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毛大龙做客金报两会新闻会客厅,聊大学生就业
字号:[  ] 发布日期:2012-04-18  

  

 

热门专业如今为啥找不到工作?
毛大龙:选专业不要盲目跟风,要考虑是否具有实质性用途

  热门专业如今为啥找不到工作?

  讨论话题:大学生就业 

  嘉宾:宁波市政协委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毛大龙

  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备受各方关注,而且这一趋势今后也会越发明显。当一份工作与专业不对口,你该如何应对?在大城市工作有诱惑也有压力,遇到困惑时,你有没有想过回到家乡?当年的热门专业,如今为啥找不到工作? 

  昨天,宁波市政协委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毛大龙做客本报两会新闻会客厅,和大家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少大学生提问集中而尖锐,毛大龙委员回答得理性而客观,让提问者感觉获益不浅。

  □记者 章萍 摄影 贾东流

  学工程的要做销售,专业不对口咋办?

  网友提问:我学的是工程类专业,但这个专业的工作不太好找,后来我把简历投到各类不同企业,现在是有企业要我了,不过他们提供的岗位却是销售,这和我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请问毛委员,我应该怎么办?

  毛大龙委员: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身边比较普遍。在我看来,大学培养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提供的是一个打基础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平台。

  如果专业是你自己选的,至少说明自己是感兴趣的,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那是最开心不过的了。但是,要是毕业后,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太对口,或者工作自己没兴趣,我想不少学生或多或少会有些情绪,但事无绝对,也许工作单位提供了更好的待遇,更大的发展空间,能促成你完美转型也是好事啊。

  大学生要综合考虑职业规划,专业虽然是基础,但也要考虑广泛的社会需求吧,总不能因为专业岗位不对口,就归结为就业难吧。

  乡镇企业缺人,他们为啥都不愿去?

  李先生(大连人,当地一所高校毕业后来甬):我来宁波一年了,目前月薪3000元不到,每个月房租水电要1000元,还要吃饭,日子过得很苦。现在我在想,宁波是否适合我,我该不该回老家去工作?在我看来,大城市的确工作机会很多,但这类城市往往房价、物价都很高。如果收入再上不去,又要支付那么高的生活成本,那留下来真需要勇气的。

  毛大龙委员:我的建议是,大学生应该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工作。

  宁波的纺织类企业有两三千家,就拿我们学校的纺织专业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宁波,或者在周边城市找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一些偏远的乡镇大家都不愿去。

  每个人希望找到一个好单位,有个好的工作环境。但市区的大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服装类的学生,明明知道县市区的企业影响力很大,收入也不低,但他们总觉得这些企业位置偏远,都不愿去。他们倒更希望留在市区,找一家收入低一点,但生活环境较好的企业。在我看来,这类企业虽然地处市区,但工作环境却不如周边的大型企业。

  这一现象的确在大学生和家长心中存在着。所以我建议广大学生,先从基层企业做起,最好去更有需要的中小企业锻炼,远离城市喧嚣,能让你静下心来学业务,而这类企业也更需要你们,虽然目前看起来生活不太便利,但长远来看,是有利于自己更好发展的。

  现在企业到底缺什么样的人才?

  网友:这边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边又说企业招不到人,我想了解,目前企业到底缺什么样的人才?

  毛大龙委员:一般高校在培养的是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企业招人难,具体要看是招什么工种,我了解到的信息是,他们更缺乏高端技术型人才和普通一线车间工人。

  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都想一下跳进大型企业,担任骨干岗位。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往往这些管理岗位又无法胜任,而去车间做一线工作他们也不愿意。

  现在很多企业很重视人才的质量,这是指员工的专业能力及个人素养。也有企业向我抱怨过,现在的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明显不够,而且团队合作意识也很淡薄。

  80后,90后,大部分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都不强。也正因为如此,员工流动性比较大,企业对他们同样也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觉得,在外找工作时,更要注重个人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做好了这一点,任何企业都会欢迎你的。

  热门专业毕业,如今却找不到工作

  谢小姐(法律专业毕业):4年前,法律算是热门专业,可如今怎么变成冷门专业了?

  毛大龙委员:现在不少高校都在推一些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分数还特别高,家长们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时,往往容易跟风,指定让孩子学当时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

  法律、新闻、建筑、计算机、商科类等专业早几年都是比较热的。

  但是,就因为当年报考的人多,因此毕业的人也就多了,这也导致用人单位一再提高就业门槛,所以在大家看来反而不容易找工作了。

  我认为,高校专业的冷热变化是受到国家政策、社会发展需要、经济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因此学生选专业时不能只看当时的冷热程度而盲目“跟风”, 我建议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需要理性看待。此外还要考虑所报专业是否具有实质性用途、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