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是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理论根基
发布时间 : 2006-03-30  14 : 27 来源 : 本站 作者 : 系统管理员 字号 : [] [] []

                             市政协研究室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重申邓小平理论在人民政协事业中的指导地位,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自觉地用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履行人民政协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纪念宁波市政协成立55周年之际,试就此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以非凡的气度和胆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同时,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他关于人民政协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是伴随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而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最早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这以后,这个理论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也产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978年邓小平担任全国政协主席以后,对我国阶级状况的评估、民主党派的性质、统一战线的扩大、人民政协的任务及其工作方针等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作了许多批示,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理论的同时,形成了完整的关于人民政协的理论。这就是说,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与邓小平理论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与邓小平理论体系密不可分。我们党把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概括为9个方面,其中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这些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三,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把人民政协这个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发挥好,从而促进人民的大团结,这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邓小平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精髓也是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实际出发,人民政协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搞西方式议会民主,而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完整和系统,是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首先,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是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完整理论。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人民政协的性质问题上,指出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在人民政协地位和作用问题上,指出政协是多党合作的组织、联系人民群众的组织、发扬民主的组织和进行民主监督的组织;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问题上,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在人民政协工作任务问题上,突出强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问题上,明确肯定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为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在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方针问题上,强调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在人民政协工作的活动方式问题上,把组织委员进行视察、参观和专题调研作为政协全委会议和常委会议闭会期间的主要活动方式;在人民政协的发展前景问题上,指出新时期人民政协前程远大,大有可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次,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是继承前人又突破前人的科学理论。邓小平开创了人民政协新的发展时期。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继毛泽东、周恩来之后的第三位全国政协主席,提出了许多关于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论断,也从拨乱反正、全面改革的大局高度来审视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时期政协工作的大政方针。在人民政协的性质问题上,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的思想,并将统一战线由革命统一战线发展成为爱国统一战线;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问题上,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六条政治标准”的主要内容,将此发展为四项基本原则;在人民政协的职能问题上,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政协是协商机关的思想,将政协的主要职能确定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在人民政协活动的基本方针问题上,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对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把它充实、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在人民政协的任务问题上,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民政协要为党和国家的总任务服务的思想,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正是在继承与突破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是源于实践又成功地指导实践的正确理论。邓小平作为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他参与了“文革”前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直接主持了第五届全国政协的工作,并且重视、关心、支持在他不再担任全国政协主席以后的历届政协工作。可见,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是实践的产物。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重新得到确认;许多蒙受冤屈的党外人士得到彻底平反;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党外民主人士能够就国家一些重大问题与中共交换意见,坦诚协商;人民政协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恢复;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主要标志的民主生活日益活跃;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团结日益增强;政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逐步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领域得到拓展,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果层出不穷。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旗帜,也是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的伟大旗帜。推进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指导政协工作的实践。 
推进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必须注意理论武装,努力学好邓小平理论。只有从整体上把握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才能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对人民政协进行准确定位,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注重学习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牢牢把握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学习邓小平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我们党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 
    推进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必须突出时代特征,把促进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提出并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性巨变检验的至理名言。中共十六大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党的工作全局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协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理所当然的应该把促进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把加快发展进程作为政治协商的首要任务,就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重大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尤其要为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多提“点眼之笔”、“提升之笔”、“创新之笔”。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把监督的主要目标定在帮助党政机关改进工作上,把监督的重点、方向摆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做到围绕发展抓监督,抓好监督促发展。要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目标,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入,并为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推进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努力做好协调关系、增进团结的工作。邓小平十分重视把人民政协工作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相联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团结、协调功能,维护社会稳定。当前,人民政协发挥协调功能,维护社会稳定,重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要在继续做好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工作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协调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上来。要确立协调利益关系的新观念,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主渠道的作用,在政协内部最大限度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讲真话、讲实话,努力创造一种心情舒畅的思想政治气氛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做政治文明的实践者;要强化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充分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协助党和政府理顺各方面情绪,消除不和谐因素。 
    推进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创造性地继承政协工作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政协工作的新路子。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是历届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的实践产物。如政协履行职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必须注重从实际出发,必须加强同有关部门的配合;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出发点和归宿;要选准角度,发挥优势,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靠实践解决问题;要不断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等等,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又总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能中只有和着时代的节拍,依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要求,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努力培育和挖掘新优势,拓展新领域,创造新颖的、富有成效的活动形式,不断探索政协工作的新路子,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描绘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继承传统为的是开辟未来,锐意创新绝不是全盘抛弃,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中央有关政协工作的精神、原则、规定与丰富多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就是发展。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政协工作全局,与时俱进,大胆实践,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