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政协主席(扩大)协商会建言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2012-05-17 09 : 32 |
字号 : [ 大 ] [ 中 ] [ 小
]
|
海曙区历来是全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近年来,面对市政治中心东迁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区政协及时召开了主席(扩大)协商会,站在全区战略高度,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谋划海曙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局。
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一篇难写的大文章。之前几年,区政协进行的《海曙区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弘扬宗教优秀文化与建设和谐海曙研究》、《甬城老字号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为这次协商会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委员们接到本次协商会通知后,也作了精心调研和准备,曹云委员利用微博征集“民间智慧”,网友积极出谋划策,评论达到120余条。
5月9日,海曙区政协主席(扩大)协商会正式召开,会议结合区发改局牵头制订的《环月湖文化产业规划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围绕如何做好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进行协商议政。会场内氛围热烈,委员们竞相建言。“《环月湖文化产业规划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制定及时,构想大胆,措施细致。针对目前我区文化发展散、少、杂的情况,必须整合资源、建设载体,明确定位,努力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方建新委员第一个拿起话筒,他说,建设载体是重中之重,我区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高端的文化产业商务楼宇。在文化产业定位方面,创意设计、古玩、电影演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曹云委员认为,做好“环月湖”核心区规划,提升全区文化产业规划水平,一是要打造叫得响的区域品牌和节庆品牌,尤其要大胆策划或引进国字号文化节庆品牌,二是在街巷主题规划中,采取开发与保存相结合的方式,保留部分不愿意迁出的原住居民,以增加生活气息。三是挖掘有潜力的传统文化和创意文化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集群,逐步实现小投入大产出。当提到要彰显海曙“三江六河一湖”特点,水岸联动,打造水域文化旅游业时,刘自勉委员却持相反意见:“我区水域与天津等地相比,线路过短、景点一般,同时建设水上项目耗资巨大,暂不符合我区实际。”同时他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一是要积极发挥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优势,协作配合,为区文化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逐渐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二是要引进高附加值强实力的文化企业,逐渐形成品牌企业聚集效应。三是以天一阁藏书文化为内涵,以电视报刊等机构为载体,逐渐形成图书传播文化聚集效应。陈洪波委员建议,要清醒认识海曙土地、资金等客观瓶颈,积极寻求和改革现有体制的弊端,高度关注全市规划方向,大力争取市级部门政策支持……会上,委员们协商积极,思路活跃,内涵丰富,创意新颖。会议时间虽然有所延长,但部分委员还是没能现场发言。
“创意、专业、深入、实际。”副区长林洁用八个字概括了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她说,区政府一定不辜负委员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注重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注重搭平台、引企业,融资金,注重政策出台,措施配套,注重引进领军人才,培育本土人才,努力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文化产业之路。
会后,区政协将持续关注《环月湖文化产业规划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安排视察走访、专题议政、民主监督等系列履职活动,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大局建好言、献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