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和谐稳定,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字号:[  ] 发布日期:2012-04-21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和谐稳定的论述,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中认为,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在建设和谐宁波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转变政府职能 创新社会管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力推广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成果,努力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样板城市。

  近年来,江北区不断拓宽社会管理思路,整合基层资源,创造性地推出“片区经理人”、“基层法治促进员”、“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等社会管理新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市人大代表、江北区区委书记俞雷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化,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创新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抓好城乡社区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等工作,要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常态化;在深化“平安江北”创建活动中,要加强基层综治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和社区警务建设,增强基层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全力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宁波的社会组织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仍然面临很多发展难题。市人大代表、北仑区新碶街道芝兰社区居委会主任黄伟君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制度体系,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加强税收优惠扶持,提供人才保障,为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不少代表、委员认为,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浓厚氛围。

  因为工作的关系,市人大代表、宁海县规划局副局长童青燕对农村十分关注。她建议,为了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农村地区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政府应该结合各地农村的优势,多开辟一些平台,多举办一些诸如舞龙、舞狮一类的传统文化活动,这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能减少政府在农村开展工作时遇到的阻力。

  对于如何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副校长郑湘娟建议,要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来丰富和谐社会的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来确立大众的审美情趣、责任意识,继承传统文化的和谐情怀来弘扬爱国、爱人及自爱精神,掌握传统文化的和谐思维来养成公民的和谐习惯和行为,提升人格魅力,还要注重整合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来形成和谐社会的价值评判体系。

  绘就和谐美景 “落笔”始于基层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种社会问题在基层最先表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

  市政协委员、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裘丽萍,曾长期担任海曙区段塘街道华新社区党委书记,她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重心放到基层。

  “小区是大家生活的地方,也是最基层的地方,社区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裘丽萍委员认为,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大家主动参与了,意识提高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才能更快。

  郑湘娟委员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应该放在基层,基层是社会的根基,基层往往是社会矛盾的初现地、汇聚点,必须下移工作重心,化解基层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落脚点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没有最广大基层民众的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力量之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