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就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低洼地段积水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也被列入重要内容,城区雨污水分流制的排水体系初步建成,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城市低洼地段大面积改造的基本完成,以及近几年非成套房改造的加快推进,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的防洪排涝条件,城区江水倒灌和低洼地段大面积积水现象已基本解决。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建设跟不上城市的快速扩容,也难以适应城市道路、内河和立交快速建设后出现的新情况,加上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城区低洼地段在特大暴雨或连续降雨情况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积水现象,且有不断加剧趋势。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四次较为严重的积水现象,特别是8月28日强降雨和9月“韦帕”台风期间。
造成城区低洼地段积水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部分地段地势低洼。一种情况是一些住宅小区因建造年代早,设计标准低,道路地坪低于周边道路,管道管径小且标高与外围管道相近甚至偏低。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近几年大面积的道路建设和改造,因道路建设标准和高程变化,造成道路和配套的排水管道高出周边一些原先不属于低洼地段的小区,使其成为新的低洼地段。目前绝大部分小区都属于后一种情况。这两种情况都造成排水不畅,甚至会产生周边道路、管道雨水倒流。此外,这类低洼地段还包括一些城区低洼道路和立交桥。
(二)排水设施难以满足城市排涝需要。城区目前已经形成以雨、污水分流制为主的排水体系,但排水管网的排涝标准比较低,而且即使是这个低标准的排水管网也不完备。相当部分老小区和城中村排水设施很不完善配套,现有管网口径小,难以满足强降雨的要求;市区部分道路排水设施、泵站因建设时间早、设计等级低,排涝能力同样难以满足需要;部分较早建成的雨污水管道施工工艺相对落后,因管道老化、沉降造成管道脱节、移位、破损,致使排水不畅。同时,近年来三江和内河截污工程的推进,在改善水质和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城市排水体系,造成雨水管道排水不畅,污水管道、泵站容量超负荷,排水闸阀开启不便,给城区排涝也带来隐患。
(三)雨污水管道混接现象突出。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地段管网建设未严格按规划实施,雨、污水管道混接。目前居住小区内部管网雨、污水管道混接现象较多,特别是早期建设的小区阳台污水一般都接入雨水管,一些店面房私接的管道也存在把污水就近接入雨水管道的现象。更严重的是部分餐饮店的油污餐厨垃圾、建筑工地的泥浆水等直接排入雨水管,不但造成内河和三江水质恶化,而且极易造成管网的淤积堵塞,人为减小了管渠的过水断面,使本来就力不从心的排水管网更加不堪重负。
(四)内河及三江潮位较高。目前排水体系下城区雨水一般都就近排入三江及内河。但由于宁波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都要遭受台风、暴雨、潮汛的影响,平时正常的三江潮位也比较高。据统计,我市内河常水位为黄海1.10-1.30米左右,此次台风期间,因上游泄洪,内河水位最高达到黄海2.15米,三江潮位在黄海1.5-2.17米之间。高潮位使得河水不能迅速排出,造成河水水位居高不下,通过下水道倒灌甚至漫过河堤,致使积水更加严重。
(五)城市建设管理中对排水设施的一些人为损坏。这其中既有部分施工单位的施工泥浆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政管道,由于泥浆硬化后堵塞管道造成积水的问题。
当然,除了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一是规划因素;二是体制因素;三是城区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存在不协调和脱节现象;四是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人为的填河埋沟占道,使原有的雨水排放系统遭到破坏,同时使植被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造成径流量增加,雨水管渠个别地方成为排水瓶颈,致使排水不畅。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城区低洼地段积水防治工作。建议把缓解或消除低洼地段积水问题纳入城市防洪应急体系和预案重要内容,成立由城管、水利、规划、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四区政府,以及排水、防洪单位组成的城区积水整治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切实研究处置城区低洼地段积水问题。
(二)强化城市防洪排水系统的规划管理。规划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提升城市防洪排水系统、缓解城区低洼地段积水问题的核心。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从提高规划的综合性、系统性和超前性上来综合考虑,尽可能将城市雨水系统规划与城市排水、防洪、防潮统一考虑,与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雨、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城市景观、休闲设施建设规划进行衔接配套,研究制订应对不同情况、不同标准的防洪排水规划体系和规划组织体系。同时要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人为变更造成不必要的隐患。
(三)进一步加快城区低洼地段改造步伐。从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的角度,对城区低洼地段积水严重的情况进行排摸,根据轻重缓急制订具体的改造或搬迁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四)加大城区排水设施管理维护和改造力度。市城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管理养护职责,强化管道、管网的养护维修力度,近期内要加快对情况较为严重的排水管道的改造步伐,尤其对一些重点积水地段进行整改,千方百计保证现有的排水设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着眼于防台、防汛、防潮,认真落实应急预案,强化城管、水利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大强排应急队伍的投入,提高快速抢险的反应能力,确保积水能够及时迅速清除,把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