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四明山区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保护和建设好四明山区域对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美丽宁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我市把四明山区域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建设工程,开启了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大幕。
□委员们呼吁,我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意识,在保护中建设好四明山区域,在建设中强化生态资源保护。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决定对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开展民主评议。6月份以来,市政协和余姚市、奉化市、鄞州区政协成立民主评议组,深入四明山区开展专题调研。参加民主评议的委员们,跋山涉水,进村入户,同山区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市政协领导和主席会议成员实地考察了四明山区保护和建设情况。9月27日,市政协在余姚召开民主评议会,市政协和余姚市、奉化市、鄞州区政协4个评议组代表在会上发言,提出了加强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建议。相信市政协此次民主评议活动,对我市进一步推动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编者
科学谋划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
【记者解析】近年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规定。今年5月,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提出构建以四明山为重点的绿色生态涵养区。四明山区林特产业发展较快,优势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高山移民和扶贫工作积极展开,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政协民主评议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近几年来四明山区域在森林资源和山水资源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急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市政协民主评议组指出,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统筹力度不大、生态环境持续衰退、生存环境改善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生态补偿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民主评议组建议:
科学谋划四明山区域发展战略。四明山区域肩负着为中心城市提供生态屏障的重任,四明山区域的各级政府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生态涵养区作为第一要务。要以鄞江镇为核心,把鄞西南区域规划建成宁波中心城市生态发展区;要充分利用名人文化、弥勒文化、山水文化,把溪口打造成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卫星城;要强化旅游项目开发,把梁弄镇打造成承接长三角旅游的节点城镇。要充分利用山水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宁波市最主要的休闲观光旅游度假胜地、华东地区最著名的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基地、浙东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宁波市重要的服务农业基地。严格保护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要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四明山区域所有开发建设都必须以森林资源不受破坏为前提。针对目前部分区域花木发展过度的现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相关规定,逐步退出高坡度山地花木种植。要加强生活污水和点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停止开采地下水,切实保护水源地和地下水。要积极推进林分改造,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优化森林景观,不断提高森林生态和景观功能。
统筹发展四明山区域生态产业。要逐步退出高坡度花木,扩大异地种植面积,引进花木品种,提升花木品质,加快四明山区域花木产业转型。要统筹规划建设四明山区域五大旅游板块,统一宣传统一打造四明山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加强旅游线路组合和推介,大力发展四明山区域旅游产业。要积极发展四明山区域生态农业和服务农业,发展有机绿色农业,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引进适合四明山区域种养植的优质农产品。
加快四明山区域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提高道路等级,早日全面建成“一横一纵一环九连”道路,继续深化四明山区域的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工作。要以重点镇和中心村为核心,加快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既要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又要做好重点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要发展养老颐乐休闲度假地产,增强四明山区活力。
建立健全四明山区域保障机制。《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是纲领性文件,市政府要成立四明山区域统筹发展机构和办公室,统筹协调三市(区)四明山区域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大土地、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支持。山农为了我市生态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要提高生态补偿力度。走出大山,进入城市,是很多四明山人的愿望,也是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要重构下山移民政策。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记者解析】奉化四明山区域覆盖溪口镇全境,溪口是宁波市旅游资源富集区和四明山旅游业发展核心区,拥有蒋氏故居、弥勒大佛、千丈岩瀑布、妙高台、玉泰盐铺等名胜古迹,已经成为来甬游客必到的旅游目的地。溪口旅游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要素齐全。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开发建设,旅游业已成为溪口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民富民的优势产业。但是,溪口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也存在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要素资源供应不足、区域合作机制建设难等问题。
奉化市政协民主评议组指出,近年来,奉化市依托溪口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有序开发,不断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旅游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旅游景区管理和营销水平逐步提升。然而,四明山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仍然存在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开发保护矛盾日益突出、要素制约渐趋明显等问题。为了加快四明山区域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奉化市政协民主评议组建议:
健全组织领导,强化区域合作。建议成立宁波市级层面的四明山区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加大统筹管理力度,牵头指导、协调、督促、考核四明山区域旅游业发展;对跨市、区旅游区块的开发,在土地综合利用、项目审批、管理权属等方面,加强指导和协调。建立三市(区)旅游区域协作开发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区块规划、项目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培育相关事宜,严格按照“135”空间布局,推进四明山区域的保护和利用,避免项目雷同、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要素扶持。要将四明山区域打造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必须要着力解决好农户增收与生态保护、旅游投入大与回报周期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资源要素制约这三大矛盾。建议宁波市政府加大对该区域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政府财政性投入机制,为区域发展提供渠道更多、标准更高的专项资金扶持。
加大景区建设,构筑大门户区。现有的溪口景区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观光为主,休闲、体验、度假、会议设施相对不足,影响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建议在提升观光旅游品质的同时,加快商量岗生态度假村、两岸文化交流中心、三十六湾民宿、徐凫岩户外营地、自驾游基地、天湖新时代生态度假区等景区建设,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使溪口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会议等综合性旅游发展。
加大推进力度,实施移民工程。对四明山区域实施核心保护区移民工程,对加强四明山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有效解决四明山区域农民转产转业带来的生活、就业等后续问题意义重大。建议进一步加大四明山区域核心保护区(如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区、亭下湖库区等)下山移民工程实施力度,并完善各项政策,提高下山移民安置及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
加强四明山区域统筹发展
【记者解析】近年来,余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明山区域的保护和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发挥山区比较优势,积极实施区块联合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四明山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保护和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长期以来四明山区域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优势资源开发不足、花木产业过度发展、生态环境持续衰退、山农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余姚市政协民主评议组经过深入调研,针对存在四明山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四明山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三方面对策建议:
