大就被捕捉,难以形成渔汛。个别海域近来出现采用钉耙大面积翻海泥捕捞“海参”的情况,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种情况并有快速蔓延的趋势,造成部分渔类在近海滩涂里无法生息繁衍,渔业资源出现严重衰退。 (二)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受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及捕捞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目前沿海不少渔船仅在保本微利生产,小部分渔船甚至出现亏损现象,渔民为捕捞前景担忧。一是柴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市场的柴油价格从今年年初每桶811.3元上涨到目前的891.10元,上涨幅度为10%。二是船员工资涨幅较大。三是船用钢板价格上升。 (三)渔船“双控”管理未有效实施。“双控”是指控制捕捞渔船的总数和总马力。目前,从国内捕捞渔船的总体情况看,捕捞渔船盲目发展势头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捕捞渔船总数和总马力仍在不断增加。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对海洋渔类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够规范所致,少数渔民甚至漠视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私自增大柴油机马力,与申报时的要求不相符合,存在严重的违规现象。 三、稳定海洋捕捞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和渔类资源。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类的生长,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目前少数渔民违反捕捞规定,甚至采取“竭择而渔”的做法,这既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加强捕捞业的规范管理已刻不容缓。海洋渔类资源的保护,需要各方共同配合。现在政府实行休渔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得到了广大渔民的拥护和支持。许多渔民提出最好将每年的休渔期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前并延长15天左右的休渔期。要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针对目前部分海域出现用钉耙大面积翻海泥捕捞“海参”的情况,必须坚决予以阻止,不能任其泛滥,真正使捕捞业的发展规范有序,使渔类的繁衍生长趋向常态。 (二)重视海洋捕捞生产用油,确保渔民正常的生产需要。由于油价的不断上涨,大多数渔民捕鱼收益减少。尽管政府很重视、很关心渔民,今年对油料上涨又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但渔民对这种一年一次的做法还是不放心。为稳定油价,稳定油料供给,确保正常的捕捞生产,尽快建立油价上涨的补贴机制,真正让渔民吃到定心丸。同时,根据本市实际,如有条件也可出台适当的油料供应补助政策。要切实加强对供油站、点的管理,若发现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行为,必须依法严肃查处。 (三)严格把关,切实加强“双控”工作。目前在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捕捞海域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积极地做好“双控”工作,既为海洋渔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海洋捕捞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由于地方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做好“双控”工作光靠地方很难凑效。因此要加强统一管理,加大对做好“双控”工作的力度,必要时可采取对现有的船只进行一次重新登记和清理,对未经登记下海捕鱼的船只和私自增大马力的船只,要给予坚决取缔,以保证正常的捕捞秩序,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 (四)要加快建立专业渔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渔民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长年在海上捕鱼,劳动强度大,加上自身文化程度低,退海捕鱼的年龄普遍要比农民下地劳动要早,渔民上岸“失海”后,又无法转产转业,导致生活、医疗、养老等风险进一步增大。建议尽快建立渔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