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宁波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字号:[  ] 发布日期:2012-04-21  

  如何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让宁波人生活得更幸福?这成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焦点。

 

  陈伟俊代表说,民生问题,无论是对一个地方党委政府来说,还是对一个普通干部来说,都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做好民生工作,他认为关键要把握好三点。首先要牢固树立“民生问题大如天”的意识。要始终践行好“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理念,真心实意为群众考虑,真真切切为群众办事。其次,要着力强化“民生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要求。再者,要创新实施“民生改善一抓到底”的举措。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破解一批最现实的难题。大力弘扬“三思三创”精神、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

  实现多样化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群众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实现最基本的生存要求。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针对就业,制定了许多便民措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据统计,去年我市共开发保持公益性就业岗位8349个,组织城乡劳动力、在岗外来务工人员、企业职工及其他社会人员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8.79万人,组织创业培训5650人次。未来几年,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更好地满足宁波人的就业需求?这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潘爱军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她认为扩大就业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给市民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劳动者要转变择业观念。

  章文夫代表则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新增长点,也是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下一步,重点要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自主创业者在创业融资、场租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创新创业”的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施建耀代表则认为,扶持创业,重点是要扶持大学生创业。针对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他建议成立宁波市大学生(青年)创业大厦和创业扶持基金。整合大学生(青年)现有各类创业平台、资源,逐步在每个县(市)区建设大学生(青年)创业大厦,为大学生(青年)提供现成的办公场所,共享办公设施,畅通信息和提供一系列的创业培训和服务,进而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同时设立大学生(青年)创业扶持基金,进一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收能力。这几乎是所有代表、委员的共同看法。杨欣欣委员认为,目前,高技能劳动力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扩大就业再就业,一定要抓住培训这个关键环节,提高劳动者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今后我市可以采取四大举措:加快整合和优化教育培训资源;鼓励并支持中高等院校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经济社会转型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专门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培训;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外来务工人员、退役士兵等学文化、学技能的“双证书”培训;构建开放式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好宁波社区大学,筹建宁波开放大学。

  筑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纷纷建言献策。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同时,需加快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各类社会保险统筹整合。郑时梅代表说,医疗保障综合减负政策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重要环节,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实行职工医疗保障及时减负,并逐步实行居民医疗保险综合减负等减负惠民政策。多名政协委员建议要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施分层分类救助。陈长水委员说,对那些因病致贫家庭需制订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就学这三方面的政策。同时鼓励社会捐助,对救助帮扶效果进行一年一度的评估并及时调整救助政策。

  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认为,宁波要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关爱空巢老人。胡珍玉委员说,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或社区老年日托中心,是完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她建议政府部门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基层街道、社区的养老服务能力,建立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组织,配套落实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同时培育并稳定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王纪跃代表建议在我市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综合大型老年养老中心,养老中心应融教育、诊疗护理、饮食、健身康复、文体活动为一体,并以不同服务标准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

  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也引起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大家认为,党委政府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吴巧新代表建议政府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投入,同时提高在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配建商业设施的比例,用租售商业设施的收入来平衡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资金。另外,需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陈晓敏委员建议,要坚持公共服务设施与开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等原则,做到设施齐全,集约利用。

  多种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0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18元,分别年均增长11.6%和13.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22∶1缩小到2.06∶1。

  罗国明代表是浙江双羊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早在2007年他就向社会发出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他认为,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危机中最能体现劳动关系是否和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双羊集团通过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不但逆势突围,化危为机,2009年依然实现了年销售额3.2亿元、利税2500万元的好成绩,员工收入也有增无减。他认为,应通过和谐企业创建,营建共建共享共赢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实现共赢。

  农村居民增收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朱升海代表表示,除了财政支持外,还应考虑借助社会力量。他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一部分中等收入以上群体的城市人自发行动去寻找、建立自己的安全食品供应渠道。他们或与农村的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对接”,预付部分资金、共担风险、共享安全,或者直接介入生产环节,以租用少量土地或认养农场土地的形式,自力更生,种养农产品。这种方式不仅使他们感到食品的安全性,也有效促进城乡沟通机制的创新,使农村和城市找到了良性发展的载体。这种模式的推行可以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也是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的一剂良方。

  抓好“菜篮子”“米袋子”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今后五年,我市仍将把稳定物价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完善价格监管措施,努力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代表委员们认为,稳定物价,除了深入推进“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外,还需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严厉打击价格违法。

  黄伟君代表认为,保持物价稳定直接关系到民生。物价不稳,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尤其是涉及到老百姓吃、穿、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她认为政府应严格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保证人民生活成本的增加在合理范围内。她建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是涉及到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物价稳了,老百姓心里就踏实了。同时,应落实完善价格监管机制,多方联动,以便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顾静芬委员认为还需加强“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建设。她说,从2005年起,我市创新性地开展了农业产业基地建设,2008年启动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2011年又开展了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并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农业“两区”建设,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还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我市主要农产品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对于物价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敏 蒋炜宁 王晓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