全力打造四大功能区。必须立足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围绕四大功能区建设,把四明山区域融入宁波都市区发展。一是绿色生态涵养区。有效保护水源地,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有效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二是休闲旅游集聚区。充分挖掘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引进建设高端大型旅游项目,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统一推介四明山区域旅游品牌。三是生态农业发展区。要充分利用广阔的低山缓坡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把四明山区域打造成生态农业发展区。四是美丽山村展示区。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旅游型、养老颐乐型、红色旅游型、山水生态休闲型和现代农业观光型的特色山村。
把握四大工作重点。一是要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二是注重规划引领,打造特色镇村,强化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引导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居住,实施新型城镇和美丽山村建设工程。三是完善内外交通网络体系,增强供水供电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山区供水供电保障能力,实施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四是加强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保障能力,加强区域污染防治,提高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源库区保护等方面的生态补偿力度,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解决四个突出问题。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问题。考虑到四明山区在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农保田上山后为全市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牺牲等因素,建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二是完善开发建设管理体制问题。针对四明山区域开发建设管理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现象,建议改革四明山区域开发建设的管理体制。从远期来看,可参照奉化溪口风景区管委会的做法。三是控制花木产业过度发展问题。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25度坡度以上的花木实施退花还林。四是调整完善下山移民政策问题。建议让纳入搬迁计划的农户,享受类似于城区拆迁户的安置政策,并将其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等收归村集体。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四明山区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四明山区域是宁波最主要的生态涵养区”,“四明山区域是甬江水系的主要发源地”,“四明山区域是宁波主要饮用水源地”,“四明山是一块宝地”……
在市政协日前举行的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民主评议会上,市政协委员们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保护和建设好四明山区域的重大意义。大家认为,“保护好、建设好四明山,对于宁波生态城市、美丽宁波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提升四明山区域农民生活品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四明山区域地处宁波中心城市西南面,余姚市、奉化市、鄞州区交界区域,涉及12个乡镇(街道),区域面积1283平方公里,人口约32.6万,辖208个行政村。四明山区域山深林广、地少人稀,是姚江和奉化江主要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山水资源和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72.1%。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市政协关注的热点、履职的重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把“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列为今年市政协民主评议课题,希望通过民主评议进一步推动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工作。6月份以来,市政协和余姚市、奉化市和鄞州区政协成立民主评议组,深入四明山区各乡镇和部分山村,同当地干部、群众和专业户座谈交流,商讨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实地察看森林资源和水源地保护、旅游景点开发、花木和经济作物种植、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民主评议组通过调研、座谈、考察,与广大群众交流,对照有关法规、规划、政策和文件,经过反复商讨,形成了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民主评议报告。市政协组织主席会议成员也实地考察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情况。
在市政协民主评议会上,民主评议组代表围绕“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发言。民主评议组指出,我市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市里出台了《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规定,促进了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工作;生态产业特别是花木发展较快,为山农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旅游资源开发势头良好,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水源地保护取得较好成效,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为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高山移民和扶贫工作积极展开,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
民主评议组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统筹力度不大。”民主评议组指出,四明山区域发展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管是前几年的“东扩、北联、中提升、南统筹”发展战略,还是近年的“一核两翼多节点”发展战略都没有把四明山区域摆上应有的位置。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四明山区域地处三区(市)交界,相互交接,地域广阔,保护和建设需要统筹,但至今没有像象山港区域那样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力度不大,该规划纲要颁布已有3年但至今相关实施意见还没有出台。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还存在四明山区域生态环境持续衰退、生存环境改善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生态补偿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
民主评议组针对加强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建设,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们呼吁,我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意识,在保护中建设好四明山区域,在建设中强化四明山生态资源保护,使四明山区域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 吴向正)
加强四明山区域水资源保护
【记者解析】四明山鄞州辖区水资源量充沛,建有皎口、周公宅、溪下等3座大中型水库、17座小型水库,为宁波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鄞州区十分重视水资源保护工作,各项水资源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水源地水质总体情况较好。鄞州区政协民主评议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关于加强四明山区域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
鄞州区政协民主评议组指出,当前,四明山鄞州辖区水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非常尖锐、水源地污染源量大面广治理难、水源地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力度弱等。评议组认为,水资源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落实更为务实的水质保护措施。要开展水源地保护工程。强化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保护,加大水库山塘和小流域溪流治理力度,加快推动重要水源地高山移民工作,从源头上根除入库污染物。要加快建设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开展农牧减污工程,强化日常保洁工作。
建立更为和谐的水资源调配机制。要优化大中型水库水量调度工作。妥善处理好防汛与兴利关系,综合利用现代气象、水文预测预报技术,既要确保水利工程能应对突发性强降水、高水位等不利汛情,也要积极应对突发旱情的气候预测。要保障水库下游生产生态用水需求,解决部分跨区域引调水问题。
完善更为有效的保护监管体系。要严格项目管控。由环保部门牵头,从严审批各类入驻水源地项目,凡在水源地内兴建项目,必须经环保、水利、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多部门联合会审、全面评估,严禁任何有污染的项目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要加强联动执法,注重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源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贯彻更为科学的区块开发政策。要重视产业结构优化,优先发展旅游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鼓励工业企业下山、搬迁,进入工业区块,对污染严重企业依法逐步实施关停并转。水源地内的农家乐等餐饮业必须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达标排放。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确保生态环境不再继续恶化。
健全更为合理的保护补偿机制。要加大水资源生态补偿力度。对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水源涵养地,水库上游的污水处理、保洁,小流域治理、供排水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重点补偿补助。要加大财政政策性支农力度,加快实施高山移民工作,切实解决山区失地失林农民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