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政协拓宽政协工作覆盖面,陆续在全区6个镇(街道)建立了联委会。镇(街道)联委会挖掘政协优势,发挥委员作用,使政协工作更加活跃。
百姓意见有着落
庄市街道陈倪路社区卫生服务点落成以来,社区居民可以免费进行常规健康检查,专家每周分两个半天坐诊,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就医。
2010年10月,庄市街道政协联委会组织委员与辖区居民座谈交流。“能不能在陈倪路社区设立一个卫生服务点,每周定期邀请庄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上门给老年人看看病、配些常用药?”居民周静芳问道。
“陈倪路社区周边没有菜场,而辖区内老年人众多,买菜很不方便。”70多岁的包师傅说。居民朱鸿兴也抛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何不在陈倪路附近设立一个临时疏导点,把流动摊贩引导过来,等规划的菜场造好后,再引摊入室,一举两得?”
居民们畅所欲言,政协委员们认真记录。两年来,庄市街道政协联委会已经接待群众500余人次,许多意见建议经政协委员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形式提交给党委政府,得到了重视与落实。
爱心基金献爱心
“如果没有政协爱心基金的救助,我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这是澥浦镇觉渡村的郑国强经常提起的话语。
郑国强瘫痪在床20多年,低保的收入仅够糊口,生活的艰辛加上长期病痛的折磨使他多次萌发轻生的念头。澥浦镇政协联委会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他家看望,帮助他联系医院,并从爱心基金拨出3万元为其支付首笔治疗费,经过3次手术,6个多月的治疗,郑国强的病情终于好转。
2010年6月,澥浦镇政协联委会向委员发出成立爱心基金的倡议。倡议书发出后不久,就收到了政协委员的捐款意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募集到了20余万元善款,澥浦镇政协委员爱心基金正式成立。
为加强管理,便于监督,澥浦镇政协联委会制订了《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定期向委员通报基金募集和使用情况。截至今年7月,爱心基金共支出了8万余元,成功救助了1名残疾人、2户困难家庭以及16名贫困学生,还多次慰问了敬老院老人和残疾儿童。
凝聚人心促和谐
蛟川街道常住人口4万多,进城务工人员8万多,针对当地少数民族多、外来人口多、侨资企业多的实际,蛟川街道政协联委会把工作重心放在汇聚力量、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上。
在今年的“进村入企”活动中,蛟川街道政协联委会发动委员广泛深入村、社区、企业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经营困难的实际,联委会由2名企业家委员牵头成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在两个社区设立了政协工作联络点,并建立了社情民意联络员队伍,使政协工作网络覆盖到辖区百余家企业和17个村、社区,在及时反映问题、疏导群众情绪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蛟川街道政协联委会与街道统战部门一起,大力推进统战文化建设。今年8月,成功策划了蛟川街道首届“统战文化节”,推进了统战文化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活动,提出了“弘扬多党合作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文化、挖掘宗教和顺文化、构建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的目标定位。街道开展了“统战文化示范单位”、“统战文化主题社区(村)”、“统战文化特色社区(村)”等创建和评选活动,并在《蛟川风》上开设了统战文化专栏。下一步,计划在政协工作联络室同步设立兼职统战工作联络员,组建统战服务团队,为居民、侨台胞、企业、单位提供医疗卫生、文教、专业咨询等便民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